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按照计划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9月9日,党中央紧急带领红一、三军团北上。
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没能北上,红5军团、共9军团也没能北上,还有一批派到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也没能北上。
1935年9月17日,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调头,南下攻打成都。10月5日,红军南下途中,张国焘又公然成立“临时中央”,他担任最高领导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周恩来将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张国焘,朱德是红军总司令,刘伯承是红军参谋长。张国焘和朱老总都是政治局委员,党内职务一样高。
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会议上批判党中央北上,并另立临时中央。朱德态度强硬地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张国焘心里老是打鼓,他成立“临时中央”底气不硬,因而一直不敢对外公开宣布。
刘伯承也拒绝张国焘拉拢,不当他成立的临时中央的军委委员。刘伯承作为红军参谋长,保存着联系共产国际的密码本,密码本是一本英文版的《鲁宾逊漂流记》。张国焘此时还不知道密码本,刘伯承当机立断,马上将密码本烧掉。
卓木碉会议后,朱德和刘伯承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二人住在一起,受到监视。刘伯承私下对朱德说:“现在情况很严重了,看样子,他们有可能要逮捕人。”
张国焘慑于朱德和刘伯承在红军中的威望,最终没有对他们采取极端手段。不久,他把朱德派到前线部队去,把刘伯承调到红军大学去工作。
第五、第九军团被留在红四方面军,为避免红军内部冲突,朱德利用各种场合做队的团结工作。
原红一方面军第五、九团的同志提出要单独北上找党中央去时,朱德叮嘱说:“同志们一定要顾全大局,讲革命,讲团结,无论如何不扩大矛盾,红军和红军冲突起来,那意味着对革命犯罪!只要我们坚持原则,胜利就是我们的。”
在朱德的引导下,原红一方面军指战员的情绪逐渐稳定。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团结,掌握正确的斗争方法,与张国焘的斗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朱德对坚持原则敢于与张国焘进行斗争的红五军团参谋长曹里怀、红三十军参谋长彭绍辉、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廖承志、总卫生部部长贺诚、红军大学教育科长郭天民以及一些普通战士,采取一切办法进行保护,使他们免遭迫害。
1935年11月,红军在百丈战役中付出惨重代价,张国焘不得不停止南下行动。
1935年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从莫斯科回到陕北,他带来共产国际的指示。他电告张国焘,“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张国焘的临时中央没有得到支持。
朱德抓住这一转机,1936年2月初与徐向前一同要求张国焘放弃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
2月中旬,党中央来电提出南下红军北上陕甘、就地发展和南下转战三个战略方案,并指出北上陕甘方案是上策。朱德与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等极力赞成北上陕甘方案。张国焘南下失败后有点骑虎难下,只好同意了这一方案。
5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分左、右两路进入康南。6月6日,张国焘不得不宣布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成立西北局。
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两军会师不久,成立了红二方面军,独立于张国焘控制的红四方面军。
朱德先后与萧克、王震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会面,介绍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刘伯承向红二方面军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叮嘱与张国焘的斗争方法要灵活。红二方面军得知事情真相后,坚决站在党中央的一边。
贺龙在回忆中说:“朱老总、伯承向我们讲了张国焘搞分裂的事,我们以前并不知道。”“张国焘搞分裂,我们搞团结,可是对搞分裂的人不得不防嘛!”
朱德在甘孜主持召开了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他在会上宣布红军总部作出的部队分左、中、右三路北上的具体部署。会议决定任弼时随红军总部行动,刘伯承随红二方面军行动。
任弼时和张国焘一样是政治局委员,留在总部,方便与张国焘进行斗争。任弼时随总部行动可以加强同张国焘斗争的力量,刘伯承随红二方面军行动可以摆脱张国焘的控制,从外对张国焘起制约作用。
朱老总进行不懈努力,红二方面军也坚决执行中央命令,陈昌浩和徐向前认识到南下路线不可行,留下红一方面军干部战士坚决要求。
最终,张国焘不得不听从大多数人意见,同意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与红一方面军再次会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