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一则通报让佛山金融圈炸了锅。67岁的佛山市金融控股原董事长欧志常被查,这位本该含饴弄孙的退休老干部,却在古稀之年登上反腐通报。更耐人寻味的是,与他共事多年的前领导叶剑明早在2022年主动投案,如今这对"黄金搭档"双双沦为阶下囚,像极了电影《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祁同伟"的组合。
这个案件最吊人胃口的,是时间线上的诡异巧合:中央巡视组刚宣布入驻各省市,广东虽不在名单却突然发力,连夜拿下深耕国企40余年的"老江湖"。有网友戏称:"这是闻到巡视组要来的风声,抢先交作业呢?"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欧志常掌管的佛山金控注册资本高达23.7亿元,旗下掌控着9家子公司和香港上市公司,活脱脱一个金融巨无霸。这不禁让人联想——他退休这7年里,有多少国有资产在暗流中蒸发?
翻开欧志常的履历,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标准励志剧本:16岁下乡插队,20岁考入中山大学金属物理专业,毕业后从铸钢厂质检员一路干到副厅级国企掌门人。在佛山市燃气集团任职期间,他主导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覆盖千家万户,曾被誉为"民生工程先锋"。但就像刘劲松的忏悔录所说:"看着老板们开豪车戴名表,心态逐渐失衡。"
仔细观察其职业轨迹,会发现惊人的利益闭环:2006年兼任佛山公控副总期间,他亲手提拔了后来主动投案的叶剑明;2008年叶剑明升任一把手后,又将欧志常调回公控担任常务副总。这种"你抬轿子我坐轿"的操作,与瞿剑平案如出一辙——通过安插亲信、操控招标,把国企变成自家提款机。
据知情人透露,欧志常退休后仍担任多家参股企业顾问,这种"退而不休"的现象在上海仪电控股案中早有先例。就像被判处16年的佘宝庆,即便退休多年仍在销毁账本、转移资产。而佛山金控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跨境资本运作更可能成为洗钱暗道,这或许能解释为何退休7年才东窗事发。
这场反腐风暴背后,藏着三个扎心拷问:
①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从重庆智慧国资平台到"三重一大"制度,明明有完善监管体系,为何欧志常能连续30年"边腐边升"?就像网友吐槽:"每次都是巡视组来了才现形,日常监督去哪了?"
②退休追责能否破局? 当前法律对退休人员追责仍存空白地带,正如刘劲松忏悔书所言:"以为离开体制就安全了"。但杨春晓案证明,腐败收益往往在退休后通过基金、股权等复杂形式变现,亟需建立终身追责机制。
③国企改革暗藏玄机? 佛山公控更名为投资控股集团的背后,是否像国企改制乱象那样,借混改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当注册资本23亿的企业沦为私人钱袋,我们不禁要问:还有多少"欧志常"在借着改革东风中饱私囊?
这场反腐战役,既是正义的胜利,更是制度的警钟。就像佛山网友在通报下的留言:"打掉蛀虫固然解气,但更重要的是把被啃噬的树根救活。"当每个国企都能像重庆国资委那样,用200万条大数据织密监督网,或许才能真正实现"查贪官,民心安"的期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