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舞着100%关税的大棒,逼得台积电在美国追加了高达1000亿美元的投资,这种赤裸裸的压迫手段让人侧目。
其实早在几年前,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明确指出,在美国建厂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可惜当时没人重视他的警告。
如今,这场噩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台积电的困局·】——»
2025年初,刚刚重返白宫的特朗普立刻把矛头指向了台湾的半导体产业。
他在公开场合直言,台湾抢走了本属于美国的芯片生意,他要重新夺回来。随后便使出了杀手锏——威胁对台湾生产的芯片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要知道,北美市场可是贡献了台积电70%的收入来源,这一招直接掐住了台积电的喉咙。
3月3日,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不得不在白宫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用于在美国建设三座新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设施以及一个研发中心。
加上之前承诺的650亿美元,台积电在美国的总投资已经飙升到了惊人的1650亿美元!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相当于台积电近五年来的全部净利润都压在了这次投资上!简直是在赌上整个公司的未来!而特朗普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还称赞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外国直接投资”。
更令人窒息的是,特朗普政府居然连一分钱补贴都没提!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更是直接表明:“企业涌入美国只是为了避免关税。不想来?那就等着承受损失吧!”
拜登时期还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了390亿美元的补贴,而特朗普却直接玩起了强盗式的手段。
为什么在美国建厂会成为“烧钱噩梦”?其实早在1995年,台积电就已经在美国尝过苦头。
那时,台积电在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交界处设厂,结果亏损惨重!
张忠谋后来回忆说,那个工厂很快陷入了成本、人才和文化三方面的困境,美梦瞬间变成了噩梦,台积电花了好几年才从那场噩梦中缓过来。
因此他对在美国建厂一直心有余悸,即使退休后也多次公开反对。
那么,在美国建厂到底贵在哪?为什么比在台湾高出至少50%,甚至翻倍呢?
首先就是人力成本高得离谱!同样的工程师,在美国的薪资可能是台湾的两倍甚至更多。
而且台积电在美国半导体企业的薪资水平只能排到第八位,远远落后于微软、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
想吸引美国顶尖人才?先准备好大把钞票再说吧!
更糟糕的是,美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半导体制造人才,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就曾因为“缺人”而推迟设备安装。
许多美国人甚至都不知道“半导体技术员”是什么东西,当地一位职业教育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他们正在招募的学生竟然连自己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餐厅,却发现厨师连“炒菜”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其次,供应链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在台湾,台积电的工厂周围有一整套完善的供应商生态系统,无论是设备维护还是原材料供应,都能迅速响应。
但在美国呢?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要么花大价钱从亚洲空运,要么等着美国本土供应链慢慢成长,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为了省钱,台积电甚至把洁净室等设施在台湾造好后再运到美国组装。
即便算上高昂的运费,这样依然比在美国本地建造便宜30%!这差距也太惊人了。
第三个问题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效率鸿沟。
张忠谋举了个例子:如果台湾工厂的设备半夜出故障,通常一小时内就能修好并恢复生产;可在美国工厂呢?往往得等到第二天再处理!这种效率上的差距直接转化成了巨大的成本。
简单来说,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就像是让一位顶级厨师用三倍价格的食材,在设备不全的厨房里,带着一群从未炒过菜的学徒,还要做出米其林水准的料理。
这怎么可能实现呢?
«——【·表面上是商业,实质是大国博弈·】——»
现在全球90%的先进处理器芯片都由台湾生产,其中台积电一家就占据了全球芯片代工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种局面让美国政客如鲠在喉——万一台湾海峡发生意外,整个美国科技产业链岂不是就断了吗?
2022年,拜登政府推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下520亿美元支持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其中390亿美元用于制造业补贴。
台积电原本是主要受益者之一,获得了66亿美元的补助和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但张忠谋直言,美国政府这点补贴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弥补美国制造的成本劣势。
即使有政府补贴,美国制造的单位成本仍然远高于亚洲,国际市场竞争力?别做梦了!
而且张忠谋曾透露,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在台湾高出至少50%。
在人力成本方面,美国半导体工程师的年薪普遍超过10万美元,而在台湾同等职位可能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甚至更低。
再加上美国的社保、医保等福利支出,人力成本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供应链成本的差异同样惊人。
台湾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从上游的硅晶圆、光阻剂、特种气体,到中游的设备维护,再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应有尽有!这种高度集中的布局不仅节省了物流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而在美国呢?台积电几乎是在孤军奋战,必须花天价从头建立供应链。
据报道,台积电不得不从台湾空运工程师去亚利桑那州指导美国工人安装精密设备,这种额外开销简直是个无底洞!
专业分析师预测,这些高成本将持续侵蚀台积电的盈利能力。
台积电的毛利率可能会从现在的53%左右下降到50%以下,净利率也会大幅缩水。
随着美国工厂产能逐步提升,整体盈利下滑已成定局。换句话说,台积电这1650亿美元的投资很可能面临长期亏损的风险!
«——【·全球芯片格局的巨变·】——»
2022年,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机台移入典礼上,张忠谋说过这样一句话:“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几乎已经走到尽头,很难再复兴。”
这句话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神预言!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从以亚洲为中心向多极化转变,美国积极推动产业回流,日本和欧盟也不甘示弱。
日本政府不仅与台积电合作在熊本建厂,还组建了“Rapidus”联盟,目标是在2027年前实现2纳米芯片的自主生产。
欧盟则通过《欧洲芯片法案》投入430亿欧元补贴,试图将欧洲芯片产能占比提升至20%。
面对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台积电被迫实施全球多点布局策略,除了在美国的巨额投资外,还在日本熊本设厂,甚至考虑进军德国。
这种分散布局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本地化需求。
然而,这种全球扩张也给了竞争对手机会。
三星已经宣布在德州投资170亿美元建新厂,并计划在未来20年内在美投资高达2000亿美元。
英特尔则借着美国政府的支持,加速先进工艺的研发,试图重新夺回霸主地位。
有专家警告,海外投资可能导致台湾“矽盾”地位被削弱,技术和人才外流,最终动摇台湾在国际格局中的战略价值。
一位台湾学者尖锐地指出:“台积电虽然是民间公司,但其发展早已与台湾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果台积电与台海安全脱钩,后果将不堪设想!”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明白,台积电实际上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
一方面,它必须满足美国政府不合理的要求,保住北美市场;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在台湾的基础,确保技术领先地位。
尽管台积电承诺在美国建先进工厂,但真正的尖端技术仍留在台湾。业内人士透露,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的芯片实际上“比台湾落后整整一代”。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