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开盒挂人:键盘下的盲目“正义”

0
分享至


人机协同生成

  编者按

  从曾经的“人肉搜索”,到如今的“开盒”,以个人信息泄露为特征的网络暴力,如野草般在互联网空间中滋生,屡禁不止。如何有效治理这类网络暴力,已然成为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的关键议题。

  值得警惕的是,“开盒”与“饭圈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背景下,遭受“开盒”威胁的,早已不局限于普通民众,众多公众人物同样未能幸免。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随着饭圈中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乱象愈演愈烈,“开盒”行为的危害也在持续加剧。对一个无辜者的“开盒”,影响的是一类群体乃至每一个互联网参与者。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每一个人都享有隐私安全的合法权益。唯有给个人信息“上锁”,从源头切断信息泄露与非法数据贩卖的黑色产业链,才能为所有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风清气正的网上精神家园。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参与网络暴力的情况日益令人担忧。不久前,一名未成年人因为网上的争吵,竟以“开盒”方式网暴孕妇,又为此增添了新的注脚。围绕相关议题,复旦大学“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研究团队”陆续发表《“暴”亦有“道”?青年网暴实践的特征及价值基础》《谁在“按键”伤人——青年网暴者的身份背景与观念特征》等论文。日前,本报记者与该团队成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刘紫川展开对谈,请她从青年研究者的视角出发分享专业见解,寻找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的破局之道。

  网络暴力并非某一类人的专属

  中青报·中青网:不久前,一家大公司副总裁的未成年女儿“开盒”他人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你如何看待这起事件?

  刘紫川:此前,人们对网络暴力有一种刻板印象:从事网暴的人一定生活不幸福。但是,这次事件打破了这种偏见,让社会意识到,即使是一个家庭背景优渥、年龄尚小、社会化过程尚未完成的未成年人,也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施行者。

  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网络空间中有大量未成年人,他们和成年人共享同一个虚拟世界,能够相互影响。第二,网络暴力并不是某个特定群体的行为,过去,人们倾向于把网暴者贴上“边缘群体”或“现实生活不顺利”的标签,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参与网暴的群体边界非常模糊、流动性极高,网络暴力并非某一类人的专属行为。

  中青报·中青网:一些青少年为何会主动参与网暴?又可能在哪些情况下被动参与网暴?

  刘紫川:一些青少年主动参与网暴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相信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这种盲目的“正义感”驱使他们在网络上进行攻击,而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伤害。

  一些青少年也可能在无意识中被卷入网络暴力,这与他们对认同感的需求密切相关。我们团队发现过一个案例,一名学生在高中时期就经常在微博上骂人,甚至形成了一定的“观众群”。有一段时间,他没有骂人,便有人问他:“你怎么好久不出来骂人了?我还挺想念你的骂人风格。”这说明,在某些网络群体中,网暴甚至成了一种被期待、被认可的社交行为。

  很多人之所以参与网络暴力,是因为他们处在高度情境化的网络环境中,一些局部性、群体性的道德观念发挥了作用,我们称之为“亚道德”。在某些网络圈层内,人们的判断标准与主流社会并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异往往成为网络暴力的催化剂。

  中青报·中青网:一些青少年的网络暴力实践有哪些独特之处?

  刘紫川:一些青少年主导的网络暴力往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可能仅仅是由一部小说、一位虚拟人物,甚至一场微不足道的口角引发。这类因素在成年人的视角下可能微不足道,却可能成为部分青少年之间“势不两立”的导火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些与青少年网络暴力相关的特征,可以从客观因素和观念因素两个方面看。

  客观因素包括:年龄较小,学历较低;网络身份价值较低,即他们的社交账号影响力有限,因此发言时更没有忌惮;习惯性使用暴力语言,这不仅降低了他们对语言伤害的敏感度,也容易让他们的表达演变为网络暴力。

  观念因素包括:身处特定的网络社群,这些社群通常有一套共享的思想观念,并且这些观念往往与主流社会存在一定冲突;“泛意识形态”特征,这是复旦大学桂勇老师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种介于完整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世界观,它容易让个体用一套简单观念解释世界,并将自身情绪合理化。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所有这些特征和网暴都只有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具备这些特征的人不一定会参与网络暴力。在分析这一现象时,不能简单地把某一类人群标签化,而要看到更深层的社会和心理机制。

  许多青少年“蒙着眼睛”进入网络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参与网络暴力,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产生哪些影响?

  刘紫川:首先,会导致他们对暴力语言和行为逐渐脱敏,对恶意习以为常。其次,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容易被引导至以暴力吸引关注的方向。第三点,也是我最担忧的,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会从网络暴力中得出一个结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有人被骂了,他会选择回骂、“挂人”,只有让对方同样感受到伤害,自己才会“痛快”。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逻辑,它会让青少年崇拜暴力,而非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

  中青报·中青网:一些青少年的网络暴力,与当前的互联网生态有怎样的关系?

  刘紫川: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当前的网络生态,可以称之为“流量社会”。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获得流量,进而得到声望、权力和利益。这种对注意力的渴求,很容易让一些青少年将获取流量与获得认同等同起来。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可能会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吸引注意力的东西才是正确的。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仍在塑造过程中,很容易被流量体系所影响,进而用迎合流量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认同。

  与此同时,在如今的网络平台,人们很难区分自己的言论究竟是私人表达还是公共表达。这种界限的不清晰,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平台对流量的追求,它们鼓励用户不断分享内容,以提升活跃度。这也使得网络表达在很多时候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导致更多的冲突和矛盾。

  中青报·中青网:许多网友认为,应该对网暴者加以严惩,使他们付出沉重代价,以儆效尤。你认为惩罚能起到多大作用?除了惩罚,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矫正其行为?

  刘紫川:惩罚施暴者可以为受害者主持正义,自然意义重大。不过,从减少后续施暴的角度来说,如果施暴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错事,惩罚便无法形成威慑效应。

  对青少年而言,我认为更需要对他们的观念作出引导,让他们对潜在的暴力有自觉意识。其中,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第一,青少年必须有意识地去辨别暴力语言和暴力行为,避免在无意间扩散暴力情绪。第二,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意识到自己网络行为的可能后果,比如在发布内容之前,思考“我发布的内容是想让谁看到、我采用的发布方式是否符合我的预期”,这也是对现有网络平台边界模糊问题的一种弥补。第三,我们要教会青少年处理情绪,如果能引导他们在情绪受到伤害时,找到更健康的应对方式,可能会有效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当前,许多青少年是“蒙着眼睛”进入网络空间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需要经过诸多教育成长才能成为“社会人”,现实是,他们正在缺乏准备和引导的情况下快速成为“网络人”,而且还高度依赖网络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对此,成年人应当想方设法为青少年在线下开辟更多空间——网络空间虽大,但它不应成为青少年唯一的精神家园。

  应对网暴不能依赖事后补救

  中青报·中青网:你在研究中指出,青少年网暴的动员方式具有“大家一起上”的社群化特征。对这种社群化的网暴,有什么针对性的化解办法?

  刘紫川: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很多青少年本来并不特别讨厌某个人,但是,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在表达恶意,便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这种群体参与感,往往让个体更容易做出冲动、不理智的行为。

  要化解这个问题、遏制社群化的网络暴力,互联网平台有着不容忽视的责任。平台应该建立更清晰的社区规范,或在网络暴力发生时迅速控制其危害,而不能只依赖事后封号或删除内容进行补救性质的应对。平台还应防止愤怒情绪或极端言论通过算法被放大和推送。此外,当一个用户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信息时,平台是否可以建立网暴预警机制、及时帮助用户识别并处理恶意信息?据我所知,有平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这需要所有平台的努力。

  中青报·中青网:你对其他社会主体有哪些建议?

  刘紫川:青少年需要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这不仅指他们的学习空间,还包括他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自我认同的渠道,尤其是线下的社会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让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归属感,避免他们完全依赖网络。

  另外,家庭也应当给予孩子更多支持。很多家庭对支持的理解,可能仅仅是提供资源“托举”孩子,但是,对青少年而言,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支持才是更加重要的。很多青少年的网络发言显示,他们明显感受到父母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如果青少年在家庭中无法获得认同,自然会去其他地方寻求认同。一旦遭遇到负面事件,他们更可能寻求网络或其他渠道的支持,而拒绝与父母沟通。对此,家长群体还应加强对子女内心世界的关注,成为第一道防线。

  我还想对更多网民说: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小看自己的责任。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别人产生潜在影响。每一个上网的成年人,都可以成为规则的建设者,为青少年作出正确示范。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萧敬腾夫妇网球馆打球,51岁林有慧初显老态,穿白T胸部下垂明显

萧敬腾夫妇网球馆打球,51岁林有慧初显老态,穿白T胸部下垂明显

联友说娱
2025-04-24 15:44:27
遇到过说话不过脑子、情商低的人吗?网友:真的太无语了

遇到过说话不过脑子、情商低的人吗?网友:真的太无语了

艺魅哈哈
2025-04-24 10:45:07
70万粉丝账号一夜清空!王励勤妻子举动震惊全网:这才是真贤内助!

70万粉丝账号一夜清空!王励勤妻子举动震惊全网:这才是真贤内助!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04-25 05:45:25
上午入院手术,下午就能出院!上海四院创新胃肠肿瘤日间手术模式

上午入院手术,下午就能出院!上海四院创新胃肠肿瘤日间手术模式

上观新闻
2025-04-24 19:58:18
时隔两年比亚迪又扔王炸,直接把一众人等炸晕!它是来搅局的吗?

时隔两年比亚迪又扔王炸,直接把一众人等炸晕!它是来搅局的吗?

三农老历
2025-04-25 04:28:50
新一波冷空气即将来袭,局地降温14℃,大暴雨暴雪大风冰雹齐发

新一波冷空气即将来袭,局地降温14℃,大暴雨暴雪大风冰雹齐发

老牛讲
2025-04-25 01:13:09
深圳坪山惊现超高层住宅“整层魔改” 业主投诉“6户改为20户”

深圳坪山惊现超高层住宅“整层魔改” 业主投诉“6户改为20户”

南方都市报
2025-04-24 07:06:20
43岁宗馥莉在昆明考察,素颜出行难认出,千亿女富豪穿布鞋逛小店

43岁宗馥莉在昆明考察,素颜出行难认出,千亿女富豪穿布鞋逛小店

鑫鑫说说
2025-04-24 10:38:16
稀土已断供,美全军种收噩耗,9天后,美国业界:请中方收回成命

稀土已断供,美全军种收噩耗,9天后,美国业界:请中方收回成命

Ck的蜜糖
2025-04-25 00:25:05
今夜!突然,大涨!

今夜!突然,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4-25 00:14:54
刘国梁辞职官宣后,不到24小时,传来四条关于他的重磅消息!

刘国梁辞职官宣后,不到24小时,传来四条关于他的重磅消息!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4-25 01:39:32
刘强东取餐没被认出,问话也爱搭不理,老板娘肠子悔青喊话求合影

刘强东取餐没被认出,问话也爱搭不理,老板娘肠子悔青喊话求合影

大歪歪
2025-04-24 16:13:32
情侣在母婴室做不雅之事被逮,女子年轻貌美,堪比当年优衣库事件

情侣在母婴室做不雅之事被逮,女子年轻貌美,堪比当年优衣库事件

明月聊史
2025-04-23 16:53:17
不满停火提议中的领土问题,泽连斯基再“硬刚”美方

不满停火提议中的领土问题,泽连斯基再“硬刚”美方

界面新闻
2025-04-24 11:34:20
这6种常添加硼砂的食物要少吃,有毒还致癌,很多人都没发现!

这6种常添加硼砂的食物要少吃,有毒还致癌,很多人都没发现!

韩胖说装修
2025-04-13 00:00:26
全国23.6万所幼儿园40天后将迎来历史性转变

全国23.6万所幼儿园40天后将迎来历史性转变

阿燕姐说育儿
2025-04-23 08:38:38
看完今年各大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我心里真是越来越凉

看完今年各大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简章,我心里真是越来越凉

玉辞心
2025-04-24 07:28:32
里程碑之战,库里20+5+9!巴特勒伤退,勇士不敌火箭遭双重打击

里程碑之战,库里20+5+9!巴特勒伤退,勇士不敌火箭遭双重打击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4-24 12:28:41
韦永山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

韦永山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

汲古知新
2025-04-25 01:49:03
艾滋病新增130万!多人无辜中招!公众场合千万坚持“4不碰”原则

艾滋病新增130万!多人无辜中招!公众场合千万坚持“4不碰”原则

39健康网
2025-04-23 10:41:16
2025-04-25 06:24:49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32351文章数 5928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太空全家福来了 神十九、神二十航天员拍下天宫合影

头条要闻

太空全家福来了 神十九、神二十航天员拍下天宫合影

体育要闻

拒当黑八倒霉蛋!广厦又站到了辽宁面前

娱乐要闻

黄晓明生二胎!叶柯产女住上海高级医院

财经要闻

特朗普考虑对华关税分级方案

科技要闻

3.99万"白菜价",人形机器人半马亚军爆单

汽车要闻

纯电CLA L及Vision V概念车 奔驰这次玩大了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云游湖北 | 汉川文旅新体验:千年陶艺邂逅湖光

比T恤更时髦,它才是2025最火的上衣

教育要闻

菏泽市巨野县:多方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探索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绍伊古:不排除俄罗斯恢复核试验的可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