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安然公司是当时美国能源界最耀眼的星星,它的成长速度让每个身处能源行业的人都目瞪口呆。
最初的安然只不过是多家地方天然气公司合并而来的普通企业,但没过多久它就成了能源行业的老大,不断扩张到处并购,狂吃各大企业。
可谁都想不到,如此庞然大物竟然以骗局收场,安然也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被写进了历史里。
那些年安然的“霸气外露”
安然的崛起要追溯到1985年,当时的安然将竞争对手休斯顿天然气公司收入囊中,并一举登上美国能源市场的中心舞台。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安然不再满足于只做美国玩家,它开始放眼全球,在欧洲、南美,甚至亚洲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成功把能源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它不仅买卖天然气和电力,还涉足各类商品交易和宽带业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领域,这种多元化经营让安然的营收快速膨胀,公司2000年的年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市值将近800亿,堪称商业帝国。
那个年代的安然走到哪儿都能引起轰动,它在全球拥有3000多家子公司,雇员超2万人,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排名直接压过微软和英特尔。
当年的安然成了华尔街投资者心中的大热门,安然也成了投机客眼中永远在赚钱的公司。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此蓬勃发展的公司自然同政府关系密切,当年的安然已经到了可以影响政策制定的程度。
安然创始人兼CEO肯尼斯曾在政府担任能源要职,对政策的走向心知肚明,为了推动安然进一步膨胀,肯尼斯还顺利推动了政府对能源市场放松管制。
当时的安然已经上下通吃,仰仗与政界的紧密联系成功同政治勾连在一起,正是这种政商结合,为日后的金融骗局埋下了伏笔。巅峰时期的安然几乎无所不能,但最辉煌的时刻往往也最接近崩溃的边缘。
谁都想不到,外表被包装得无比光鲜的安然暗地里早已问题重重,这些问题让美国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了风暴。
资本如何作恶?
外界眼中的安然是个永远都在赚钱的超级公司,但公司内部的经营状况其实非常糟糕,安然的很多投资并没带来预期收益,有些完全打了水漂。
安然在印度的投资就很失败,当地百姓压根用不起他们供应的电力,电力项目几乎颗粒无收,宽带业务上也是屡屡受挫,根本没什么实质性盈利。
可一连串的失败却没从财报上留下任何痕迹,在大众心中,安然依然是那个在多个行业纵横捭阖的巨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安然的财务“魔术”。
为了掩盖经营亏损,安然的会计方式采用的是按市值计价,这种记账方法的BUG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安然与一家公司签了十年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按照传统会计方法每年只能将当年实际赚到的钱计入营收,但按市值计价的方式就允许安然将未来十年的收入一次性算进第一年的财报里。
有这样的bug加成,安然的营收和利润自然坐上了火箭,年年超预期增长,但这些收入就是账面上的数字罢了,实际根本就没真正到手,而且这种会计方式让安然隐藏了大量债务,外界对公司的评估也就成了雾里看花。
当时的安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跨国巨头,会计部门可以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和离岸公司将大量债务和亏损转移到公众看不到的地方,就凭借这么简简单单的一招,安然就把自己裹在了一个泡沫里。
外界不知道安然的真实情况,高管们心里自然非常清楚,为了保住财富和公司股价,他们继续通过各种方式粉饰太平,随着整个泡沫越来越大,安然对整个市场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开始公然操纵加州的电力市场。
2000年的加州成了安然的主场,当时的加州陷入了能源危机,电力需求飙升的同时,安然看到了其中“商机”。
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然偷偷关闭了部分发电设备,人为制造电力短缺的假象,为了将戏做足,安然还把加州电力转移到隔壁州的电网后再高价卖回给加州。
就这样左手倒右手让整个加州的电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疯狂上涨,批发电价暴涨近百倍,加州百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安然疯狂收割自己的钱包毫无办法。
一场危机下来,安然赚得盆满钵满,直接非法获利数亿美元,更可恨的是安然的交易员们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在电话中讨论如何利用危机“搞事情”。
当时的安然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但公司高管们却根本就不在意,他们一边通过媒体吹嘘安然股票会继续大涨,一边偷偷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
如此高调之下,安然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随着外界对公司的质疑越来越多CEO斯基林先扛不住了,他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情绪失控,面对媒体对财务数据的质疑支吾其词,CFO法斯托也悄然离职。
这一系列的情况显得太过离奇了,这么大的公司高管悄然离职本身就不正常,有些嗅觉敏锐的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一开始是小规模抛售,但恐慌氛围越来越强,散户也跟着跑路,抛压之下形成极大的恐慌,安然股价也从巅峰时的90多美元一路下滑到个位数。
尽管公司还妄图通过紧急融资和合并自救,但窟窿实在太大,任何补救措施都已经无济于事了,债务违约爆发后,安然的金融游戏彻底玩不下去了。
资本的泡沫如何破裂?
一个由泡沫构建的帝国崩塌起来可以用“自由落体”来形容,2001年11月28日,安然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这是当年金融圈最大的新闻,安然破产跟普通公司倒闭是真的不一样,这是美国历史上破产的最大企业,涉及资产规模高达498亿美元。
这一夜安然的股票是彻底的崩了,直接跌到了不足1美元,跑得慢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就连许多投资精英都因为抄底安然陷入了危机,最惨的是将养老金全部投入安然股票的员工们,直接失去了毕生积蓄。
墙倒众人推,破产后的安然已经不是那个人人敬畏的庞然大物了,司法机构迅速介入调查,监管部门也开始对安然的财务操作进行清查。
明察之下各种各样的漏洞纷纷浮出了水面,原来这个跨国巨无霸是一个凭借财务造假才登上巅峰的假大空。
这些年安然虚增的净利润就超过了5.5亿美元,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隐藏债务更是高达22亿美元以上。
这哪里是为了吹嘘公司业绩,明明就是为了在二级市场洗劫投资者精心设计的骗局,调查过程中安然CFO法斯托终于成为了焦点,根据各种证据显示,正是他主导了安然的大部分金融骗术,通过各种方式操纵公司财报数据的也是他。
为了隐藏安然的巨额债务,法斯托成立了一系列离岸公司和空壳企业,将安然债务转移到这些企业中,成功在报表上抹掉了这些债务,让公司的账面看上去非常干净,也让外界都被法斯托的骗术蒙蔽了眼睛。
为了让整个公司的报表看上去完美无瑕,法斯托招募了一群同样“聪明”的财务人,这就是精通金融衍生品和复杂的会计手段,毫不停歇的通过各种方式粉饰安然的财务数据。
做假账对于这些人来说实在是太low了,他们玩儿的会计骗局是一整套复杂并且环环相扣的“魔术”,哪怕是安然实际经营亏损严重,表面上仍然可以保持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繁荣。
但无论多么复杂的操作最终都会有一个极限,当外界对安然的质疑声达到顶点时,这个用纸牌搭建的财务帝国终于分崩离析了,而且泡沫一旦破裂,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挽回。
在安然骗局被彻底揭露后,审时度势的法斯托成了第一个“叛变”者,他与检方达成了认罪协议,承认自己在财务造假中的关键角色,虽然法斯托是整个案件的关键环节,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审时度势,不过才获得了10年的刑期。
CEO斯基林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被判处了24年监禁,董事长肯尼斯的运气还算不错,在审判开始前已经离世,也算没能亲眼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商业帝国崩塌。
原本世界闻名的能源巨头就这样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被钉在了财务造假的耻辱柱上,但是安然的破产并没有让整个事件结束,整个行业的震荡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世界巨头,安然是必须要有审计机构的,既然这个曾经的巨无霸现在成了世界最大的骗子,那作为审计机构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自然也难逃其咎,这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牌会计公司,但如此重大的执业事故让这家百年老店被迫解散。
结尾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凡事只要跟钱挂钩,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肮脏和血腥,美国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都因为这场事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多家与安然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和投资公司都亏的血本无归,这些损失最终又转嫁到普通投资者身上。
为了防止“安然事件”重演,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遵守财务透明度规则,确保其财报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法案还对公司治理、审计独立性以及财务官员的道德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新规的出台算是稳定住了市场,但是那些因为安然造假蒸发的钞票永远也回不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