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北京时间4月16日23时,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斌院士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完成了145份亚洲栽培稻及其普通野生稻的高精度基因组组装,绘制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组图谱”,系统挖掘了普通野生稻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并全面解析了亚洲栽培稻各类群的进化及驯化路线。
韩斌研究团队整合具有代表性的129份普通野生稻和16份亚洲栽培稻资源,进行高质量的基因组测序和从头组装,构建了一个可以覆盖野生稻和栽培稻全面遗传景观的泛基因组(pangenome)图谱。这也是该研究团队继全面解析水稻驯化路线(Nature,2012)和构建首个栽培稻-野生稻泛基因组草图(Nature Genetics,2018)之后,在水稻基因组研究和进化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研究发现,野生稻中的抗病基因丰度和多样性均明显高于栽培稻,已精准定位到1184个野生稻中拷贝数高于栽培稻的抗病基因位点,其中包含2个已验证的抗稻瘟病基因。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野生稻堪称作物改良的“战略资源库”,可以为培育抗病耐逆的水稻品种提供直接的基因来源。
形态丰富的野生稻(右)与栽培稻(左)稻穗对比展示。受访团队供图
《自然》杂志同期发布的研究简报称,这项研究“解锁野生和驯养稻的多样性”,强调了该研究在未来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