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上7点去看了一部三万元拍成的小成本院线电影《东四十条》。北京大风预警后,有些观众还是取消了行程,当然大部分人都来了,包括我在内。现场互动环节三位主创,加上在其中客串角色的音乐人蒋先贵,让气氛活跃起来,现场轻松搞笑,正如这部影片的基调。
有影迷提到过本片气质像日本电影《濑户内海》,不过,导演覃牧秋在回答观众问题时,则说自己更想靠近的是阿基·考里斯马基的风格,还提到了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波西米亚生活》。总之,这部电影没有线性的故事,如果说有,也只能是那个想要找到鸽子获得悬赏的“主线”。
影片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叫东四和一个叫十条的两个青年之间的对话和瞎聊,从四月份一直持续到转年的一月份。经过一年四季,他们在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对话,充满了属于两人和主创们的恶趣味。整体的感觉就是浑浑噩噩、百无聊赖的两个灵魂走走停停,没有目的,只想停留、闲逛和发呆。
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少,比如东四和十条在河边钓鱼,钓上来的是青岛啤酒、眼镜和毛笔等物件。东四问到为什么钓上来的都是外地的东西,十条说是因为北漂。本来这段内容已经带来一些小的惊喜,没想到后面还有个意外的小反转,那套钓鱼装备不是他们自己的,渔具主人突然从身后出现,把他们两人赶走。
类似的场景还有在公园席地而坐,用荷叶遮阳,把葵花籽抱过来,把瓜子都嗑完。而后面不远处,有一个人在放风筝,之后风筝挂在树上,他就一直想办法把风筝弄下来,但始终行不通,直到放弃。前景无聊的人,和后面执着够风筝的人,形成本片独特的美学趣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