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觉得奇怪?“房住不炒”这四个字,在最近一年大大小小的高层会议里,再也没被提及过。
原因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接替楼市的完美产业,这个产业将主导未来30年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会催生一批新的财富机会。究竟是什么产业,又该如何把握这些机会,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咱们先说一下,当前经济最紧迫的问题有哪些?最主要的就是消费不振和产能过剩,其实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都和经济的流动性有关。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发展出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在经济蓬勃发展时,这是赚钱的利器。可当外需不足、内需不振时,过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就产生了反作用。大量财物变成实物商品,积压在库房角落。
另一方面,本应消化这些库存的消费者,手里却没钱消费。因为那些还没变成商品的货币,也就是市面上仅有的财富,都集中到了一小部分人手中。在这两面夹击下,市面上的财富就越来越少。
解决办法其实要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让生产速度放缓,减慢货币转换成商品的速度;
另一方面,让财富从少部分人的口袋里流出来,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那么财富都集中在谁手里呢?很多人会说富人,没错,但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描述太模糊,准确地说应该是老年人。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6亿,累计存款量达78.4万亿元,这占到了全部居民总存款的52.2%,人均存款差不多26.4万元。
换句话说,大部分资金都在老年人,特别是富裕老人手中。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对应的是1965年以前出生的人口。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婴儿潮,分别是1949 - 1957年、1962 - 1970年和1981 - 1990年,这三代人完整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也就是说,可能现在的80后、90后没钱,但他们的父母还是有些积蓄的。
前面提到,当前经济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需求不足。
二是产能过剩。
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那么压缩低端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就是必然趋势。所以,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低端产业的制造工人,而是高端行业的研发人才以及服务业的基础劳动力。
在服务业中,银发经济就是重点发力方向,这也是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释放银发经济利好消息的根本原因。根据人保部信息,银发经济在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规模。有人可能会问,就算老人花钱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答案很简单,老人不可能自己服务自己,所以要让现在的年轻人去承接未来这30万亿的市场。如果你是搞建筑的,可以去设计养老院;如果你是做相关技术的,可以去研发养老机器人;要是你什么都不会,至少还能去当护工。
这么做一方面能让老人的钱流动出来,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社会财富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轮向下转移。年轻人一旦有了钱,就可以参与到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大循环中。同时,有了年轻人的支持,我们的科技产业也会发展得更快,至此,经济发展就能形成闭环。
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残酷的真相。当一个社会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阵痛肯定存在,代价也必须付出。几十年的路径依赖和发展关系会让人产生思维定式。但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不能及时跟上步伐、转变思路,还是按照以往模式走,就必然会成为代价的承受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