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塔拉·大仲马,曾于2012年5月和7月之间,在安大略省现场招募了357名年轻人做研究。具体内容是,调查参与者放纵自己时的喝酒次数、喝的酒量、喝酒频率以及朋友对自己酒后的看法。
10月份,该研究项目发布了一篇题为《成瘾行为》的报告。报告中说:“对于男人来说,经常喝大酒的男人地位较高。对于女性来说,常喝酒的女性地位也比较高。”
这么说,酒量大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地位?!一些想要争取上进的看官,看到这个结果,不免就会产生提升酒量的念头。可是有人说,酒量是天生的,是锻炼不出来的。
可也有人有这样的体会:以前不怎么喝酒,经过一段时间“锻炼”,酒量真的变大了。真相到底如何呢?众所周知,人是一种适应力很强大的生物。那么,酒量不好的人在不断喝酒的过程中,身体器官是不是也会对酒精越来越适应呢?
针对这个问题,日本有个叫宫川游子(音译)的营养师认为:“简单来说,通过训练加强喝酒的本事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这要从人体对酒精的代谢说起了。
人在饮酒后,进入体内的酒精会被运往肝脏,分解为名为乙醛的物质;乙醛通过醛基脱氢酶变成醋酸,再经过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被排出体外。醛基脱氢酶有四个种类,对酒精代谢作用最重要的就是2型脱氢酶。
人体内是否有这种酶取决于遗传基因,不可能通过训练增加。如果体内没有2型脱氢酶,不论喝多少次酒都不会变成酒豪。日本人当中,约4%的人完全没有遗传性的2型脱氢酶,无法将酒精进行分解。这种人酒后会马上出现心悸、头晕、呕吐和头痛等这些第二天才会出现的宿醉症状。
另外,还有40%的人虽然体内存在这样的酶,但功能却极其微弱,剩下56%的人因体内2型脱氢酶作用很强,因此再怎么喝酒也不会醉。
不过,这个日本营养师至少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进入人体的酒精尽管有80%会被醛基脱氢酶分解,但是还会有20%的酒精是被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分解的。这种氧化酶会因常作用于酒精分解而有所增长。氧化酶的数量增多后,酒精被分解的速度也会加快,人醉得会比较慢。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认为:
酒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乙醛脱氢酶的活力。乙醛脱氢酶活性高的人,乙醇代谢能力强酒量大;乙醛脱氢酶活性低的人,乙醇代谢能力弱酒量小。
乙醛脱氢酶活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遗传,但也可以被乙醇诱导;也就是说,这些酶的活性可以随着饮酒频率和数量增加而增强。另一方面,机体细胞对酒精的耐受能力也会随着饮酒频率和数量增加而增强,即摄入酒精引起的不适感降低。
酒越喝越能喝是一般规律,但酒量增长幅度因人而异。换句通俗点儿的话,人身体里的酶活性就像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乙醇这么三天两头没事就来勾搭一番,久而久之大家混熟了,小姑娘也就豪爽了起来。于是乎,大家的酒量也就这么开始奔放开来。
由此看来,酒量通过锻炼是能够提升的。只是,上面那个研究结果的理解有异议。“经常喝大酒的人,社会地位高”,这未必是说“社会地位高,是通过喝大酒得来的”啊,更大的可能应该是“社会地位高了以后,喝大酒的机会就多了”。
各位看官,你觉着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