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近万!河南这家超市为何能开出碾压行业的薪资水平?
站在郑州东站西广场的施工现场,望着即将破土动工的胖东来新店选址,忽然想起三天前上那个震撼全网的数字。
当有媒体爆出胖东来"基层员工税后月薪9886元"时,某零售巨头的区域总监生怕自己的员工看到这条爆炸性新闻。
这个被公布出来的薪资表,正在掀起中国零售业最猛烈的"薪资地震"。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家被网友戏称为"超市界清流"的企业,一边豪掷数十亿给员工涨薪,一边却把年销售额死死摁在200亿红线之下。
这种看似矛盾的商业逻辑,恰似河南胡辣汤的两掺儿,看似违和,却在胖东来的经营哲学中酝酿出独特风味。
工资不到4000的超市该倒闭
当同行还在为基层员工突破5000元月薪沾沾自喜时,胖东来早已把起薪标准锚定在8000元。
更"气人"的是,他们竟将这种"超规格待遇"视为行业底线。于东来那句"员工到手不到4000的超市可以马上关掉",乍听像是暴发户的狂妄,实则暗含零售业最朴素的真理:优质服务需要足够体面的生活保障。
走进许昌时代广场店,你会发现这里的收银员永远带着春风般的笑容——不是被KPI压出来的假笑,而是发自内心的从容。
当同龄人在大城市为房租发愁时,胖东来的95后员工已在计划用年终奖带父母出国旅游。
这种底气,源自企业将人力成本占比拉高到行业罕见的12%(行业平均约6-8%),更源于对"人"的价值重估。
销售额自缚手脚背后的商业智慧
在电商疯狂扩张、传统商超拼命开店的今天,胖东来却给自己套上"200亿销售额"的紧箍咒。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恰似武侠小说中的"七伤拳"——表面限制自身,实则修炼内功。
他们将净利润率锁定5%,把"花不完的钱"投入物流建设和员工培训,这种看似"不会算账"的做法,反而培育出令同行眼红的35%复购率。
更绝的是"商业学校"模式的横空出世。当其他企业忙着跑马圈地时,胖东来正把二十余年积累的选品秘诀、服务标准打包成"零售业MBA课程",手把手教竞争对手提升品质。
这种"养虎为患"的胆识,实则构建起区域商业生态的护城河——当整个河南的超市都在提升服务水平,胖东来反而成了最大受益者。
落户郑州背后的算盘
在郑州东站这个"中原经济十字路口",胖东来即将落子的不仅是超市,更是一个投资上亿的商业综合体。
这步棋看似与"不扩张"宣言相悖,实则是精妙的战略升级。他们用物流中心夯实供应链根基,用商业综合体打造消费新场景,这种"重仓河南"的魄力,就像是围棋中的"厚势"布局——不贪一时之利,但求长远之势。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暂停股东分红的决定。当资本市场沉迷于短期回报时,胖东来选择把真金白银砸向实体建设。
这种"慢钱思维"在即使满足盛行的商业世界里,反而成了最稀缺的竞争力。就像他们独创的"36小时工作制",看似损失了营业时长,却换来了更高的人效比,许昌店每平方米年销6万的奇迹,正是这种反效率主义的胜利。
站在胖东来新乡店的面包房前,我看着糕点师专注地给拿破仑蛋糕涂奶油,忽然明白这家企业的魔力所在:当整个行业在资本游戏中迷失时,他们固执地相信"把每个面包做好"才是商业的本质。
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最终化作员工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化作顾客口口相传的"超市神话"。
夜幕降临时,胖东来金三角店亮起的霓虹灯箱上,"自由·爱"三个字格外醒目。
这个被外界视为"乌托邦"的企业,正用最现实的商业逻辑证明:善待员工从来不是成本,而是最聪明的投资;克制扩张欲望也不是怯懦,而是更高明的进攻。
当郑州新店开业时,或许我们会看到中国零售业的另一种可能——那里没有996,没有价格战,有的只是认真生活的人,和值得被认真对待的每一天。
参考资料
《胖东来公开经营数据:1季度销售超62亿》新零售财经 2025-04-01 14:10
《经济日报:“学习胖东来”究竟该学什么》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02 08:1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