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最后的养蜂人

0
分享至

芳菲四月,在明媚的春色中,上海进入了百花争艳的赏花季,周末公园绿地游人如织,享受着惬意的郊游时光。在郊外的田垄暖棚间,各类瓜果鲜蔬也正在茁壮成长,孕育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时节。这一生机勃勃景象的出现,养蜂人和他们的蜜蜂功不可没。

养蜂曾是上海郊区非常普遍的副业之一,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崇明、浦东、金山等地蜂农的身影曾经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他们跟随着花期寻找蜜源,让上海产蜂产品畅销全国甚至远销海外。随着时代变迁,上海养蜂业逐渐式微衰退,养蜂人也面临着逐渐老去、后继无人的局面。如今,上海只剩下200多位本地养蜂人,而这一数字仍正在逐年递减,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对于农业与城市生态极为重要的养蜂业,将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

养蜂高手搬进楼

奉贤区金汇镇南行旺苑,位于一片新近建设的居民大居。曾经的远郊乡野被一排排高层住宅楼所取代,农民们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宅基与田地上楼成为了新市民,其中就包括73岁的唐吉臣,他是远近闻名的养蜂好手。

跟随着老唐,记者来到了小区附近的一片空地,几个蜂箱被放置在不起眼的角落。“现在要找个地方养蜜蜂也是真不容易,经常被人赶来赶去的。”老唐一边说着,在没有穿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打开蜂箱,只见密密麻麻数百只蜜蜂附着在巢框上,似乎对主人的打扰习以为常,并没有被惊吓到,只是埋头忙碌着自己的“工作”。

老唐“艺高人胆大”的原因,来自他与蜜蜂50多年的相处,非常了解它们的习性。眼前这些是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是养蜂业首选,在百年前被引入中国后迅速普及。而在边上的一个较小的蜂箱,则是养殖着本地品种中华蜜蜂,被称为“中蜂”。相比之下,两者各有特色,“意蜂”性格较好,不太主动蛰人,体型较大,采蜜量非常高。而“中蜂”相比之下性子较野,体型较小,采蜜量远不如“意蜂”,优点是比较“好养活”,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而且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也能持续采蜜,因此特定几种植物的采蜜与授粉只能由“中蜂”完成。

“不管是‘意蜂’还是‘中蜂’,不了解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害怕,所以养蜂只能在远郊。”老唐说,以往上海农村并没有这个问题,但现在随着城市扩张,城市与郊区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很难找到纯粹意义上的远离人群的养蜂场所。被投诉、被举报、被赶来赶去,对于养蜂人而言已是常态,老唐苦笑说他们到处被人嫌弃,原因在于公众对于蜜蜂的了解极为缺乏,殊不知这些小生物对于人类的生活极为重要。

70%的开花植物要结果,都需要昆虫授粉,蜜蜂就是主要的传粉者之一,而黄瓜、草莓、西瓜、生梨等等重要经济农作物都需要蜜蜂。在绿色生态种植被格外重视的当下,利用蜜蜂而非人工授粉成为了趋势。老唐除了养蜂卖蜜之外,令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种植业提供授粉服务,例如近期许多草莓种植户就排着队找他,服务供不应求,原因是本地蜂农太少了。

见证养蜂业兴衰

“现在养蜂赚不到什么钱了,性价比太低,只能随便养养补贴一些家用。”从鼎盛时期的200多箱,到如今只在家附近养个十几箱“玩玩”,对于老唐而言,坚持养蜂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寻思着哪一天彻底退休安心养老。既有些舍不得,但也无可奈何,这位从17岁入行的老蜂农,亲身经历了上海养蜂业兴衰的全过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养蜂职业在上海农村极受欢迎,原因是收入极高。在人均二三十元收入的当时,一个蜂农算上补贴,可以月入100多元,绝对属于高薪群体。而且作为世界主要产地之一,中国蜂蜜是那时非常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国家对发展养蜂业极为重视,老唐就是在那时入的行,成为了一名生产队的养蜂人。

每年春季,老唐便会带着蜜蜂坐火车赶花期,开始一场纵横中国南北的采蜜之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从云南到东北寻找密源。生产出高品质的蜂蜜以及蜂皇浆,养活一家老小的同时也为国家赚到了宝贵的外汇,“为国养蜂”的自豪以及传承自老一辈蜂农的职业操守,让他对于自身专业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

随着时代变迁,上海的养蜂业逐渐衰退。主要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百业兴起,农业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此外,随着蜜源产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及一些不法商贩的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使得当时国产蜂产品的口碑和品质,在国内外出现了垮塌,至今也难以完全恢复到巅峰时的水准。同时,养蜂人的收入也直线下降,作为当地最优秀的养蜂人,老唐最高一年收入只有10来万,和刚刚入行时相比工作性价比降低不少。

“辛辛苦苦、起早摸黑,还要被蜜蜂蛰,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很多人连销路都成问题。”老唐的子女孙辈没有人一人继承他的衣钵,难得找的一个徒弟,免费提供蜂种,把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但最后徒弟还是坚持不下去。去年老唐参加了上海市特种养殖业行业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得知全上海有证的养蜂人只剩200人,而且年龄都很大,班上最年轻的学员也有60岁。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养多久的蜜蜂,可能再过几年就会彻底退休吧。”老唐说,还是希望会有年轻人对养蜂感兴趣,成为他们的接班人。

意大利马可养蜂记

在闵行区浦江镇,有一位养蜜蜂的意大利人,就是老唐心心念念的“接班人”。马可今年48岁,7年前来到上海,如今经营着一家AI公司,同时也是一位蜜蜂公益志愿者。

闵行区浦江镇联民村,有着大片的油菜花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副油画。马可在附近放置了两个蜂箱,此刻他的蜜蜂正在花丛中辛勤工作着。很多村民感到很奇怪,一个老外为何在上海养蜜蜂?马可解释说,这纯属于机缘巧合。在欧洲村镇,家庭养蜂较为常见,人们会养一些蜜蜂为农作物授粉,顺便生产一些蜂产品自用或售卖,他从25年前就开始养蜂,开始主要是为了给自家的果树授粉,后来逐渐发展为兴趣爱好。

来到上海后,马可原本以为自己的养蜂生涯就此结束了。直到2023年,他又在闵行郊外的一个农场养了两箱中华蜜蜂,开始是为了好玩,后来当地政府找到他,问他能否帮忙授粉,而身边一些朋友也对养蜂很感兴趣,周末会带着孩子来参观。马可突然发现,养蜂的爱好似乎又能够派上用处了。

去年马可在上海成了一个名为“Urban Bees Shanghai”(上海城市蜜蜂)的非盈利志愿者组织,与高校和政府部门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并在上海各区设立维护多个蜂箱,特别是本地蜜蜂。在马可看来,建立这一兴趣社群,除了助力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与支持植物生长,更可开展公众教育宣传,让孩子们认识到蜜蜂的重要性,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养蜂人。“其实不仅是上海,全世界养蜂人的平均年龄都偏大,专业养蜂人普遍超过62岁,吸引年轻人加入尤为重要。”马可告诉记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流行着一个俚语叫“养蜂年龄”,特指40至50岁充满魅力的成熟男性,但也体现了养蜂行业当下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周末节假日,“上海城市蜜蜂”经常会开展一些社群活动,例如邀请家庭来到农场参观,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近距离接触这些“授粉小英雄”,或者向志愿者传授养蜂技巧,帮助他们建设蜂箱等等。目前,组织已经在上海各区拥有20个蜂箱,并吸引了1500名粉丝,其中有不少年轻人成为了潜在的下一代“城市养蜂人”——基本脱离商业活动,以兴趣爱好来养殖蜜蜂。

从职业到兴趣的转变

“在上海,我与许多中国同行进行了交流,我们都觉得在城市养殖蜜蜂是一种挑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城市的扩展与公众对于养蜂重要性缺乏认知。”马可说,对于蜜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会蜇人,其实大部分人工饲养的蜜蜂都经过了数千年的驯化,脾气比较温和,极少会主动攻击人,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做好防护,是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其次,他在上海的七年中,目睹了城市的扩展,越来越多的郊野已经或正在城市化,绿地公园虽多,但人流量也大,适合放置蜂箱的位置越来越少,人群与蜂群如何实现和谐相处,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即便在城市,一些高层建筑的楼顶露台,是比较适合放置蜂箱的位置,那里远离人群,能为周边大片面积的植物授粉,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支持。”马可说,他希望能够学校能够开设蜜蜂教育相关的课程;政府部门也能够重视扶持养蜂人,鼓励人们养殖蜜蜂。或是与他们这类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授粉或科普活动;公众则能以更宽容的态度看待蜜蜂。“七年前,上海非常热情的接纳了我,如今是我回报这座城市的时候了。”马可说,因为爱上海,所以想为它做一些贡献,他很高兴自己的养蜂技能可以在这个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领域帮上忙。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汤亮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开始回升,它们对一些本土原生植物的授粉能力比意大利蜜蜂更强,但问题是这些小生物非常脆弱,动不动就会被“团灭”,加上市民对所有蜂类都比较害怕,许多野生蜜蜂巢往往被当成马蜂窝给“一锅端”。在这种情况下,养蜂人为农业和植物授粉提供了稳定的渠道,是城市生态链极为重要的一环。

“城市需要蜜蜂,但又不能扰民,这就要通过科学管理与专业介入来实现平衡。”汤亮告诉记者,在职业养蜂人群体日渐萎缩的当下,兴趣养蜂人接过了大旗,这肯定是一件好事,代表着上海在生态与昆虫教育上取得的成果。“任何不起眼的小昆虫都是大自然重要的一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蜜蜂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类之友。”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李一能

编辑 | 顾莹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甘油三酯大户被揪出,提醒:50岁后,这4类食物尽早忌口

甘油三酯大户被揪出,提醒:50岁后,这4类食物尽早忌口

涵豆说娱
2025-11-19 10:37:49
艾顿800万年薪是真香!美媒列4大数据:近4战20分13篮板

艾顿800万年薪是真香!美媒列4大数据:近4战20分13篮板

Emily说个球
2025-11-19 14:44:19
快递暴雷,欠薪400万,十万件包裹堆积

快递暴雷,欠薪400万,十万件包裹堆积

快刀财经
2025-11-18 22:59:16
中日关系极度紧张:许多中国游客仍然赴日,给出的理由竟惊人一致

中日关系极度紧张:许多中国游客仍然赴日,给出的理由竟惊人一致

户外小阿隋
2025-11-19 09:57:33
曝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取消,曾因高价引争议,5999元与她共进午餐

曝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取消,曾因高价引争议,5999元与她共进午餐

米修体育
2025-11-19 14:10:46
补时点球被吹无缘直通世界杯,牙买加主帅麦克拉伦已辞职

补时点球被吹无缘直通世界杯,牙买加主帅麦克拉伦已辞职

懂球帝
2025-11-19 12:56:13
浙江72地发出霜冻预警!今明寒冷加码,最低-2℃,有薄冰

浙江72地发出霜冻预警!今明寒冷加码,最低-2℃,有薄冰

鲁中晨报
2025-11-19 09:53:05
郑丽文刚提“一国两区”,陆配就被国民党解除职位,只因宣传统一

郑丽文刚提“一国两区”,陆配就被国民党解除职位,只因宣传统一

南宫一二
2025-11-19 08:38:29
新民调出炉,国民党支持率飙升;郑丽文提“一国两区”,不简单

新民调出炉,国民党支持率飙升;郑丽文提“一国两区”,不简单

归史
2025-11-19 14:30:46
联合国回应高市早苗言论

联合国回应高市早苗言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14:17:06
吴石夫人被审讯后崩溃,供出关键名单,谷正文搜查毛人凤看后失声

吴石夫人被审讯后崩溃,供出关键名单,谷正文搜查毛人凤看后失声

不易一字
2025-11-13 17:21:38
两大卫视上星!仅播6集收视率爆了,剧情高能,全员高颜值演技派

两大卫视上星!仅播6集收视率爆了,剧情高能,全员高颜值演技派

阿乐乐电影v
2025-11-19 15:35:29
专家分析得出:一旦核战爆发,中国3个地方可躲灾难,一定要知道

专家分析得出:一旦核战爆发,中国3个地方可躲灾难,一定要知道

文史达观
2024-06-14 21:35:17
巨大耻辱!白瞎5亿欧豪阵,瑞典6轮0胜垫底,1.4亿水货巨星4场0球

巨大耻辱!白瞎5亿欧豪阵,瑞典6轮0胜垫底,1.4亿水货巨星4场0球

风过乡
2025-11-19 07:47:44
《唐诡3》主演突发身体不适,直播取消,已紧急服药

《唐诡3》主演突发身体不适,直播取消,已紧急服药

红星新闻
2025-11-19 13:07:14
美国打捞船到达南海,美媒:即使捞起是战机空壳,也不能便宜中国

美国打捞船到达南海,美媒:即使捞起是战机空壳,也不能便宜中国

兵国大事
2025-11-18 17:23:04
狗主人赵某晖最新采访,透露大量细节:判对方正当防卫她也能接受

狗主人赵某晖最新采访,透露大量细节:判对方正当防卫她也能接受

江山挥笔
2025-11-19 08:59:33
酸了!伊拉克直通附加赛决赛+赢1场即进世界杯 缺席40年长于国足

酸了!伊拉克直通附加赛决赛+赢1场即进世界杯 缺席40年长于国足

我爱英超
2025-11-19 11:57:26
这8种东西不能用酒精擦,一擦就坏,再也修复不回来了!

这8种东西不能用酒精擦,一擦就坏,再也修复不回来了!

装修秀
2025-11-13 11:50:03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健身迷
2025-10-16 10:10:40
2025-11-19 16:40:49
新民晚报 incentive-icons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选择上海的理由
427690文章数 5456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网红"橙子姐姐"被指在柬失联多日 柬方通报:其已被捕

头条要闻

网红"橙子姐姐"被指在柬失联多日 柬方通报:其已被捕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游戏
家居
公开课

亲子要闻

马筱梅解释为什么箖箖保姆是男生,sam是大s亲选,汪小菲不忍辞退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回音:飞艇传说》开发者回顾新品节:感谢中国玩家的帮助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