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俄乌战争进入第1115天,战场内外都出现了一些亮点……
一如既往,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战场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用乌总参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13日22:00俄乌两军共进行了128次交火,其中41次发生在波克罗夫斯克,14次发生在库尔斯克,俄军在76次空袭中共投下了101枚滑翔炸弹,对乌军阵地和定居点发射了超过5000发炮弹。与此同时乌克兰武装部队共歼灭俄军1410人,歼灭俄军总数达到891660人……
库尔斯克战场,乌军主力部队继续向西南运动,留守的第22旅、第61旅、 第103国土防御旅、和游骑兵第3、第4团、Arey突击营等依然控制着苏甲西面100多平方公里土地,昨日还动用海马斯火箭炮袭击了苏甲东北方向的工业区以及东南方向的马赫诺夫卡村。
以下为战术地图。
此外,乌军第36独立海军陆战旅在苏梅边境的诺维尼克~巴索夫卡一线击退俄军进攻后,目前已重新建立起防线。
- 乌东方向
乌军昨日在恰索夫亚尔、托列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3个方向都有微弱收益,目前,顿巴斯多个战场上的俄军攻势已停顿,以乌军的反攻为主。
乌东昨日最大一场战斗发生在巴赫穆特东北方向的西维尔斯克,根据流出的战场视频和ISW等多家第三方媒体报道,乌军第25空降旅和第27机械化旅联手摧毁了俄军发起的营级机械化进攻。
引用福布斯对于战斗描述:在冬日的田野上,进攻者(俄罗斯军队)涂着Z字标志的坦克/装甲车被乌克兰军队的FPV无人机、反坦克导弹、以及远程炮兵不断炸毁……视觉资料确认进攻者至少有18辆装甲单位被摧毁,159名士兵被杀死或射伤,只有一小半的装甲车逃了回去……
以下为战场视频截图↓
- 空袭动态
3月12日夜至13日凌晨,乌军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俄罗涅日州和罗斯托夫州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在罗斯托夫州肖洛霍夫斯基区加里宁司机村,一个工业场所燃烧起火;在卡卢加州,捷尔任斯基区的无人机厂被炸毁;在萨拉州的彼得罗夫斯基区,一座炼油厂被击中起火,火势非常大……
俄罗斯国防部称,俄军防空系统摧毁了来袭的77架乌克兰无人机,爆炸的无人机碎片在一些地方引发了火灾。
俄军当天也出动了100多架沙希德无人机扑向了乌克兰,但都被乌克兰防空系统拦截,没有毁伤报告。
乌克兰最高拉达人权委员会专员卢比涅茨3月13日报告称:“俄罗斯媒体空间发布的视频显示又有5名乌克兰战俘被杀害,我们已记录下了这起战争罪行……”
相关国际动态
法新社消息,欧洲5个主要军事大国英、法、德、意、波国防部长在3月13日的新闻招待会会上表示,英国首相斯塔莫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牵头37个国家探讨和平协议达成后就乌克兰问题组成“自愿联盟”。联盟中共有来自欧洲、英联邦35个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自愿联盟国家将提供资金、部队、飞机、舰艇包括其他重型装备帮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可能重新发起的侵略。具体军事行动计划由欧洲五大防长制定,然后由英法两国政府首脑拍板。
两名美国政府人士3月13日对媒体表示:美国准备恢复向乌克兰运送被称作“陆基小直径炸弹(GLSDB)”的远程炸弹,这些经过升级的炸弹射程超过150公里,能够对抗俄罗斯电子干扰,与ATACMS一样由海马斯火箭系统发射。需要说明的是这批武器是美国前总统拜登使用乌克兰安全援助资金购买的,总价值21亿美元,然后由波兰防务公司完成了升级改造。
和谈方面,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出愿意接受美乌提出的停火协议,但设置了一大堆前提条件。原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高级外交官鲁伯特.希尔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这种来自冷战时期的前苏联三段式外交表述证明了其根本就没有打算同意任何形式的停火。
乌方谈判代表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今日披露了美乌在和谈中未对外界披露的内容,其中绝大部分被美方接受。
一,领土问题是红线,没有任何商量的可能(双方未达成);
二,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拒绝接受对乌克兰军队作出的任何规定;
三,取消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禁令,俄罗斯没有否决乌克兰加入国际组织的权力;
四,乌克兰不同意明斯克第3期协议(乌东两州自治,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所有)。
五,乌克兰不会完全冻结战争,欧洲必须参加到和平进程中来。
这5条内容美国谈判代表卢比奥和沃尔兹也未对外公布,乌方的立场和态度非常强硬,就算是2022年的版本也不接受,这一切的底气则来自西方50国的抗饿联盟。
对侵略者妥协,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否定!
祝福乌克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