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最猛的台湾电影是《周处除三害》,今年必看的就是这部《诡才知道》了。
共拿下金马奖的造型、视效、动作、原创歌曲4个大奖,可谓当晚最大赢家。
细看“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获得者,居然是一个消失已久的名字:
王若琳。
在抑郁症告别歌坛前,她留给大众的最后一个印象,应该还是上音乐节癫狂演绎《龙的传人》吧。
这段表演被当成奇葩段子疯狂转发,大家不明白曾经那个优雅的爵士名伶,为何变成了如今的疯女人?
后来王若琳的歌越唱越小众、听歌的人也越来越少;
人们以为这又是个昙花一现的歌手时,王若琳用各种奖项证明了自己。
专辑《Modern Tragedy》拿到了第30届金曲奖的评审团奖;
《爱的呼唤》首次提名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最终拿下最佳国语专辑奖;
这次的《鬼才出道》更是获得第61届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当年那个唱着《迷宫》出道的王若琳,发誓一定要撕掉身上的“玉女”标签;
如今17年过去,王若琳失去了流量、失去了话题,却成了拿奖无数的音乐才女。
她像一只金丝雀飞出笼子,终成了为自己而唱的雄鹰。
1
当了鬼,也还是牛马
先介绍下王若琳拿到金马奖的电影。
电影原名《鬼才知道》,因为建国后不能成精的规定,所以把“鬼”字去掉,改成了《诡才知道》。
作为一部纯正的喜剧鬼片,电影找到了各种灵异都市传说,比如“红衣小女孩、鬼来电、414号房女鬼”这种耳熟能详的鬼界IP。
却讲了一个“倒反天罡”的故事,把镜头对准鬼界。
原来人死后去了下面也要继续当社畜。
累死累活吓人就是为了“上岸”拿一张厉鬼证,有这张证才不会消失。为了维持厉鬼身份,还必须不断内卷加班吓人、制造都市传说。
为啥都变鬼了还不能躺平?!
这便是电影起名的深意,鬼才知道!
面对这样一部年度大癫片,王若琳创作的主题曲《鬼才出道》刚好够癫、够味。
歌曲开场便是动画片里常见的鬼怪音效,整首歌听感像吃了毒蘑菇般癫狂又快乐。
当电影最高潮处,一群无业游民鬼为了冲业绩,穿着浑身是血的校服、满脸血浆狂吼乱叫般追着逃命的出租车想吓人;
王若琳的这首《鬼才出道》写出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却笑别人看不穿。
2
从玉女变成疯女
每篇介绍王若琳的文章,都会先写她的老爸王治平。
作为华语乐坛顶级制作人,光发掘陶喆这一点,就能躺在功劳簿上了。
没有父亲用人脉铺路,当年19岁的王若琳,绝无可能如此顺利便签约索尼这种大唱片公司出道。
那时公司对她的定位很简单:一个重新演绎各种经典金曲的“古董留声机”。
一个台湾版的小野丽莎。
没想到首张专辑《Start From Here》便大获成功。
不仅包揽了当年所有音乐类奖项的最佳新人奖、还承包了大街小巷咖啡馆的背景音。
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功,王若琳却说“这是一个青少年被唱片公司骗的过程”。
唱片公司先唱白脸恐吓,说你这个小孩太不服管;
白脸不行那就再唱红脸,哄骗着先录demo看看,如果真不适合那就不要做。
没想到这些demo顺理成章就被放进专辑里面。
当时才19岁的王若琳来说,想反抗太难。再加上有父亲这层关系,她只能默默接受,每天很痛苦地去录制那些违背自己的心意的歌。
出身音乐世家、从小便览音乐的王若琳,一直不屑于做主流的俗气音乐。
“在美国我和朋友都瞧不起主流歌手,没想到回台湾省却成了主流,沦为朋友的笑柄,她们故意当我的面播放MV取笑我。”
她看不上专辑里的歌、也不想做所谓的“玉女”。
可首张专辑大爆后,唱片公司又快马加鞭赶制了第二张专辑《Joanna&王若琳》。
仍然是一贯的爵士风情,这里面又火了一首《玫瑰玫瑰我爱你》。
市场已经证明了王若琳的商业成功。
面对实实在在的名与利,可能大多数人选择妥协。
而王若琳却被憋到快要发疯。
她会在社交媒体上大骂fuck;
甚至直接出了一首歌叫《i'm fked》。
因为满屏都是脏话,歌词甚至不能显示。
一直到那场出圈的音乐节表演:夸张的动作、癫狂的演唱、甚至是略显奇异的造型;
外界都以为王若琳疯了,只有王若琳知道,自己更自由了。
3
她敢主动选择过气
违背心意出了2张爵士专辑后,第三章便是风格大变的《博尼的大冒险》。
一张全英文专辑,加上让人难以理解的专辑封面,外界看来王若琳这是故意作死,等着吧,没几年她准要过气。
从小喜欢看动漫,她把自己定义为“奇幻音乐歌手”。
想透过音乐重拾这种童趣和幻想。带歌迷进入一个童话般非现实的空间。
但这些歌自娱自乐的歌真的很难卖出去。
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出于商业考虑要求她两条腿走路:
一边是继续翻唱有经济价值的老歌,像《亲密爱人》《lemon tree》。
一边是给她自由鼓捣这些没人听的歌。
作为华语乐坛的“古董留声机”,王若琳翻唱的老歌依旧很红。
至于那些她自己写的歌,越来越无人问津。
大家觉得这着就是大佬之女吃穿不愁的任性时,王若琳开始拿奖了。
先是业内人士心心相惜的“金曲奖评审团奖”;再到更大众的“金曲奖最佳专辑奖”;
从音乐到影视,这次又跨圈得到了金马奖的认可。
看着女儿拿到一个又一个奖项,连当初反对的老爹都忍不住为女儿骄傲:
这次金马沉甸甸的奖杯,老爹王治平甚至特地站在电子秤上称了重,重达3公斤。
我想以后很少人会说王若琳是王治平的女儿;
而是得改口王治平是王若琳的父亲了。
想想这番转型还真不容易。
一边是父亲的盛名、唱片公司的期待;
一边是努力想要突破寻找自由的自己;
这对一个当时才20出头的女孩来说未免太难了。
但王若琳宁愿放弃现有的一切名利出逃,也不愿承受外界加诸在她身上的各种误解。名气于她,变成了一种负担。
后来,她果然如大家所料,失去名气、失去商业价值;
甚至患了抑郁症,被迫阔别歌坛4年。
她主动选择了过气。
但如今她的朋友们不会再拿歌来嘲笑自己;
她也不用带上假面具,却扮演那个符合公众想象的玉女。
她曾经抛却一切,走了一条最难的路。
但事实证明,有时候最难走的路,反而是能走最远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