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通信行业迎来两项标志性进展:阿里巴巴宣布开源视频生成模型“万相2.1”,进一步推动AI技术普惠化;国内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正式启用,为绿色计算与海洋资源利用开辟新路径。两项成果分别从人工智能创新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层面,展现了通信产业的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
万相2.1开源:加速AI技术生态共建
技术开放与行业赋能
阿里巴巴开源的万相2.1模型基于其成熟的多模态生成能力,支持高精度视频内容创作。该模型的开源意味着开发者可免费调用其底层算法,快速构建定制化视频生成工具。此举不仅降低了AI研发门槛,也为影视制作、广告创意等垂直领域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市场反响与技术验证
根据公开信息,万相2.1模型在开源社区HuggingFace的榜单中迅速登顶,成为全球开发者关注的热点。技术评测显示,其生成的视频在清晰度、连贯性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开源策略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AI大模型领域的生态影响力,并为后续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战略协同与未来规划
阿里巴巴近年来持续加码AI技术研发,万相2.1的开源与其云计算、电商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公司明确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打通AI模型与产业场景,推动生成式技术在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海底数据中心启用:探索绿色计算新范式
项目落地与技术创新
海南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海水自然冷却降低能耗,单舱PUE(能源使用效率)可低至1.1以下。项目首期部署100个机舱,预计年节约用电量超1亿千瓦时,碳排放减少约8万吨。这一模式为高耗能数据中心行业提供了可持续的绿色技术路径。
应用场景与产业价值
海底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云计算、金融交易等对时延敏感的领域。其稳定的低温环境可延长服务器寿命,同时海南的地理位置有助于辐射东南亚市场,满足区域性数据服务需求。项目启用后,已吸引多家互联网企业洽谈合作,成为海南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
行业示范与推广前景
作为国内首个商用项目,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建设经验。国家发改委此前提出,到2030年将推动5个以上海洋数据中心示范项目落地。此次实践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未来或加速相关政策支持与产业链投资,推动海洋数字基建规模化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