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经济复苏乏力,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从长三角某大型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遭供应商集体讨债,到多家新能源车企拖欠上游货款导致生产停滞,行业“钱荒”蔓延的新闻屡见报端。而近日,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华众车载(股票代码:6830)的争议事件,更将这种寒意推向了资本市场。
有网友爆料称,香港交易所天桥及华众车载office楼下,接连出现拉横幅、贴海报的抗议者,横幅上赫然写着“骗子周敏峰”“华众老千股”“周氏家族还钱”等字眼,现场散发的传单直指公司“欺诈”。尽管事件内情尚不明朗,但翻查公司公告不难发现端倪:一年前,公司有执行董事在香港报警称“被伪造辞职”,随后公司股价从连涨数年的高位一日腰斩;近期又发公告称“前董事向合作伙伴散布不实指控”,试图澄清却难掩市场疑虑。这一连串动作,难免让人联想到“此地无银三百两”。
对于周敏峰是否真如横幅所言是“骗子”,作为普通股民,我们既无证据也不敢妄言。但资本市场向来“无风不起浪”——若公司真如公告所述“合规经营”,为何高管“被辞职”、股价闪崩、合作伙伴质疑等负面事件接二连三?更蹊跷的是,华众车载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配件,客户众多,包括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近年财报却显示毛利率逆势飙升,与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趋势背道而驰,这种“反常繁荣”是否经得起推敲? 要知道香港可不比内地,内地做虚假文件最多罚点钱,但香港可是要入刑的,根据香港《刑事罪行条例》第71-74条规定了伪造和使用虚假文书的犯罪行为和法律后果,相关责任人员经公诉程序后,可能面临最高14年的监禁。
从投资角度看,此类争议股往往隐藏三大风险:一是信息不对称,中小投资者难以穿透公告“包装”看清真相;二是流动性危机,一旦负面发酵,股价可能断崖式下跌;三是监管调查不确定性,若涉虚假陈述或财务造假,价值归零并非危言耸听。回顾历史,从辉山乳业到瑞幸咖啡,多少“明星股”崩塌前都曾有过“完美财报”与“高管内斗”的经典戏码。
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压力加剧,道德风险与合规漏洞更易暴露。华众车载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对于财报数据异常、管理层动荡、舆情频发的公司,投资者务必保持警惕。
又遇讨债?"逆势繁荣"会不会暗藏造假重刑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