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公众号,每日收到干货
↓↓↓关注本视频号,预约最新直播
更多精选文章,可见文末说明↓↓↓
今年有四川、河南、山西、内蒙古、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份要进入新高考志愿填报,涉及到300多万考生。
自此以后,全国除新疆和西藏以外的省份,都要以新高考的模式来开展志愿填报,而新疆也会在2027年进入新高考志愿填报。
那么,要知道,新高考志愿填报由于跟老高考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也就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容易造成一些填报失误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认清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变化,避免出错踩坑,本文就特地列举一下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常见错误,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1
认错学校
一、错填民办学校,造成高分低就
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讲过多次,浙江省第一年,就有646分考生报考了民办院校的事例。
而这样的事例,尽管在当年被广泛报道过,却仍然在每年不断重演。
比如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第一年的时候,就又有一些学生,超过本科线100多分的,仍然报考了民办院校。
其中一名608分的考生,报考了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口腔医学,但其实他这个成绩,本来就可以上到青岛大学的口腔医学。显然,青岛大学是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个山东考生来说。
而且,不光是新高考第一年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可以说每年都在发生这样的现象。
比如,山东省2023就还是出现了,600分考生报考到了民办院校的情况。而这已经是山东省进行新高考志愿填报的第四年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新高考的报考时,高校是不分批次来招生的,也就是以前的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了,就使得一本线上的高分考生,在报考时也会遇到曾经的二本乃至三本学校,如果不会辨认,就容易填错。
而在老高考时,这些学生应该只是填报一本院校,就可以被录取,是不会遇到那些在曾经的二本乃至三本招生的民办院校的。
比如,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在去年高招录取期间,就发布通告称,当年在本科一批参与招生的学校一共是400所,在本科二批参与招生的学校是845所。
那么,当时的一本学生,就主要是在前面这400所院校中进行选择,最后也主要被这些学校录取。
当时在这里面招生的民办院校,只有两所,而且还都只有一个专业,最终录取结果也是压一本线的,说明大家都还是会辨认这样的学校。
但是到了今年,四川省进行了新高考改革,报考时不再分一本二本,就会把这1000多所高校都放在一起,让学生来填报,那就很容易出现一本学生填报二本院校包括民办院校的现象。
怎样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建议考生家长,一定要提前开始进行孩子的志愿填报准备,研究孩子接下来的专业选择和院校选择,重点锁定一些学校,不要到了填报的时候,对所有学校都缺乏了解,到时就很可能由于时间仓促匆忙填报而出错。
要知道,全国一共2800多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300所左右(每年数量都有一定变化),其中民办院校400多所,差不多占了1/3。
这就相当于,你在填报志愿时,遇见的三所大学中就可能有一所是民办院校。所以,如果你没有提前做功课,不会辨认学校性质,就很容易误报。
2
选错学校
二、错填普通学校,造成高分低就
如果说,我们已经能够认清一个学校是不是民办的,可以避免高分错填民办学校,但是,同为公办学校,也是需要挑选的。就有的考生由于缺乏对于学校的认识,错填了某些学校,从而失去了更好的选择。
比如,尽管在2017年志愿填报出现了那样的“事故”,后来浙江省也采取了措施,在报考系统里标注了学校的性质,让考生能够看出民办院校了,但是,却不可能让每个考生能深入了解每所学校的
但是,2019年的浙江省录取结果中,仍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高达671分的考生,报考了双非院校的一个并非很热门也并不算强势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而这个专业在前一年的录取结果只需要602分。
而671分这个分数,是能上到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系列985名校的。
还有另外两名学生,也是高分选错了学校。
我在之前的那篇文章里,做过详细讲述,可以参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还是因为批次合并后,加之以前只是按学校填报,现在按照专业或者专业组来填报,要填的志愿变多了,也就容易“眼花缭乱”乱中出错。
在老高考时代,每个批次只是填报几个学校,比如四川省,在2024年的老高考期间,只是一本二本分别填报9个学校,这样的话,考生是可以专门去寻找自己分数附近的一些学校,并且重点了解,然后选出9个来,也就不容易让这些学校档次差距太大。
比如说,分数能上985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在985院校中选择,然后用211院校保底。
但是,到了新高考报志愿时,所有学校都分成专业组放在一起让你来选择,你就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组。
而且,四川省2025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是要从之前的9个学校,变为45个专业组,所报的学校往往会超过9个,甚至理论上来说,你最多可以报45个学校。
那么,你认为,在报志愿的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出分后到截止志愿填报就那么几天的时间里,是不是容易因为来不及了解每个学校的情况而导致错选呢?
毕竟,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其他新高考省份发生着。
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呢?
还是需要提前开始准备志愿填报,确定孩子的报考方向,然后圈定要报考的学校范围,再来深入研究相关学校,这样就能了解学校的情况,选出合适的学校,还能做好院校的排序,而不至于在对学校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着急忙慌地报上去,导致报错。
注意,不是说你需要对于中国的3000多所大学全都去了解一遍,而是只需要找出跟孩子报考的专业方向有关的以及在他的分数范围之内的那一部分学校就行了,这样你的工作量就小多了,选择也可以更加精准。
我在之前的文章和直播里,讲到过这样的报考思路和准备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3
掉档风险
三、志愿填报不合理,造成掉档
新高考志愿填报的省份中,常常可以看见高分考生在第一次本科投档过程中,没有被录取,后来不得不走征集志愿或者到下一段再次填报的现象。这样的话,他们的选择就很少了,也就会很被动了。
比如,山东省2020年第一次新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就有655分的考生在第一段投档过程中没有被录取,不得不到第二段再次填报志愿。
而第二段的志愿,主要是专科学校,只有少量本科院校的补招计划或追加计划,所以,留给他的选择是不多的。好在当时山东大学提供了几个追加计划,包括比较热门的临床医学(5+3),后来他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尽管看起来,他的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似乎只是比在第一段报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时,“浪费”了5分,但实际上,他可是浪费了他其他所有的人生选择机会的。
他本可以在第一段报考时,选择其他学校其他专业,将来从事不同的职业,但由于现在没什么选择了,他也就只有被迫走上这条路了。
而如果说,他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有一所985大学而且是其高分热门专业“收留”了他,那么,其他一些高分考生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确实没什么好的选择了。
比如,一个634分的学生,也是在第一段报考时没被录取,掉到了第二段,被迫选择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油气储运工程,这个专业在第一段录取时只需要603分。
他仍然是不但浪费了31分的分数,更浪费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机会。
还有一名566分的学生,被录取到原本只需要477分的菏泽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专业,更是“浪费”了89分,和众多的选择权。
那么,你以为这样的现象,只是在新高考第一年的省份才会出现吗?
不,看看江苏,是2021年实行第一次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到2023年的时候,还是有一名643分考生掉档,只能通过征集志愿被录取到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药学专业。
而到了2024年,江苏仍然有642分的考生走征集志愿,也是在前面的本科批次投档时没有被录取的。
甚至,就连最早一批新高考省份,至今已经实行了八年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浙江,在去年也出现了661分的考生掉档的现象。
而在二段再次填报志愿(相当于走征集志愿)的高分考生,还不少。还有一名622分的考生,报考了原本只需546分的民办院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不过,在这里就没看到那么661分考生的成绩,说不定他选择复读了,所以就没再报考志愿……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可能跟新高考志愿填报时的调剂范围减小,还有一些热门专业分数上涨,以及一些考生不愿意服从调剂有关。
比如,一名高分考生,前面选择了一些学校的专业,认为自己被录取应该没问题了,所以就在后面不再报考其他学校了。
我就曾经给一个山东的高分考生只报了8个志愿,本来全部填满一共是96个志愿,但当时这个孩子不愿意再选其他分数更低的学校了,认为自己如果被那些学校录取了也不会去上学。
而我也通过经验判断,前面8个学校就可以让他被录取了,不至于会掉档,于是就同意他按照这8个志愿的方案去提交了志愿方案,后来,他也如愿以偿地被心仪学校录取了。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经验,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填报的前面的志愿按照之前的录取结果,应该是没有问题了,那就有可能会出问题。
因为,也许他报考的专业很热门,或者在这一年突然变得热门了,或者减少了招生计划,就有可能会比之前涨分,导致他报的志愿一个都上不了。
大家看看,我曾经跟踪研究过山东省法学专业的部分学校录取结果,2020年是山东省第一年新高考志愿填报,山东是可以铆定专业来选学校的“专业(类)+院校”模式,这就很容易让人们盯着某个专业报考,把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推得越来越高。
由于法学专业这些年比较热门,2021年的时候,相关学校就分别涨了几千名甚至上万名位次。
而到了2022年和2023年,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尤其是在2023年,法学专业在某些老师的强力推荐下,某些学校一下子涨了2万多名,20多分!
前面提到的掉档的那名655分的山东考生,和那名661分的浙江考生,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往往越是高分的同学,就越是自信,认为应该没问题。
可是,要知道报志愿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全省的学生都在报,结果也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这是你跟全省学生以及多方面相关项的一种博弈,各种因素包括网络舆论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
下面这些同学也是这类情况,报的学校都没录上,导致滑档,有的同学就不得不选择了复读。
还有因为不服从调剂被退档的。
所以,大家在报志愿时,千万不要想当然和太过自信,还是要保险起见。
但是,往往是因为大家缺乏经验,就容易自以为是,认为按自己的方式报考是没有问题的,却不知道这里面暗藏风险。
的确,很多时候,都是录取结果出来后,人们才发现之前的报考有问题。
可以看看我在前年写的这篇文章: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建议大家要提前学习志愿填报的知识和方法,以及专业人士的报考经验,来增长自己的经验,破除认知的误区,而且,最好在做了志愿方案之后找专业人士来审核一下自己的方案,以免带着问题就提交上去了。
要知道,在这件事上,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一失足也会成为千古恨的!所以,对于新手小白家长来说,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过分!
4
分数误导
四、不会选学校,受到分数误导
前面的几点,算是志愿填报的基本门槛,如果做到了,也只能说是达到及格分,就是不至于出现重大失误,明显地报错学校或者造成掉档,造成严重损失。
但是,仅仅做到上述几点,也不能保证你就可以报好志愿,也许只能报出一个中规中矩很普通的结果,而不能让你收获最理想的结果,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一点。
从老高考到新高考的填报,其实本来就是为了增大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减小被学校调剂专业的可能,让考生能够“录其所愿”。
这样也可能帮助考生根据专业选择学校,选择到某个专业方向上实力比较强的学校,而不至于还像老高考一样,往往是先选学校再找专业,而被迫锁定在这个学校里。
由于老高考这样的报考模式,就使得某些学校,由于其档次和名气,整体分数就比较高,每个专业录取分数都水涨船高了,但实际上实力却未必很强。
所以,那时他们的专业录取分数,未必能反映专业的实力和价值。
但是,从老高考到新高考的时候,多数家长不知道这一点,还是只会参考过往的录取分数来填报志愿,在选择了某个专业,进行学校排序的时候,就以为分数高的学校就更好,还是按照惯性思维,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方式来排列学校,这就容易错过最好的选择。
我曾在上周六晚上的直播中,讲过一个案例,就是计算机类专业,南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之间的选择。
参见这篇文章里的直播回放:
在老高考年代,一般都是南开大学的专业录取分比北邮更高,原因如前所述,是因为南开的整体录取成绩更高。
但是到了新高考年代,大家开始按照专业实力来选学校的时候,情况就可能反过来了。
比如,浙江省2017年新高考第一年的时候,南开的计算机类专业比北邮高2分,很可能是第一年进行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考生参照头一年的老高考情况下的录取结果,看到南开的这个专业分数比较高,就放在了前面。
但是,过了3年,你看北邮的计算机分数就反超了5分。
这说明什么?如果说是后来的考生更加会报考了,能够合理排序了,让相关学校的价值回归了,那就说明,前面第一年新高考时的一些学生不那么会选择,高分选择了并非最值得选择的学校。
就像买股票,会买的人,能买到当时低价但后期会升值的潜力股,相反,不会买的人,就看当时什么价格高就买了,却没想到后来这只股票价值会被曾经更低价的反超。
当然,选择一所学校,可以有多种维度的考虑,未必完全从专业实力上做判断。
所以,也许一些同学选择去南开,也有自己的考虑,究竟选南开还是北邮,也是见仁见智的。
在这里,我就是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和实际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分析,让大家知道,至少按照曾经的录取分数来评判学校和进行志愿排序,还是不够的,也许就会让你错过更好的选择。
那么,如何在报志愿时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还是需要提前去规划出孩子要报考的专业方向,然后再去研究开设这个专业的相关学校,看看哪一所是最理想的选择。
这样的话,你对于孩子后面的报考就可以越来越精准了,答案就越来越清晰了,也就越发接近最理想的结果了。
5
选错专业
五、不会选专业,造成事与愿违
前面说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本来是增加学生的专业选择权,让你可以报考到自己想去学习的专业。
可是,很多考生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也并不了解专业,这样就导致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是很盲目的。要么就选择了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要么就是选择了跟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的专业。
比如,下面的这种报考结果,是很常见的。
有的考生以能上口腔医学专业的分数,报考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还有,我也研究过浙江省某一年的录取结果,654分段的考生,有很多选择,其中也有学生选择了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技术。
那么,是他们就想去学习口腔医学技术,而主动高分报考了这个专业吗?
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为,我看到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我常常在各地给学生及家长的讲座中,提问大家,知道“口腔医学技术”是做什么的吗?很少有人能答得上来。
而且,知乎上也有学生提问,说到自己被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技术录取了,想转口腔。
确实,各位同学在报考前,真的是没有机会去了解各种专业的,所以一个省的几十万考生中,按自己的理解做错选择的,也就自然会有了。
而且,这还是大概有一个方向,由于对专业不了解而报错志愿的,而很多学生,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方向,因此在报考的时候,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最终无论怎样选,都很难说是对的。那么,这样的志愿填报,也是说不上够好的。
很多人因为不知道怎么选,就去找别人推荐,听网上一些老师的说法来报考,结果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之前有一位家长就跟我说,他是按照网上老师的推荐给孩子选的专业,录取之后又觉得孩子学不了,非常后悔自责,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去复读。
参见:
所以,各位,如果不想到时候是这样的结果,那该怎么办呢?
就是我一直建议的,尽早给孩子开展规划,确定他未来的职业方向,然后倒推专业选择,再去了解相关专业的特点,这样就能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也能避免选错专业了。
其实,以上讲的这些问题,以及该怎样避免,怎样准备,我在之前的文章和讲座里都讲到过,大家可以参考:
我确实是基于看到了以往的那么多反面案例,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才倡导大家要尽早开始准备的。
但愿这次的文章,能够更加使大家明白提前准备的重要性,以及明确接下来该如何去准备!
要知道,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么多案例,看起来只是一些数据和分数,但实际上,它们背后,都是一个一个的考生及其家庭,由于他们的填报失误,影响的就是他们的一生以及家庭的命运!
参见:
所以,真心希望大家要对孩子的志愿填报这件事引起重视,未雨绸缪,而不要到时才开始慌张,之后又追悔莫及!
为了帮助大家对于志愿填报尤其是第一年的新高考志愿填报做好准备,我目前开设了线上线下的培训班,下月开课,需要的家长或者报考老师可以了解一下,参见本文介绍:
另外,我也在开展持续的免费直播,明晚8点,就会进行新高考报考系列的第四讲:如何帮助孩子实现逆袭?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在下方预约。
愿我们一起,在这段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孩子改变命运,实现他高中期间最好的结果!
参见:
下面是我在直播时讲到的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想学习生涯规划、咨询相关问题,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与我链接:
1、直播: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的视频号“任炜老师”,预约我的直播(如果显示过期,也可点击预约最新直播),在我直播时可提问咨询;
2、加群: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本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加群”,按对应身份加入“任炜老师生涯支持群”,将每天收到生涯规划相关资讯;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随时可向我提问咨询(均为本人亲自回答),还可获取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的干货资料。
添加任炜老师微信
4、培训:我将长期开设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培训,家长和从业老师皆可报名, 参见文章说明:
其他需要,可扫码查看:
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以下关键词,可收到相关文章:
1.高一选科:“选科”
2.高中规划:“高中”
3.成绩提升:“提分”
4.专业选择:“专业”
5.综合评价:“综评”
6.志愿填报:“报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业形势:“就业”
10.考研形势:“考研”
11.就业准备:“准备”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调适:“心理”
14.励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诀:“幸福”
16.学习规划:“学习”
17.高考减压:“减压”
18.录取分析:“录取”
19.是否复读:“复读”
20.大学规划:“大学”
21.我的大一日记:“大一”
22.新高考报志愿:“新高考”
23.高分滑档案例:“655”
志愿填报文章合集:“合集”
升学规划免费课程:“课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点击蓝字“任炜老师”,在下方图示界面中,点击“发消息”,填写关键词发送,即可收到相关文章。
如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很多相关文章。
见本文中的说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