当25岁的王奕在解约声明中颤抖着写下 “手抖到无法握筷,呕吐物堵在喉咙” 时,她用这绝望的文字,撕开了内娱最隐秘的伤疤。
这所谓的 “梦想养成” 造星体系,实则沦为吞噬少女青春的残酷机器。
从SNH48解约潮到黄婷婷 350 万违约金悬案,丝芭传媒的 “韩式血汗工厂” 模式,正在批量制造抑郁症患者与失信被执行人。
2024 年生日会上,王奕在粉丝的红色灯海中完成最后一场公演。
镁光灯下,无人知晓这位总选 TOP9 成员正经历着躯体化症状的全面反噬:过呼吸发作时,她感觉像被人掐住脖子,呼吸困难,挣扎求生;药物副作用让手指痉挛,连握麦都成了奢望;进食障碍更使她的体重暴跌至 38 公斤,身形消瘦如柴。
而在 48 系成员中,出现躯体化症状的比例竟高达 43%,远高于普通人群的 5%。
当王奕们被塞进 “总选排名 - 资源分配” 的绞肉机,她们的身体,正成为资本游戏最直白的抗议书,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残酷产业的罪恶。
丝芭传媒创始人王子杰曾宣称要打造 “中国 AKB48”,却完美复刻了韩国经纪公司的 “三大毒瘤”。
首先是 “奴隶合约”,10 年起步的 “卖身契” 捆绑艺人职业生涯。赵嘉敏考上中戏,本应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却被合约冻结 4 年,最终沦为娱乐圈失踪人口,青春被无情禁锢。
其次是 “债务出道”,练习生需偿还公司前期培训费。上官喜爱自曝 “出道即负债”,与日本 “奖学金奴隶” 制度如出一辙,梦想从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枷锁。
再者是 “精神操控”,通过总选排名制造内部焦虑。
黄婷婷为冲 TOP3,连续三年每天训练 18 小时,身体透支,精神崩溃,最终确诊焦虑症。在这种模式下,SNH48 成为内娱 “解约诉讼率最高” 的团体,超 70% 的法律纠纷涉及艺人合约,违约金动辄数百万,艺人们的青春和自由,被无情地钉在了合约的十字架上。
2025 年,鞠婧祎与丝芭的合约纠纷庭审突遭取消,核心矛盾直指 “自动续约陷阱”。
公司被曝伪造补充协议,试图将 8 年合约延长至 15 年,艺人的青春和未来,竟被如此随意地篡改和延长。
而黄婷婷的 “老赖” 事件更是暴露了残酷现实。这位曾年入百万的 TOP3 成员,在强制执行时账户仅剩 9 万元,连上海普通白领的存款都不如。
这背后,是畸形的分成体系在作祟:头部艺人鞠婧祎单曲销售额破亿,个人分成却不足 15%;边缘成员刘丽千家人生病众筹,年收入仅 5 万元;
丝芭甚至还注册 “鞠婧祎” 等艺人姓名商标,解约即面临品牌归零,艺人们的姓名和形象,都成了公司榨取利益的工具。
当韩国娱乐圈因雪莉、具荷拉事件启动改革时,中国偶像产业却走向更危险的深渊。
在法律层面,丝芭合约中 “自动续约”“竞业限制” 等条款游走在法律边缘。
赵粤解约案曝出 “收入分成条款多达 27 项附加条件”,这些复杂的条款,如同精心编织的法网,将艺人紧紧束缚。
在心理保障方面,王奕出现严重躯体化症状后,公司非但未提供任何心理干预,反而要求她带病完成巡演,将艺人的健康和生命置之不顾。
在舆论层面,解约艺人被贴上 “白眼狼” 标签,黄婷婷维权却遭网友嘲讽 “日薪 208 万还装穷”,舆论的暴力,成了压垮艺人维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奕在解约声明中写道:“我不想认领被系统消磨致死的结局。”
这声呐喊背后,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命题。
合约需透明化,参考韩国《公平合约法》,禁止合约超 7 年、分成低于 30% 的霸王条款,让艺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回报;心理保障机制要强制推行,经纪公司应为艺人购买心理健康保险,建立第三方心理评估体系,守护艺人的内心世界;更要推动去中心化造星,打破丝芭式垄断,培育更多像乐华、哇唧唧哇的多元厂牌,给艺人更多选择和机会。
当王奕们颤抖的身体成为行业墓志铭,我们不得不警惕:这套披着 “养成系” 外衣的剥削体系,正在批量制造精神崩溃的 “商品”。
若再不建立防护网,内娱或将迎来比 “N 号房” 更黑暗的时刻 ——
毕竟,摧毁一个人最彻底的方式,就是让她在追逐光时坠入深渊,而我们,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继续在内娱的舞台上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