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背甲比小船还大的老鳖,竟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鳖”,也成了网友们口中活着的“灭绝物种”。
原因是——
世界上已知的也只有2只,而且全都是雄性,其中在我国仅存1只。
它就是斑鳖,一个在地球上活了2.7亿年的“活化石”,如今却成了最孤独的“灭绝倒计时”物种。
一、苏州动物园的斑鳖
4月25日,苏州动物园的一只斑鳖上了热搜。
园方发了一段它在池中缓慢游动的画面,让我们再次见到这个“巨无霸”斑鳖。
宽大的背甲直径少说也有1米多,脑袋伸出来比拳头还大,爪子伸开后成人的手掌在它面前都小了很多。
当这只斑鳖半个身子浮出水面时,背甲上的纹路,就像刻着甲骨文一样,阳光一照,灰褐色的甲壳泛着青铜器的光泽。
不愧是我国的神兽国宝。
但一想起它的数量,难免让人唏嘘。
二、斑鳖,曾经一直被误解
斑鳖在地球上的生存史长达2.7亿年,但它一直被认为是 “鼋”,古人称其为“癞头鼋”。
近代分类学的混乱,让它长期被误认成普通鳖类——直到1993年,生物学家赵肯堂通过头骨解剖确认其独立物种身份。
但此时,距离最后一只野生斑鳖在太湖消失已过去21年。这种认知滞后直接导致斑鳖没能被列入保护动物。等到人们认识到它是一个珍稀物种后,数量已经只剩下几只,全都生活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中。
但这些仅存的斑鳖,却接连死去。
2005年北京动物园斑鳖离世,2006年上海动物园斑鳖死亡,2007年苏州西园寺2 只斑鳖一只死亡一只失踪。
2008年长沙雌性斑鳖“湘湘” 迁至苏州与雄性 “苏苏” 配对,虽每年产卵100-200 枚,但因雄性斑鳖已步入老年,精子活性只有大概两成,同时雌性斑鳖摄入的钙元素不足,导致孵化的时候胚胎终止发育,没有一枚成活。
2019年第五次人工授精时,“湘湘”麻醉后再未苏醒。截至到目前,国内的斑鳖就仅存剩下“苏苏” 了。
2023年5月,全球已知的唯一一只位于越南东莫湖的雌性斑鳖死亡。至此,让它们再次配对产卵的想法,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三、斑鳖基本上已经等同于宣告“灭绝”
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都记得,驮着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老鳖,原型就是斑鳖!在《红楼梦》中,也有关于斑鳖的记载,贾宝玉与林黛玉拌嘴时,曾赌咒发誓:“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
这里的“癞头鼋”,即指斑鳖。
如今,这个古老的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只剩两只,而且都是雄性,这基本上宣布了斑鳖已经成为活着的“灭绝物种”。
不少网友可能疑惑:既然有活体,为啥不能克隆一只?
专家表示:龟鳖等大型爬行类动物的克隆技术仍不够成熟,斑鳖的卵细胞很大,有乒乓球大小,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壳,就算是克隆技术,也无法在斑鳖身上取得突破。
关于克隆技术,在一开始的时候很火爆,但近年来几乎已经听不到这种声音。被克隆的动物在生理上存在诸多缺陷,看一看克隆羊多莉的一生,就知道这种技术尚不成熟,指望用它来拯救斑鳖很不现实。
当年,为了挽救斑鳖种群不至于消失,科研人员还曾试图给它们人工授精,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仅剩下的一只雌性斑鳖在授精过程中死亡。
唯一的雌鳖死掉后,拯救斑鳖的希望,估计又更渺茫了。唯一能够寄予希望的是,国内的某个自然角落里面,还存在未知的斑鳖个体。
为此,科研团队曾在云南红河流域寻找斑鳖的下落,希望能够找到一只活体,但经过几年的探索无一所获。
云南的马堵山水库,被认为是斑鳖生存的最后据点,当地渔民曾称在水库中发现过很大的老鳖,也有老百姓说当地人在电鱼的时候,有一只鳖从水中翻起来,个体很大(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但渔民们的描述均存在于口头,没有相关的影像资料,专家们也无法辨别真实性。
四、它们还有复活的希望吗?
从2011年至今,虽然专家们一直没放弃,但终究还是没有发现一只野外活体,因此斑鳖重生的希望很渺茫。
但也有网友认为,斑鳖的寿命很长,可以活到200-400岁,不能这么轻易下结论去说它们“灭绝”了,也许在太湖或者红河流域的某个角落,还有幸存的个体,只不过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据推测,我国仅存的斑鳖“苏苏”,也就是苏州动物园的那只,年龄可能在100岁左右,如今仍旧健在。如果没有健康问题,它没准还能存活上百年之久。
在此期间,要是能在红河流域发现一只雌性个体,斑鳖就有重新延续种群的希望。
但如果没有同类,斑鳖“苏苏”可能就要这样孤独地走完一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