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芳菲醉人间,一个温暖的故事在宋高正悄悄上演。4月4日,一位网名为“唯见月寒日暖”的同学在社交平台的来信引起了付伟校长的注意,同学在信中表达了为校园保洁阿姨准备一处专门休息室的诉求。
学生温暖善良,文字落落大方,付伟校长看到后很受感动,立即联系总务处李成军主任着重落实此事,克服校园空间不足的困难,具体指出解决措施方案。
有诉求,有回应,有执行,四月四日收到来信,四月七日落实到位,这是宋高的速度。
有发现,有触动,有思考,从细节中体现关怀,把暖意种在心里,这是宋高的温度。
保护尊严,追求平等,肯定价值,以人为本,师生携手擦亮宋高名片,这是宋高的高度。
AI时代保持独立的观察思考尤为重要,真情真诚最能打动人心,三月一篇《旧轨还乡》引起各大官媒点赞转发。宋高也有自己的“张潇冉”,一封来信引起各方点赞,县教研室研训员吕雪红老师评:教育真正生根发芽。
敬爱的校长:
您好,今日冒昧致信,是想为校园里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保洁阿姨们争取一处体面的休息地。她们日复一日用双手维护校园的洁净,却只能在厕所外的楼梯台阶上蜷缩,或坐在垫着破旧衣物的倒置课桌上短暂喘息。
每天的教学楼里,保洁阿姨们的工作贯穿校园运转的每一刻:午休堆积的在厕所里的泡面桶、傍晚沾满泥渍的地面……高强度且碎片化的劳动让她们几乎全天"待命"。然而当学生们在舒适的教室里看书,操场上玩耍时,这些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劳动者,却只能在楼梯转角处蜷缩,或是坐在铺着脏衣服的倒置课桌上休息。
最近网络上"请给保洁阿姨一个休息室的倡议视频引发热议,点赞数动辄过万。但比起隔着屏幕感动,我们更该把这份温暖种在宋高里。改善现状无需复杂工程,杂物间待维修的旧椅子只需简单修一下便能使用,这些改变或许微不足道,却能传递出重要讯息——她们不是"借"座位的流浪者,而是被全校师生珍视的劳动者。
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更浸润于对平凡个体的尊重之中。当我们的智能饮水机闪烁着蓝光时,保洁阿姨的工具间里不该只有刺鼻的消毒水味;当我们在课程基地享受舒适的环境是时,那些弯腰擦拭台阶的身影也应拥有挺直脊背的权利。一张印着我们校徽的普通椅子,不仅是疲惫身躯的支点,更是校园文明的坐标。当外校参观者问起这些座椅的来历时,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是我们为家人准备的。"
恳请您在校园升级计划中,为这些默默付出的人留一扇门。添几把旧椅,清半间空屋,让那些总在黎明前点亮走廊灯的人,也能在日光下拥有片刻舒展的尊严。这不仅是硬件改善,更是对劳动价值的守护:当学生看见倒置的课桌变成整洁的休息椅,工具间角落升级为明亮的休息站,这种直观变化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素材。二十年后校友重返校园,或许会忘记某次考试的分数,但一定会记得某个午后,看见保洁阿姨坐在洒满阳光的椅子上小憩时,心头涌过的暖意——那才是教育真正生根发芽的时刻。
若我们连身边人的冷暖都无暇顾及,又谈什么心怀天下?真正的教育不该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教会学生看见扫帚下的汗珠,听见拖把划过地板的叹息,懂得在奔向未来的路上,也要为那些撑起日常的人留一盏灯。让我们共同筑造更有温度的校园,让"人文关怀"不再只是展厅里的标语,而是镌刻在时光里的温暖印记。
此致
敬礼!
新粉的墙壁,整齐的桌椅,自动化饮水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拥有了工作间的保洁员仿佛拥有了一个新的家,闲暇时在这里换身衣、喝口茶、聊一聊家里的娃娃,田里的庄稼......笑容写在脸上,幸福放在心上,一句句真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平凡的满足与感谢。泥土记得所有埋首的弧度,总有人在晨昏间捡拾校园里散落的碎片,不因渺小而被忽视,不因沉默而被冷落,宋高用行动致敬每一个默默付出的劳动者。
细微之处显真情,点滴小事暖人心。不大的空间像枚琥珀,凝结着整个校园的温暖。当午后阳光斜斜掠过西边窗户,总让人想起那句话:"每个为他人拂去尘埃的人,都该有处存放自己的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