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枫的画里时常会透露出一种浓烈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当下精描细写的画坛时尚中显得会有那么一点边缘,但正是这种边缘感,让我们找到了一些依据,那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口语中欢呼传统,却又在实际行走中,朝着传统旁边的那条路一路狂欢。
距离尹枫的作品近一些,你会很清晰的看到他在满头大汗的干什么,他又接下来想干些什么。距离尹枫的作品远一些,你又会看到另一个安安静静的他,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捡起那些书写着诗句的树叶。之所以水墨绘画还能够持续的让大家保持住欲望,恰恰也在于这远近之间的跳跃。所有的墨,所有的水,所有的纸,所有的那些小动物的毛毛,一瞬间撞在一起,谁也不能讲谁就占了上风,就像是一局打到一半的麻将牌,谁赢谁输都不是最后的结果。
尹枫作品 (尹沧海 题)
水墨写意,其实更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为,从哪里都可以开始,从哪里也都可以结束,尹枫自己心目中的修为也许就在于此。在传统水墨的发展历程中,大写意堪称是理论最复杂,传承最复杂,实操最复杂的一个门类。亦是这种种复杂,为大写意背书了神秘的光环与传奇,也造就了古今艺坛中的种种传说。尹枫立志置身于此,担当传承,续写传奇,也正所谓艺者气魄,慧根心缘,一笔所至,归于灿烂,这也正可以解读出尹枫的心迹与笔迹是一致的。大写意需要实打实的硬功夫,表面上的挥洒自如,其实遮蔽了日常的苦修与心灵上的磕磕碰碰。一块石,一丛竹,一片山,一汪水,貌似清风徐来,却又苦心孤诣。所有的艺术其实都是苦修,最终的快乐,其实不在纸上,恰在心里。
尹枫其实也正是在一笔笔地构筑着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使得自己能够不论寒暑,心意潺潺,只不过他的桃花源没有粉头俗色,只有那一片墨色天空,让他徜徉其中,信手天涯。笃实阔厚的画手,笔墨自然也是浑厚憨实,中国画最讲究手和纸之间的那一口气,尹枫的这一口气是完全打得过去的。所以,落墨下来的东西都写满了真诚与坦荡,不存在机心繁复的设置,于此一点,就是高了一格。想想也是,一个稳稳当当、不急不躁的人,也是抖不得那些机灵的。于这个高速旋转的时代,这个不抖机灵,遵从古法的艺者,凭着这份从容的面对,就是一份难得的时代风范。
尹枫作品 (尹沧海 题)
对于大写意的图景,有人觉得是高空俯视下的概括,有人认为是暮色中的朦胧,更有人觉得是情绪下的宣泄。尹枫也从传统文化的源流中找到了自己绘画本能之外的文化线索。其实,这些细枝末节的连结,本身也成为了写意的图绘,我们还是让这些飘过来的云朵继续飘扬吧。因为有些精彩的墨色只会来一次,停住也停住了,你抓不住它,也就飘走了。这种疏忽间的定夺,也正是大写意的灵魂所在,没有慧根,是接也接不住的。
论写意之源头与高山脉络,都会提及青藤八大、老缶白石,但这份心头之好又如何灌溉现代心灵?这是一个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用心的穿针引线,一切辛劳只在于穿越,不在于缝缝补补。尹枫是懂得这里面机趣的,有些涂写出来的山峰景致,多看几眼,竟觉得是在那里偷笑。笑出来总是开心的事,画出来也是开心的事,开心之余,也应了一位西哲的良言——只要不停地走,就是向前进。
马驰 2024年6月
(作者马驰,天津美术馆馆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尹 枫 / YINFENG
尹枫,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大写意研究分会会长、天津市美学学会书画分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尹枫擅花鸟、山水、人物。作花鸟清新古雅,富于神韵,作山水、人物清幽古寂,悠远旷达。水墨作品的水墨写意,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形成个人风格。对笔下的四时花木,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风格疏放。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
尹枫作品欣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