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域中,偶尔出现几条死鱼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但如果是数量稀少的甲鱼出现集体死亡,那就有些奇怪了。在2023年7月,湖南娄底的胡先生就在涟水河目睹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河边竟然有好多只死掉的甲鱼,这一反常的现象不仅让胡先生震惊,也让胡先生很困惑,这些死掉的甲鱼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胡先生说,当天他办完事后路过涟水河,便顺道去河边看人钓鱼。可当他刚走下河坝,一股刺鼻的腐臭味就扑面而来。他跟着臭味走了过去,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河滩上竟然有好多死掉的甲鱼,他数了数一共有18只。估计还有好多是他没有看到的。
胡先生对此不太理解,甲鱼可是有四肢的,它明明会爬,怎么会集体死在河滩上呢?后来他问了问那些钓友,这些钓友说这些甲鱼不是自然死亡的,而是被电鱼人给电死的,他们经常看到有人在这里电鱼,这些人背着电瓶、拿着电鱼杆,沿着河岸一路电过去,连小鱼小虾都不放过。甲鱼被电击后不会立即浮上来,而是会沉入水底,等尸体浮出水面时,往往已经死了好长时间了。
另一位钓友说这些被冲到岸上的死甲鱼,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河里说不定还有更多。听到这里,胡先生是又惋惜又愤怒,本来甲鱼的数量就很少,这样大规模死亡对它们野生种群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危及整个水域的生态安全。
其实,从胡先生发出的现场照片来分析,这些甲鱼的集体死亡现象很可能与人为放生有关。尽管电鱼确实会让甲鱼大量死亡,但照片中的这些甲鱼基本都大小一致,这就说明它们是放生者买来的养殖甲鱼。
养殖甲鱼由于长期处在稳定的环境中,导致它们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当生存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时,甲鱼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遇到轻微的气候变化或水质变化,都可能导致养殖甲鱼出现健康问题,进而导致它们集体死亡。这几年,像这种由于放生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情况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广东、福建等有放生习俗的地方已经多到污染生态环境的程度了。
放生者们一定要明白,如果放生行为缺乏科学的指导,那这样的放生就无法实现拯救生命的初衷,反而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甚至造成放生即杀生的悲剧。在放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天气因素,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不要去放生,因为养殖的水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本无法和野生物种相比。一旦在恶劣天气下被放生,很可能因为难以适应新环境导致活性大幅下降,最后就死了。
另外,放生物种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能放生鳄龟、巴西龟等外来物种,这些生态杀手会疯狂掠夺本土物种的食物资源、栖息空间,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哪怕是放生本土物种,也要选择适应能力强的品种。最后要牢记,自然界始终遵循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与其盲目追求放生的数量,不如确保每一个被放生的物种都能健康的存活下去。
总的来说,放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科学理论去支持的事情。放生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但这份善意必须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才行。只有让放生的物种活下去,并且对生态发展有所帮助,这样才算是实现了拯救生命的初衷。只有这样,放生这一传统善行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