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行业,30岁做到上市公司副总裁是一个足以让同行仰望的标签。若再加上经手项目流水突破500亿的成就,高涛明的故事几乎成了职场爽文的标准模板,年轻、高位、财富自由,甚至被媒体冠以行业奇迹。
然而,当这位人生赢家在2022年选择主动离职时,舆论场却悄然分裂:有人羡慕他的急流勇退,有人质疑他的不负责任,更多人则陷入沉默的思考——游戏行业的成功,真的如表面那般光鲜吗?
翻开三七互娱的履历,这家公司曾是造富神话的典型。创始人李卫伟(李逸飞)仅用十年便将一家小作坊带到国内游戏行业TOP3,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高涛明作为核心高管,亲历了公司从页游到手游、从买量到AI概念的每一次转型,也见证了《永恒纪元》《斗罗大陆》等爆款游戏的诞生。但正是这些神话背后,暗藏着游戏人难以言说的集体困境。
▌KPI、买量与合规高压的生存游戏
流水500亿的辉煌,本质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
游戏行业的竞争早已从产品为王演变为流量战争。三七互娱正是买量模式的忠实信徒——2023年一季度,其营销费用高达19.18亿元,是净利润的2.47倍。
高管们不得不在流水增长与利润空间之间走钢丝:一面是资本市场的业绩期待,另一面是玩家对换皮游戏、滚服运营的骂声。
更致命的是合规风险的无形枷锁。2023年6月,三七互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创始人李卫伟、曾开天同时卷入风波。尽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资本市场已用脚投票——公司股价从高点暴跌25%,投资者索赔声四起。对高管而言,这不仅是财务风险,更是职业生涯的定时炸弹。
高涛明的离职或许正源于此:当成功的定义被资本与合规绑架,个体的创造力与尊严还剩多少空间?
▌从黄金时代到戴着镣铐跳舞
游戏行业的黄金十年正在褪色。版号收紧、监管趋严、玩家审美疲劳……连腾讯马化腾都公开质疑买量模式没有意义。
而AI浪潮的冲击更让传统游戏人措手不及——三七互娱虽借AI概念股价飙升,但其2023年一季度营收却同比下滑7.94%,与腾讯、网易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与此同时,行业的人才焦虑日益尖锐。2024年初,三七互娱两名前员工因冒充在职专家参与券商咨询被拉黑;小米也曾发生类似事件,员工为咨询费贩卖内部信息。
这些案例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当行业红利消退,部分从业者甚至需要靠贩卖人设谋生。
高涛明的选择,或许是对这种焦虑的无声反抗——与其在流水KPI与合规高压中耗尽热情,不如在巅峰时期保留一份体面。
高涛明离职后创业
当500亿流水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时,游戏行业或许已偏离了创造快乐的初心。
那些选择离开的人,未必是逃兵,反而可能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正如一位玩家在论坛的留言:“我宁愿玩一款流水1亿但让人记住十年的游戏,也不愿为500亿的换皮大作多花一分钟。”
或许,游戏行业的下一场神话,不该诞生于财报数字,而应回归到每一个玩家发自内心的好玩。
*每天推送游戏资讯、新游推荐、游戏杂谈等,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游戏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