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 月 14 日,一年一度的情人节,但车圈事情不少,除了小米 SU7 Ultra 刷新了上赛的记录外,今天还发布了两款比较重磅的新车——一个是全新宝马 X3 长轴距版,一个是吉利银河 L7 EM-i。
前者是宝马最核心的车型的大换代,另一款也是吉利银河的走量车型,但这两款车竟然都没有办发布会。
作为一个在汽车媒体行业从业 7、8 年的「汽车小编」,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发布会也有 100 场左右了(跟同行比算非常非常少的了,同行们都在晒各大航空公司的白金卡呢,有的一整年时间都在出差跑活动),今天我也觉得车企的大部分发布会都没必要办,尤其是没必要办线下的发布会。
办一场大型线下发布会要多少钱?
这里根据我的从业经验来看(在公关公司做过文案,同事负责活动策划、媒介这些),办一下大型的线下发布会大概需要 500-1000 万元。
大约包括几个部分:
1,场地租赁:北上广深、杭州、三亚等地方的大型场地一天的租金 20-60 万元,一般要租 3 天,一天搭建、一天彩排、一天使用,这里腾势(参数丨图片)的总经理赵长江直播时透露为了省钱,把 3 天时间压缩到两天,自己加班去彩排。
2,场地布置:包括舞台搭建、背景板制作、灯光音响设备租赁与安装等,大概需要 20-80 万元,看具体需要什么效果。
3,媒体的机酒、车马费:一般要邀请 200 家媒体,假设有 120 家到场,80 家在线上。
首先来看酒店,一天的酒店费用大概是 1500 元,120 家媒体可能到 150 人,再加上工作人员、员工,可能需要 200 个房间,这就是 30 万元。
再来说机票:平均往返一起一个人 3000 元,一起估计需要 60 万元。
车马费:一家 500-1500 元,一般是 500、800、1000 元,按照 800 元来算的话,需要 16 万元。
加起来一共需要 106 万元。
当然上面是按照 200 家媒体来算的,有些车企请的媒体比较多,比如比亚迪、华为这种量级可能有四五百家媒体以上。那费用还要翻倍。
4,活动执行与人员费用:活动策划与执行团队、主持人、礼仪人员、安保和保洁等,有时候可能再请个明星或乐队表演一下, 一共可能需要 100 万元。
再加上一些宣发费用,算在一起办一场线下的活动车企至少要支出 300-800 万元。
当然也还没算车企内部的费用,包括员工的工资、时间成本,领导也要花几天时间准备,还要准备数台车辆。
综合来看,前前后后办一场大型的线下发布会车企要花 500-1000 万元。
价格战下车企也「没钱了」
虽然说办一场大型线下发布会确实不便宜,但对于年营收几百亿几千亿的车企来说,也并非是办不起。
但时间放到 2025 年 2 月这个节点,真的有点不一样了。
2025 一开年,比 2024 更血腥的价格战就开始了,首先是比亚迪加量不加价的智驾版、蔚来、小鹏、长城等纷纷推出「5 年 0 息」,吉利银河 L6 EM-i 以 7.98 万起的屠夫价格上市,领克 08 EM-P 全系下调 1 万元,还有 5 年 0 息,还有极狐,本身就十几万的车,直接官降 3 万 2,直接降价四分之一,简直是太残暴了……
惨烈的价格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车企没利润了……
比如丰田 4 季度从合资公司分得的利润是 309 亿日元,折合 14.7 亿人民币,同比下滑 68.2%,这么推算的话 2024 年 4 季度广丰和一丰卖一台车的利润只剩 7000 元,这可是以赚钱闻名的丰田啊。
大众集团去年 3 季度从合资公司分到的营业利润是 3.78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29.2 亿元,同比下滑 48%,基本腰斩了。
再举个通用的例子,去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亏损了 1.06 亿美元和 1.04 亿美元。而 2014-2018 年,通用每年在中国市场要赚走 20 亿美元,2023 年也赚了 4.46 亿美元。在惨烈的价格战下,中国市场直接从利润奶牛变成了亏损黑洞。
如果你觉得通用、丰田、大众还不够格,来看看最能挣钱的奔驰,现在奔驰中国区也开始降本增效了,引入 OKR、合并低效产线。
至于国产品牌,降本增效早就开始了,打开某书,各种员工的吐槽帖层出不穷……
这个时候要办一场大几百万的发布会,车企真的还有预算吗?
线下发布会真的有效果么?
当然有没有预算还是得看效果,如果发布会能够帮助车企提升销量,改善品牌形象,多办几场都有预算。
问题就在于发布会到底有没有用?
从我一个普通汽车媒体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发布会没用,少部分发布会有不错的效果,一些发布会还可能起到反效果。
首先某种程度上机酒+车马费某种程度上是「车企维护媒体关系」的一部分,对于媒体公司的小编来说,车马费是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一些编辑对于出差坐飞机住五星级酒店还是很向往的,有些发布会根本没啥内容,比如「家宴」、「在旅游区搞个试驾(对输出内容没有多少要求)」等纯粹就是「讨好一下被邀请的媒体」。
但放到今天这套逻辑可能已经失灵了。
首先现在的媒体至少有上千家了,车企一次发布会只能邀请 2、3 百家,剩下的怎么维护呢?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你请的这 100-300 家媒体没有足够的正面效果,还不如都不请。
那么现在请这些媒体有用么?
有用,但效率很低。
首先我们媒体都是想尽各种方法进车企的「媒体库」,车企是根据这个名单邀请媒体的,而这套名单是比较「阶级固化」的,很多名单里的媒体影响力早就江河日下了,而一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后起之秀很难进去,里面可能大部分都是「老油条」。
啥是老油条?就是发布会也不咋听,过去签个到,结束后发个通稿,还是发在完全没有阅读量的平台,传播效果几乎为 0,一个没有情感的车企活动打卡机器。
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一些媒体不仅不感恩,还觉得你只邀请了活动(他们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没有足够的「商单」,反过来阴阳怪气车企和品牌,倒打一耙,这个时候车企其实还没啥办法。
另外除了媒体的因素,一场发布会能否成功,关键还是看发布会的内容和后续的影响,这个下面会具体来聊。
什么样的发布会值得办
上面提到车企办线下发布会来「维护媒体关系」是投入产出比极低的事情,尤其是在如今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但对车企来说宣发也十分关键,毕竟一台车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只要能多卖几百台车就回本了,只要有正面效果都是值得办的。
下面说说什么样的发布会值得办。
首先得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或者规划,这个很好理解,比如这次 2 月 10 日的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首先是介绍了比亚迪的智驾战略,具体的天神之眼 ABC 的技术,同时还直接上市了 21 款智驾版车型,这样的发布会效果就非常好,信息量很大,而且传播度极高。
第二就是要是顺风局,这个很容易被忽略。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发布会肯定是顺风局,率先在 10 万级的车上标配了高速领航、自动泊车这些偏高阶智驾的功能,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和时间差。
这个时候再来看银河 L7 EM-i 为啥不开上市发布会就好理解了,银河 L7 EM-i 的产品力当然没有问题,价格介于宋 Pro DM-i 和宋 PLUS DM-i 之间,性价比也不错,但问题来了,这车没有比亚迪天神之眼 C 级别的智驾。
这个时候正是比亚迪全民智驾讨论度很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银河 L7 EM-i 高调上市,正好撞枪口上了,直接会被拿来和比亚迪的宋 Pro 和宋 PLUS 对比,一下发现你的智驾不行,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这个时候冷处理上市,网上讨论度不高,消费者也没太关注,让线下的销售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用户是更好的选择。
再来看宝马全新 X3 长轴距版,当下也是处于「逆风局」,首先是现在的合资车型指导价没啥意义了,最后都得到 4S 店去谈优惠,另外新 X3 目前网上也是喷得多,现在高调上市只会迎接更猛烈的吐槽声,说实话宝马中国那边还没啥好方案应对这些。
最后如果你的品牌是客单价比较高的,可以考虑办一些线下车主活动,这方面蔚来当然是做得最好的,各种地区的车友会,李斌也会经常去现场,这些像路特斯莲花、鸿蒙尊界等都可以举办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