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克明面粉原喜梅:平凡至伟,莫过于此
清晨五点半,延津的街道尚未苏醒,薄雾中已有一抹身影骑着自行车掠过。车轮碾过水泥路的声响清脆而坚定,如同她日复一日的节奏。原喜梅的一天,总是从这样的静谧中启程。七点整,她准时踏入克明面粉的车间,工服笔挺,目光清亮,仿佛连时光都愿为她让出一条坦途。
统计员的工作,是生产线上的无声纽带。原喜梅的办公桌上,堆叠着前一日的生产报表:灰分数据、个人产量、考勤记录……十几种品类的面粉成品需分类码放,包材损耗需精确核算。旁人眼中繁复的数字,于她却是一幅脉络清晰的画卷。
“机器转动的声响里,藏着产量的秘密。”她常这样说。某日,生产线上一台设备发出细微异响,旁人尚未察觉,她却已快步走向车间主任:“王主任,3号机的轴承可能磨损了,得抓紧检修。”果不其然,故障隐患被及时排除。同事惊叹:“这位统计员的眼里有尺,心里有秤。”
每日清晨,她将数据递交给仓管员时,总会附上一张手写便签:“今日订单量增,包材领取需提前两小时。”字迹工整如刻,细节处尽显担当。八年如一日,她从未让数据延误,更未让疏漏发生。车间主任感慨:“有她在,生产线的心跳永远平稳。”
她心细而又有温柔,但了解她的人都说,她也是个“狠人”。不过,原喜梅的“狠”,是对自己的严苛。闭环管理期间,体重飙升让她步履沉重,连呼吸都带着疲惫。某次班组长会议上,经理一句话“健康是守护他人的资本”,让她毅然踏上减肥之路。
两个月的自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修,晨起骑行10公里,三餐荤素均衡,油盐精确到克。同事见她午餐盒中绿叶菜配糙米饭,调侃道:“这日子过得像苦行僧。”她却笑答:“胃里清爽,心里才敞亮。”20斤赘肉悄然褪去,她步履生风,眼眸更添神采。工友打趣:“原姐瘦了,倒显得车间更亮堂了!”
这份“狠”,亦蔓延至生活点滴。数九寒冬,她仍雷打不动六点出门;炎夏酷暑,她伏案核对数据时,汗水浸透工服也浑然不觉。有人说她像“行走的时钟”,她却说:“守时不是美德,而是本分。”
车间里,她还是柔声细语的“解铃人”。那年春,两名女工因琐事争执,气氛剑拔弩张。原喜梅未急着劝和,而是默默为两人各泡一杯菊花茶。“先降火,再说话。”她轻声道。
调解室里,她不言对错,只问冷暖:“咱都是孩子的妈,谁不想下班早点回家?”一句家常,让紧绷的面容松弛下来。她以“情”为线,穿起“理”与“法”,最终让两人握手言和。事后,她将《非暴力沟通》的书塞进二人手中:“话软着说,事硬着做,咱们得学一辈子。”
这样的故事,在车间里并非孤例。有人家庭变故,她悄悄组织捐款;新人手足无措,她手把手教习表格公式。她的工具箱里常年备着创可贴、红糖姜茶,甚至女工的发绳。
“原姐在的地方,冷板凳都能坐出热乎气。”年轻工友如是说。
如今47岁的原喜梅,依然保持着少女般的挺拔姿态。晨光中的车间里,她俯身记录数据的侧影,与墙上“克明食品”的标语交相辉映。那里写着“诚信、责任、创新、感恩”,而她的存在,恰似对这些词汇最鲜活的注解。
曾有记者问她:“这般自律,不觉得苦吗?”她指向窗外一株老梅:“你看它,寒冬里开花,不是和自己较劲,是要活出生命的底色。”语罢垂眸浅笑,眼尾细纹如花瓣舒展。 是啊,真正的自律从不必声嘶力竭。它如梅香暗浮,在严于律己的土壤里生长,在宽以待人的春风中盛放。原喜梅用二十年光阴证明:温柔与坚韧从不对立,一个人对自我的“狠”,终将化作照亮他人的光。
车间走廊的荣誉墙上,原喜梅的名字从未出现在“优秀员工”的榜单中。但在无数工友心里,她早已是无需加冕的标杆。当她骑着那辆老自行车消失在暮色里时,身后留下的不仅是精准的数据、化解的矛盾,更是一个普通人用自律与善意写就的史诗,平凡至伟,莫过于此。(周忠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