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不同农作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例如,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抗枯萎病的西瓜品种等,在种植过程中可大大减少相应病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能改善土壤结构与肥力,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滋生。如豆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抑制一些土传病害;蔬菜与粮食作物轮作,能改变病虫害的栖息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科学施肥
• 有机肥的使用:增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如腐熟的堆肥、厩肥等,可使农作物生长健壮,提高自身抵抗力。
• 平衡施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避免偏施氮肥。过量施用氮肥易导致作物徒长,组织柔软,易受病虫害侵袭,而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农田中的病残体、杂草等,可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越冬场所。收获后,将病株、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基数。同时,铲除田边地头的杂草,可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和中间寄主。
合理密植
依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通风透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使作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健壮。如棉花种植过密易引发病虫害,合理密植则可增强其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昆虫:释放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如在茶园释放瓢虫防治蚜虫,在棉田释放草蛉防治棉铃虫等。
• 微生物防治:运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如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绿僵菌防治蝗虫等,这些微生物可在害虫体内寄生,导致害虫死亡。
• 益鸟法:在农田中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它们以害虫为食,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物理防治
• 色板诱杀:针对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进行诱捕。如用黄色板诱杀蚜虫、白粉虱,蓝色板诱杀蓟马等。
• 灯光诱杀:在田间安装杀虫灯,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害虫。
• 高温闷棚:对于设施农业,在夏季高温季节,将大棚密闭7 - 10天,使棚内温度升高到60 - 70℃,可有效杀灭棚内及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传出。对进出本地区的农作物种苗、繁殖材料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一旦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立即采取封锁、扑灭措施,防止其扩散蔓延。
生态调控
• 种植诱集植物:在农田周边种植一些害虫喜欢的植物,将害虫诱集到这些植物上,集中进行防治。如在蔬菜田边种植胡萝卜,可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然后对胡萝卜进行药剂处理或人工摘除卵块。
• 营造生态屏障: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带、绿篱等,既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又能为益虫、益鸟提供栖息场所,还可阻挡外界病虫害的侵入。
生态友好的农业防治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强作物自身抗病虫害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