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仓山区检察院在公益诉讼履职中发现,辖区内多处自助抓娃娃机及商铺存在售卖“三无”毛绒玩具情况,严重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人身安全。经调查取证,仓山区检察院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责令整改违规商家4处,推动开展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60多人次,检查经营户124户次。
检察干警前往辖区内部分商场走访调查
该案例中,仓山区检察院不仅督促违规商家下架问题产品,更推动建立“三无产品”源头防控,为消费者筑起安全防线。近年来,仓山区检察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多方位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壹
善于发现线索
构建“多元共治”监督格局
仓山区检察院通过“刑事+公益”线索双向移送机制,拓宽消费者权益保护案源。2024年以来,落实线索初查及移送、协作办案、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办理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线索7件,成案率100%。同时,结合民生司法专项行动,建立现场调查、大数据筛查的“线上+线下”线索发现模式。针对超食品经营许可证范围售卖食品、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侵害食品安全问题,向主管部门及属地镇街发出检察建议7件,推动违规问题整改30余处,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
积极走访,发现检察线索
贰
加强源头管理
压实“全链条”责任体系
针对消费领域“三无产品”屡禁不止问题,仓山区检察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在办理“三无毛绒玩具案”中,督促主管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发放《售卖文具玩具行政指导书》100余份,引导经营者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指导经营者落实进货验收制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审查生产商资质证明,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畅通12315投诉渠道,提升诉求件办理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检察干警为群众讲解宣传引导手册
叁
深化专项攻坚
聚焦“急难愁盼”精准发力
仓山区检察院以“小案件”推动“大治理”,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食品非法添加突出问题,开展靶向监督。2024年以来,落实最高检食品药品安全“冬季行动”及“食药安全益路行”公益诉讼监督活动,立案办理食品制售过程中非法添加硼砂、“西地那非”等成分案件7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同时,探索“惩罚性赔偿+社会治理”双轨模式,诉请惩罚性赔偿金,并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赔偿资金管理规定》,将赔偿金专项用于消费者救济,提高违法成本的同时推动行业规范。
从“三无玩具”到“保健食品”,从“非法添加”到“惩罚性赔偿”,仓山区检察院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诠释了检察机关守护民生的生动司法实践。下一步,仓山区检察院将继续以公益诉讼为支点,撬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大格局”,让每一项权益都有回响,让每一次消费都能安心。
策划丨吴昌峰 张家兴
供稿 | 陈唱
编辑丨郑云龙 雷润颖
关注我们查看最新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