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le Audio 诺岱音响
K10L
类型:动铁入耳式耳塞
售价:25800
“Noble的耳塞作品并不拘泥于单一的风格走向。而这次的K10L,尝试的是一种不那么‘偏科’的调音思路,更加注重稳重、均衡的声音表达。在Noble家众多平行超旗舰耳塞中,它可能是个性不算太突出的一个,却也是触碰到音乐本质美感的一个,其声音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引子
常常有发烧友感叹:如今的随身HiFi圈,器材是越来越贵了。尤其是耳塞领域,把眼光拉回十年前,不到一万块的预算就能买到当时的“顶配旗舰”;后来,售价一两万的塞子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再往后,三五万甚至更贵的塞子屡见不鲜……价格高度的提升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声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只是追求高水平的声音密度或者解析力等等素质层面的表现,市面上很多万元级旗舰耳塞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在这些塞子之上,“天价”的超旗舰追求的又是什么?平心而论,随着顶级声学技术的运用,超旗舰声音所触摸到声音素质的“天花板”也确实比万元级耳塞更高。但我觉得,支撑起它们昂贵售价的除了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意趣盎然的审美:或庄严肃穆,或平易近人,或青春活泼,对于音乐的诠释方式全然不拘一格。它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耳塞领域在某一时间段达到的最前沿水平,更是耳塞品牌音乐理念的集大成者。
聊起超旗舰耳塞,Noble Audio一定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品牌。而在Noble家形形色色的耳塞作品里,Prestige序列属于“当家花魁”般的存在。这一系列的作品支持定制外观设计,并且均由Noble创始人Wizard“巫师”操刀调音,代表了Noble在工艺和声音两方面的顶尖水平。我还记得第一次听到Viking Ragnar Prestige时,它素质上的面面俱到、音色上恰到好处的华丽感,让我回味了许久。
今年开年之后,Noble明显加快了新品发布的节奏,三月份耳边事广州聚会上就亮出了三款新耳塞。相比于磅礴浑厚的Shogun“幕府将军”和两千价位上声价比出色的Knight“骑士”,Prestige系列新作——K10L更加吸引我的注意。多年前Noble还未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代理渠道的时候,K10L的前身——Kaiser 10就曾在烧友间引发热烈的讨论。而如今的K10L 25800元的价格当然还处在超旗舰的范畴,却远比Prestige系列售价动辄四五万的前辈们实惠得多,甚至比不带尾缀的常规旗舰型号还要便宜。
那时候K10L还仅仅是曝光阶段,我还没来得及好好体验。直到最近,我终于有机会向代理借来K10L的样机,仔细聆听Noble超旗舰对于音乐新的演绎方式。
设计
K10L的腔体采用稳定木打造,延续了Noble Prestige系列可定制外观的传统,每一副耳塞的纹理与色彩都完全不同。说起来,Noble官方所提供的外观方案里不乏两种以上颜色拼接、撞色、交融等等设计,像我手头的这副样机就同时运用了红青色块拼接、紫与黄融汇的效果。如果觉得花色过于复杂,Noble目前公开的素材库里还有很多不同色系单色、双色的方案,很容易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那一款。
在造型上,Noble采用的是传统定制公模的设计,腔体并不算特别大,有一定的厚度,重量上则趋于轻盈,对于我这种耳朵并不特别小的人来说,佩戴感觉很自然,没有突兀之处。拿K10L和Noble旗下价格相近的另一款耳塞Ronin放在一块对比,最直观的结果便是K10L比Ronin小巧得多,对外耳廓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此外,Ronin的导管比普通的入耳式耳塞长,佩戴时深入耳道,长时间使用多少会有些不适,而K10L则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
声音
对于当下的顶尖随身玩家们来说,Noble也许是当下高端耳塞品牌里最具影响力的存在。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源于Noble总能将耳塞单元潜能挖掘到极致,使耳塞的素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则来自其独到的调音功底——从三频的排布,到声底的打磨和泛音的处理,Noble的高端耳塞总能呈现出相较于其他品牌别具一格的风采。而Prestige序列作为Noble的顶尖产品线,更是这些优势的集大成者。
这次的新品K10L,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点——
第一是“高能”。K10L充分发挥了多单元架构的特性,获得了非常饱满的密度,为各个频段提供了扎实的支撑力。像鼓点敲击时迸发出的力量,管弦乐演奏时的音腔共鸣,人声演唱的丰富气息,在K10L的演绎下都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如此出色的声音密度并没有给人以拥挤的感觉,得益于宽阔的声场表现,K10L的声音宽松而舒展,达到收放自如的状态——这其实也是许多Noble更贵的耳塞产品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它的声音没有明显的边际限制;纵向声场的构建尤其出色,再加上距离感妥帖的分离度,所有音乐元素的远近关系交代得明明白白——这样纵向层次鲜明的声场表现,我们或许习惯于从头戴大耳机系统或者二声道音箱系统中听到,入耳式耳塞想要还原出这种场面,难度相当大。某种程度上,K10L也是把大系统的声场效果“微缩”进小小的腔体之中。作为一款纯动铁耳塞,K10L所展现出来的密度和声场表现都远远超出了市面同类配置普通耳塞的水准。
此外,K10L对于声音信息的处理方式保持了Prestige序列一如既往的高明,它擅长在不影响主体元素的前提下尽量挖掘更多的细节,无论是乐团配器丰富的乐曲,还是演奏环境复杂的live版录音,K10L都能把一些平日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内容摆上台面,甚至造成一种音乐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以Scorpions收录于专辑《Acoustica》的《Wind of Change》不插电现场版为例。这首曲目录制现场类似于livehouse,空间不大但规整。在K10L的演绎下,舞台前排从左到右排开的大提琴、solo吉他、主唱、琶音吉他、节奏吉他,后排的鼓组、和声女声以及其他伴奏声部,落位的前后关系非常清晰;在主唱标志性的口哨声结束后,观众席响起的鼓掌声和自发跟唱的歌声同样“粒粒分明”,在整个音乐厅里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声音空间。听者如同置身观众席前排中央,被来自四面八方的乐音重重包围。
其他维度上,K10L的表现并没有太明显的短板:瞬态响应的速度快,从静到动的反应坚决果断,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动态表现也颇为出彩,哪怕是应对大编制曲目也丝毫不露怯。当然,如果非要拿K10L和价格更昂贵的塞子比(例如我心中最强耳塞之一——Noble自家的麒麟),我会觉得它在这两方面或许还可以再加强那么点儿,但这也无非是“优秀”和“极致”之间的区别罢了。
K10L的第二个亮点是“平衡”。作为一款四分频设计的耳塞,K10L各频段的衔接极其平稳,我基本上感受不到任何衔接点上的缺陷,如此平滑的分频效果已经高度趋近于单单元耳机的声音。
K10L的三频架构大致保持均衡的状态,而高低两端的表现尤为出色。它的低频精准到位,其质感颇为凝聚,无论是低频乐器还是从效果器里调出来的电子音效,都能让人明显听到宛如“核心”一般的结像,且弹性相当不错;量感充足而不泛滥,残响绵延自然。这样的低频表现丝毫没有所谓的“铁味”,倒和动圈单元所能做到的低频效果非常相似。对于高频,K10L有意添加了一定的光泽,让声音线条更显明晰,管弦乐中乐手演奏的细节也变得栩栩如生;但它并非把高频全都处理成一样的明亮度,而是良好地把握住乐曲演奏中的细节特征。比如Anne Akiko Meyes和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合作演绎的维瓦尔第《四季》协奏曲中,《春》第三乐章的轻快明亮和《夏》第一乐章的相对沉闷形成鲜明对比,而K10L对于小提琴家不同的运弓手法就还原得极其到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K10L的“流畅”。它的音色带有一定的染色,使人声往醇甜的方向略微靠拢,同时也避免了干涩凝重的问题出现。它对声音结像打磨得比较精细,一些过于明显的毛刺会被削减掉,而结像表面的细节得以留存,听起来顺滑而不糊。它的声音保持着不错的鲜活感,但不会过于谄媚,整体上能量维持在平稳的状态。
实际上,这种一耳朵顺滑,又经得起仔细推敲的调音方式,可以说是与Noble Prestige系列声音打磨的精髓一脉相承——声底冷暖、声线粗细,这些表象上的特征,或许不同耳塞基于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各有不同;但揭开这些修饰之后,音乐的本貌依然清晰,并没有在打磨的过程中流失自己的印记。
往深层次说,出众的声音素质,平衡的调音理念,流畅的风格,指向的正是K10L的声音审美——“完整”。它非常忠实地把“音乐的整体”成建制地描摹下来,将人声、伴奏乃至背景音与音乐要表达的主题挂钩,即便旋律行进过程中会突出某个声部的作用,最终依然会回归曲目的整体框架内。
这种强调整体的演绎方式与大多数音乐风格本身就有天然的亲和力,从而让K10L拥有了比较高的“杂食性”。我尤其喜欢K10L对流行乐的演绎效果,K10L对大众流行、摇滚、乡村、民谣等风格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对于爵士乐,它也能把乐曲骨子里的从容和优雅演绎出几分意境。不过“擅长流行乐”的K10L在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狭义上的“人声塞”——它并没有把人声作为乐曲里的重中之重来表达,这或许会让喜欢极度突出人声的烧友觉得不讨喜。
在流行乐之外,哪怕是演绎一板一眼的古典乐,K10L也能凭借强大的空间塑造能力和细节揭示力把乐曲的结构和内容都处理得有条有理。尽管走的不是传统的严肃还原乐器音色的路线,它也依然能把古典音乐演绎出别样的一番风味。
在试听K10L的这段时间,我和周围烧友聊到这款耳塞时,有不少朋友提到了同在两万价位的Ronin,并问及两者之间的差别。在我看来,K10L和Ronin整体素质水平大致相当,K10L在声场层次、声音宽松度等方面还要略胜一筹。但如果论及风格,两款耳塞截然不同。有别于K10L的声音秩序,Ronin着力于描绘丰满的中频,其声音结像较为厚重、人声位置明显前倾,刻意加大了人声在声音空间里的比重,放大歌手的嗓音特征。两款耳塞所代表的,恰恰是“整体”和“局部”对音乐的不同演绎模式。
当然,声音的审美表征千千万万,并无孰优孰劣之分;选择哪一款,就全凭大家的个人口味了。
搭配
在我听过的Noble超旗舰耳塞里,K10L几乎可以说是最容易驱动的型号之一了,哪怕只是入门级别的小尾巴都可以把它驱动到听起来还不错的程度。K10L并不像一些混合单元架构耳塞那样对于前端的控制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也让它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搭配不当而产生尖锐毛刺。另外,K10L能够将前端的风格反映得十分到位,声音可塑性比较高。我也拿了几款不同档次、不同类别的前端器材,尝试和K10L进行搭配。
ONIX Alpha + K10L
在千元内价位的小尾巴中,Alpha是在声音素质和风格听感两方面兼顾得很到位的一款。它优秀的中频厚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K10L对于人声曲目的表现力,温润的声底也能更用力地打磨掉K10L的齿音,提升系统的耐听度。如果追求轻装出行的便捷性,这套搭配不失为一种省心的方案。
Alpha原配的线材和机器的声音底子相近。如果换成ONIX OL1数字升级线的话,解析力和结像立体感有所提升,韵味有所减弱,能量则趋于活泼。两根线材的微妙差别,在搭配K10L的时候被放大了。相对而言,我更倾向于用原线来搭配K10L,以此将声音能量梳理得更平稳。
NiPO A100 + K10L
A100几乎可以说是当下手机解码耳放这一品类中的“终极方案”,其声音素质甚至和进阶级便携播放器相比也不遑多让。相比于非独立供电的小尾巴,A100在驱动K10L时显然更能发挥出塞子在声场方面的巨大优势,并且提供足够大的分离度,将声音的格局进一步打开。
而在风格方面,A100老派的调音方式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耐听度。这套搭配擅长铺垫流行音乐的氛围,同时也有着不错的安定感,演绎节奏舒缓的曲目时特别对味。
海贝音乐RS8 + K10L
实际上,用独立供电的解码耳放或者进阶播放器驱动K10L就已经可以把它推到很理想的水平了。如果用RS8这种旗舰便携播放器搭配K10L,本质的提升来自于更高的声音密度,以及由密度所带来的三频厚度。此时的K10L声音达到高度饱满的状态,力量壮硕,微动态良好,即便是一些需要冲击感的场合,它也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其对于能量的掌控真正做到了张弛有度。
如果往推力更大的方向去搭配,比如可移动小台机,K10L的提升就不那么明显了。与自身的高定位相对的是,K10L在搭配上几乎是“零门槛”,丝毫不挑剔前端。如此接地气的脾性,在超旗舰耳塞当中也是相当另类了。
尾声:塑造审美
Noble的耳塞作品并不拘泥于单一的风格走向。而这次的K10L,尝试的是一种不那么“偏科”的调音思路,更加注重稳重、均衡的声音表达。在Noble家众多平行超旗舰耳塞中,它可能是个性不算太突出的一个,却也是触碰到音乐本质美感的一个,其声音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与此同时,K10L也是Noble Prestige里,相对最“亲民”的一款耳塞——一来,它的价格是Prestige系列超旗舰耳塞里最低的;二来,极低的搭配门槛又免去了费心的适配过程,哪怕手头没有什么高级别前端,它照样能发挥出不错的实力。这样一款“即插即用”的塞子,非常适合作为日常主力耳塞来使用。
在聆听K10L、对比它和其他耳塞的表现时,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真的需要超旗舰耳塞吗?
从器材的角度看,这些昂贵的器材注定和“性价比”无缘。对于大部分烧友来说,它们长着一副让人“高攀不起”的模样,谈论需要与否似乎意义不大。
但如果从聆听音乐的角度来看,超旗舰耳塞无形中起到了“引导我们欣赏音乐”的作用,进而不断重塑我们的审美。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对于“好听”的理解,常常会被这些强悍的超旗舰刷新定义。此刻,超旗舰耳塞之于发烧友,已经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以上。
閑雲散人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