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
在202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好房子”关键词首次出现!对此RCC从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为建材商提供了针对性的方向与建议:
· 首先,分析“好房子”新政的背景与意义
一是我国保障房占比距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且居民的住房需求已逐步转向“好不好”,更加注重舒适度;二是我国房地产新开工及销售数据下滑均超50%,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商品房市场亟需转型发展,故“好房子”的出现将成为房地产发展的新赛道,使得保障房与商品房协同高质量发展。
· 其次,RCC为建材商提供的具体方向与建议
(一)基于“好房子”全国建设政策的共性趋势,为建材商梳理出4个战略方向:
①装配式建筑材料的大力需求;②绿色与节能材料将成建筑标配;
③舒适与健康材料的更大市场需求;④跨界发展背景下的跨行业需求。
(二)基于“好房子”相关土地的区域分布,为建材商提供了以下市场机会建议:
RCC选取“好房子”较多的“成都市”作为土地标准依据,从实际项目出发,筛选出标准对应的2025年至今住宅土地的成交规模,建议重点关注区域有: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新疆、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省份。
· 总而言之,“好房子”代表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好材料”则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遇。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建材商应稳中求变,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一方面,紧跟政策趋势,把握“好房子”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加快自身产品的绿色转型与科技升级;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好房子”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提法有何寓意?
首先,在看“好房子”提出这一举措的用意之前,我们先看两组数据:
1)数据1:我国的保障房的水平地位
一看我国自身发展,正如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提出:我国过去十几年房地产过分发热,我们政府手中的保障房只占居民需要总量的约5%,而距离我国要建立20%-25%左右的国家产权这一目标差距仍较远。二看国际保障房发展水平,如新加坡政府承建组屋已超过80%,德国约49%,香港约46%,瑞典约40%,其它国家也一般要求在20%以上。
我国保障房占比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提出“好房子”,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住房建设,提升保障房比例,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
2)数据2:我国房地产市场相关指标下跌均超50%
一方面,从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看,2024年新开工面积7.4亿平方米,相比2020年下滑67%,下滑较为严重,反映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愈发变大,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偏弱运行。另一方面,从销售面积看,2024年期房销售面积6.7亿平方米,相比2020年下滑56%,但是现房销售面积超3亿平方米,上涨34%,说明我国消费者购房偏好的转变及市场信心的分化,也侧面反映了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正发生变化。
房地产整体市场信心不足,亟需推动房地产转型发展,促进经济稳增长和消费升级,提出“好房子”,可以增强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促进市场稳定增长。
·其次,我们来看“好房子”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寓意如何?
通过对比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2025年报告对“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新要求: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要实现多元化住房供给。
综上,“好房子”的提出,不仅仅是住房建设理念的升级,还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抓手,以产品竞争替代过往规模竞争,又是稳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引擎,通过建设“好房子”能够很好带动我国建材、家居等相关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等发展,故建材商也应密切关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项目商机及产品需求。
RCC瑞达恒研究院观点
综上,我国保障房“量”和“质”上均亟待提升,商品房亟需转型和提振消费者信心,在此需求驱动下,“好房子”新政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加快投建房地产新模式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房产双轨制落地的重要标志,使得保障房与商品房协同发展。
“好房子”,一方面是响应了我国“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绿色环保”发展战略的产物,将提供更加智能、更加绿色的新产品或者新工艺,这一过程也将为建材商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在房地产新模式落地的背景下,住房将回归居住属性,通过提升居住品质有助于增强人们购房的信心。
从“好房子”的建设标准,建材商有哪些进入机会?
(一)从政策看,建材商应关注“好房子”的全国共性趋势,提升产品的绿色转型
· 住建部将“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定调为“好房子”的核心指标,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20个省市发布推进“四好”建设,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从北京、重庆、吉林、河南、山西、杭州、大连等省市的“好房子”相关导则及技术要点,将全国“好房子”的建设共性趋势总结为4点:
· 在未来,建筑将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造物,而是会进化为承载美好生活的"智能生命体"。因此对于建材商而言,“好房子”代表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好材料”则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遇,面向未来,建材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战略方向:
装配式建筑材料的大力需求
随着“好房子”装配式建筑覆盖率≥30%成标配,相关材料商可以更多结合“新质生产力”研发出更多3D打印建筑材料,增设更多使用场景适配的装配式材料,例如中建科技的CMC组合模块,其将结构、机电、围护、精装、幕墙等在工厂集成生产,大大提升市场占有率。
舒适与健康材料的更大市场需求
对于建材商而言,应把握分布式光伏建筑、节能建筑建设的机会,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研发具有净化有害气体、防潮、除味、抗菌、防霉、抗病毒、隔热等健康功能的装饰建材产品是硬条件。
绿色与节能材料将成建筑标配
一方面,建材商应积极申请绿色建材认证,提升自身产品的进入门褴;另一方面,建材商更要打造专属个人IP的可持续发展产品体系,推动并建立“可回收利用废旧建材”体系,如星牌优时吉的“旧板回收”项目;东鹏瓷砖成立生态新材事业部;北新建材对废旧石膏板有相应的回收处理技术和流程。
跨界发展背景下的跨行业需求
在“十五五”跨界与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BIPV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涉及到能源、材料、信息等多个行业,建材商可以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研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拓展市场边界。
(二)从项目看,建材商应关注符合“好房子”指标的各地土地成交,抢占市场
· 2024年下半年来,“好房子”项目已陆续入市,有机构预测成都市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好房子”项目全面覆盖的城市,故我们从《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相关规划指标看,“好房子”新建项目的土地指标主要有2个维度,一是容积率不超过2.5,二是建筑密度不超过30%,不同分区的用地指标要求如下:
· 基于上文中的土地控制指标,从RCC买地成交专题中看2025年“好房子”土地在31省的成交分布,得出:第一梯队(>200万㎡):江苏(366.9)、山东(279.7)、河北(246.6);第二梯队(100-200万㎡):河南(168.0)、新疆(117.8)、江西(110.1);第三梯队(<100万㎡):其余24个省份,其中重庆(7.3)、天津(6.4)垫底,各区域的土地成交差异较为明显。
· 建议重点布局区域:从一季度的土地成交规模看,建议建材商重点关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项目机会,这些区域“好房子”土地较为集中,房地产市场需求仍旺盛,建材商可提前布局,持续关注,进而抢占市场先机。
RCC瑞达恒研究院观点
观点1:“好房子”政策要求下,我国将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绿色建筑、BIPV建筑、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建材商重点关注和转型方向
2024年12月,我国住建部提出“中国建造”升级版,将在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将选择一些基础好的地区,支持打造形成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加持“好房子”于2025年写入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了住房发展方向。故建材商一方面应重点关注产品的绿色转型,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另一方面业应积极与下游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进行强强联合,进行大客户营销,进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观点2:“好房子”成交土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建材商应重点关注
一方面,东部的长三角(江苏)、环渤海(山东、河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率超65%,会产生较为持续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如河南、新疆、江西受益于产业转移,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分别增长7.0%、6.9%、4.8%,其土地成交潜力较大。
总的来说,长三角、粤港澳未来几年将转向城市存量更新,中西部城市(如郑州、西安、成都)等将进入增量主导阶段,建议建材商在跟踪项目时可进行区分项目类型,以差异化竞争抢占未来增长点。比如跟踪存量项目时,应关注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更新项目,并提供定制化、轻量化改造建材方案;跟踪增量项目时,更要靠近装配式建筑用材,提升产品的规模化供应,提升自身产品的绿色化、智能化。
RCC瑞达恒研究院后续也将重点关注“31省市的“好房子”项目分布、建筑重点行业的走势、甲方大客户名单、建材相关产品价格调研”等,如您有需要,可直接联系RCC瑞达恒研究院,为您提供定制化的调研服务,助力您的企业把握市场脉搏,实现战略上的精准定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