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我们,一起放心买买买!
大家好,我是涵涵妈。
天气越来越热了,蚊子也越来越活跃,又要请出驱蚊产品了。
怎么买驱蚊液,我是被毛爸科普的。
早在21年,毛爸一篇品牌说里(回顾:)提到一个我觉得有点反常识的点:驱蚊液都属于农药类,要标注毒性标识。
从那以后,我在买驱蚊产品都会先扫一眼标签有没有「农药」相关信息。
而有了这个标准后,产品选起来就不费时了。
但毕竟这个文章太久了,每年都还是会有很多新朋友来问驱蚊产品怎么买,今天就来科普一下,下面是本文内容预告:
1. 所有的驱蚊产品都是农药吗?
2. 如果就是不想要农药类的驱蚊产品,还能不能买到?
3. 到底怎么使用驱蚊产品才能真正的驱蚊防蚊?
如果你对驱蚊产品有疑问,这篇能解决你绝大多数问题~
如果就想抄作业,那文末有我们店铺链接,上的两款都是编辑部严选过的产品,可以把驱蚊防蚊的弹药储备一下~
一、驱蚊产品是农药吗?
所有的驱蚊产品都是农药吗?
是的,而且全部都是。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1年发函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只要标签、说明书标明有防蚊驱蚊功能,都属于农药范畴,按农药进行管理。原文在下面:
所以,只要你说自己能驱蚊防蚊,不管你的出身是化学合成还是植物提取,不管你的形态是液体还是固体,不管你的外形是驱蚊水、防蚊扣,还是蚊香片、蚊香液:
不好意思,你都是农药,都要按照农药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那么,按农药管理意味着什么?
第一,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产品必须有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号、产品质量标准号以及农药生产许可证号。
这是所有农药产品生产经营都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网络销售时部分商品还会把完整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放出来:
好在驱蚊防蚊产品属于卫生用农药,不需要农药经营许可证,要不然咱们就得去农药商店才能买了。
虽然不需要农药经营许可证,但是卫生用农药还是需要与其他产品分柜销售的,比如这样:
所以如果都是花露水,普通止痒的花露水和驱蚊功能花露水是不应该摆放在一起的:
第二,根据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农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上要标注三证和下面这些内容:
▲标记很齐全的驱蚊产品
稍微扩展一下大家比较在意的出现在商品标签上的毒性标识。
我国把农药的毒性分为剧毒、高度、中等毒、低毒、微毒五个级别,没有无毒的级别:
▲农业部公告第2569号农药登记资料要求
市面上常见的驱蚊产品多是微毒级别,这个级别的毒性含义是农药经口或者经皮的半数致死剂量大于5000mg/kg 或者是吸入浓度大于5000mg/m3。
通俗的说,换算到人的身上,50kg的成人,一次性吃掉或者经皮摄入250g(半斤)以上,会有一半发生死亡的风险。
(对着这个剂量我想了想,短时间内能让我入口半斤的,好像除了喝水和部分水果也没啥别的东西了。。。)
这个剂量不是一拍脑袋随便写的,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给出数据的基础上设定的,美国对农药标签的要求也差不多。
比如,我国使用的半数致死剂量,在美国给农药毒性标签的分类中,经皮摄入和吸入剂量对应的级别是III级,要求在商品标签中标记一个CAUTION;经口摄入途径对应的分级是IV级,这个级别并不要求商品在标签中做特殊标识:
▲美国40 CFR Part 156
回到咱们驱蚊商品上来,国家要求必须要标记毒性,消费者看了×毒的标记心理不舒服,厂家就只好贴心地把毒性文字和标识标记缩小一些:
当然,只要符合「标识为黑色,描述文字为红色,标注在有效成分含量或剂型的正下方或正左方,与背景颜色形成强烈反差」等等要求,咱也无法多说什么。
市面上常见的驱蚊产品大部分是微毒或低毒的,户外使用时间不是特别差或者不是极其接近大自然的野外环境,还是选微毒产品的剂量就足够了。
第三,广告宣传和标签标注要谨慎。
根据我国广告法和农药广告审查发布标准,驱蚊产品的广告,在发布前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批准,广告中不能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
举个栗子:无害、无毒、100%防蚊虫叮咬,这些夸大或绝对化的安全保证,都不行。
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给出规定标注内容的同时,也规定了标签中不能含有的内容:
大家要是发现哪个驱蚊产品有适用于孕妇、新生儿专用等类似 的标注,远离的同时,建议顺手拨12315打个假~
二、所以,真的买不到不是农药的驱蚊产品?
如果就是不想要农药类的驱蚊产品,还能不能买到?
也不是真的买不到。。。
钻空子的商家哪哪都有。
国家要求:标签和说明书有防蚊驱蚊功能就是农药。
我的标签和说明书不说自己防蚊驱蚊,说自己防叮、说自己户外适用,反正只要不说出来这四个字,我就不是农药,你能奈我何?
不说就不说,有没有效果咱先放下,一边宣称自己防蚊驱蚊不是农药,一边diss别家产品,就有点不地道了:
奇怪的是,这个产品在自家品牌旗舰店里没有,各种母婴c店一堆,也不知道是不是品牌自己知道这么做不地道,
更不地道的是,有的产品宣传主页先拿自己植物萃取的特点,跟主流的三大防蚊成分——避蚊胺、派卡瑞丁和驱蚊酯中的前两个,对比得头头是道(咱们文章后面再说这仨的区别):
我正奇怪怎么不去对比驱蚊酯,点开商品发现,人家是可是植物组分和含驱蚊酯的驱蚊液搭配售卖:
这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本事,呵呵~
像下面这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好吗?
▲某品牌分别做了含有三大主流成分的产品
还有一些别扭商家,搞个防叮手环,先不说手环根本防不了蚊子,这手环里明明含有驱蚊酯,偏偏说自己是植物来源、植物成分:
不过这个品牌还算是良心了,虽然前头宣传卖点说植物萃取,后面还是老老实实把三证放上:
这种即使是标识了毒性、有效成分及含量、农药三证等信息,还是更愿意宣传自己植物来源的品牌不在少数:
▲DEET=避蚊胺
这些产品都还是合规的~
所以,还是正文开始那句,不管是上面提到的哪个成分,你说自己可以驱蚊,就是农药,农药三证、毒性标识、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浓度这些信息等都需要印在包装上。
不过对我来说,虽然看到「农药」字样和「×毒」标签的感受的确不太好,但我总觉得能遵规守纪地把有效成分、浓度、毒性等内容标识出来的产品,比那些连驱蚊防蚊都不敢说,只一味标榜自己天然、说自己防叮的产品更厚道些。
所以如果我出外旅行没带驱蚊液,会直接去当地超市看谁的标签上印了农药三证,有证的范围内,再考虑品牌、价格这些因素。
三、最后,到底能用啥?咋用?
到底怎么使用驱蚊产品才能真正的驱蚊防蚊?
这部分咱们简单说一下,不同驱蚊成分有啥区别,挑选时要不要看驱蚊成分,以及驱蚊产品使用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上面提过三大主流驱蚊成分是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此外还有来源于植物柠檬桉的柠檬桉树油,以及源于植物又被人工改良过的菊酯类化合物。
咱们先说三大主流成分。
严谨的说,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作为日常驱蚊防护,都可以正常使用,正常补充涂抹也不会引起不良影响。
只不过。。。
用避蚊胺的商品会说,避蚊胺应用经验最丰富、安全性得到广泛认证;不用避蚊胺的会说,避蚊胺用多了刺激皮肤,这玩意是农药等等。
用派卡瑞丁的商品会说,派卡瑞丁对宠物友好,更安全,刺激性小;不用派卡瑞丁的商品会说,派卡瑞丁能防蚊的种类少,使用浓度高价格高。
用驱蚊酯的商品会说,驱蚊酯安全低毒广谱,适合小朋友;不用驱蚊酯的商品则会说,驱蚊酯驱蚊效果一般,作用时间短,需要反复补充涂抹。
简单来说:
1. 家有宠物,可以优先考虑派卡瑞丁。
2. 年龄小,居家防蚊,或者短暂户外,可以考虑驱蚊酯。
3. 户外时间长,可以考虑避蚊胺,驱蚊效果更好一些。
然后,咱们聊一下驱蚊植物柠檬桉。
柠檬桉产生的柠檬桉油是目前被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唯一认可有驱蚊功能的植物来源组分。
柠檬桉油中的组分香茅醛,被认为是柠檬桉油发挥驱蚊功能的主要成分。不过香茅醛已经可以人工合成,所以很多打着植物驱蚊、天然驱蚊旗号的产品,添加的香茅醛不一定来自天然也可能(大概率)来自化工生产线。
需要注意的是,香茅醛也好,柠檬桉油也好,因为容易引起过敏,美国CDC和儿科学会不推荐3岁以下儿童适用。
最后,说一下菊酯类化合物。
菊酯类化合物主要是用在蚊香液、蚊香片和蚊香盘中。
这类成分最先在植物中被发现,因为稳定性差,后来被人工合成改良,它更适用于密闭空间驱虫防蚊,不适合用来做要在户外使用的防蚊液。
多说一下,压力瓶喷雾那种杀虫剂,有效成分也是菊酯类物质:
据专家介绍,这类物质杀灭蚊虫是通过接触方式而非熏蒸方式,所以使用压力罐压力瓶这种杀虫剂,往地面、角落等处喷洒后关窗关门的效果不一定好,最好方式是直接喷虫子,或者45°向上喷洒到空中,让喷出的水雾慢慢沉降,灭蚊效果可能更好。
但这个喷瓶使用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远离火源,由它引起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也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到它们。
文章最后,是对驱蚊液使用的总结tips,放在图里,方便大家取用: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要内容啦~
这篇文章不开团具体产品,但是如果大家需要在毛爸这儿补充驱蚊弹药,店铺有长期上架的亚美驱蚊液、润本蚊香液,大家可以点击下面店铺入口,搜索购买。
团购入口▼▼▼
(⬅可点击)下手之前还是看看呐~
也可以点击二条,看亚美的文章回顾,再入手哦~需要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这款便宜大碗效果又好的产品。
祝大家和娃都能度过一个不被蚊子骚扰的春天、夏天和秋天~
以上就是今天的文章,有任何问题,记得直接留言哈。
封面图片源自CC0协议网站pixabay.com。《开团劝退全7条》别忘记看
最后:关于产品的任何问题,可以咨询小助理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