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迎来了重要的政策调整期。2025年上半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4月30日和5月31日——将对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政策变化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商业模式,还对企业的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政策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通知指出:“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选择全额上网模式,享受较高的补贴电价;而4月30日后并网的项目,则只能选择自发自用或部分上网模式,无法再进行全额上网销售。所以4月30日将成为新旧政策执行的分水岭。”这一政策节点重点规范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电网接入模式和上网电价机制,进行了重要调整。
企业在政策切换前掀起了新一轮的“抢装潮”。在4月30日这一时间节点前,许多企业加速推进项目备案和并网工作,想要在政策红利窗口期结束前完成建设,来享受更高的补贴电价。在部分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户用光伏项目仍保留全额上网模式,但由于新规后此类模式将受到严格限制,企业纷纷抢抓最后的机会,推动项目集中并网。然而,抢装潮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短时间内大量项目集中并网,可能导致电网接入压力增大,影响并网效率;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赶工过程中可能会忽视质量和安全标准,埋下潜在隐患。因此,在推进抢装项目的同时,选择有经验、靠谱的光伏项目的投资总承包商,是确保质量和安全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大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将全面由市场形成。通知指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下同)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上网电价和交易机制按照跨省跨区送电相关政策执行。
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新能源存量项目:(1)电量规模,由各地妥善衔接现行具有保障性质的相关电量规模政策。新能源项目在规模范围内每年自主确定执行机制的电量比例、但不得高于上一年。鼓励新能源项目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升级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主动参与市场竞争。(2)机制电价,按现行价格政策执行,不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3)执行期限,按照现行相关政策保障期限确定。光热发电项目、已开展竞争性配置的海上风电项目,按照各地现行政策执行。
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新能源增量项目:(1)每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由各地根据国家下达的年度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超出消纳责任权重的,次年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可适当减少;未完成的,次年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可适当增加。通知实施后第一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占当地增量项目新能源上网电量的比例,要与现有新能源价格非市场化比例适当衔接、避免过度波动。单个项目申请纳入机制的电量,可适当低于其全部发电量。(2)机制电价,由各地每年组织已投产和未来12个月内投产、且未纳入过机制执行范围的项目自愿参与竞价形成,初期对成本差异大的可按技术类型分类组织。竞价时按报价从低到高确定入选项目,机制电价原则上按入选项目最高报价确定、但不得高于竞价上限。竞价上限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考虑合理成本收益、绿色价值、电力市场供需形势、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初期可考虑成本因素、避免无序竞争等设定竞价下限。(3)执行期限,按照同类项目回收初始投资的平均期限确定,起始时间按项目申报的投产时间确定,入选时已投产的项目按入选时间确定。”
6月1日成为增量项目全面入市的起点,近期出台的政策调整无疑为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既是对存量项目的考验,也是对增量项目的一次重要历练。这一调整的核心在于推动行业从依赖补贴的传统模式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型。存量项目需要在政策过渡期内尽快完成并网或调整运营模式,以充分享受既有政策红利;而增量项目则需要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立足,通过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敏感度来适应未来的竞争态势。过去以补贴为主要驱动力的“全额上网”模式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实际用电需求和市场交易的运营模式。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既有商业模式的调整,更是对行业整体竞争力的一次全面提升。企业需要通过优化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运营策略,来应对电价机制带来的挑战。
在当前能源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咱们企业需深入理解政策内涵,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抓住市场机遇,才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计划开展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企业和个人来说,需要高度重视自发自用的可行性,并将其作为项目规划的核心考量之一。为了确保电力的高效消纳,企业可以积极探索与用电量较大的工业用户或商业体合作的模式,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电力供需的精准匹配。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降低弃光风险,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此文章仅供欣赏、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