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沟情绪美学揭示了疲态和年龄感的外在表现,然而,"泪沟"这一术语被过度商业化,导致了出现膨凸的过度矫正。
泪沟在美学和解剖学领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追求面部年轻化,还是为了改善衰老的迹象,深入了解泪沟的结构、形成机制及其分类,都能有助于制定更为科学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左日宜医生将深入解析泪沟的定义、解剖结构及注射技巧。
左日宜医生:泪沟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从解剖学上看,泪沟是由内眼角延伸至下睑靠近鼻侧的一条凹沟。面部表情肌、皮肤弹性及深部组织的协同作用,使泪沟位置成为早期面部衰老的重要标志。这条凹沟会在眼下形成阴影,视觉上给人以疲惫和憔悴的感觉。
泪沟的形成与多种解剖和生理因素相关:
1、皮肤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减少,弹性下降,皮肤逐渐松弛,从而加深泪沟。
2、眼轮匝肌作用
眼轮匝肌的长期重复收缩会进一步导致局部凹陷。
3、韧带松弛
泪沟韧带松弛或牵拉会使得软组织下垂,加重泪沟形态。
4、骨性基础萎缩
随着衰老,眶下缘的骨量会减少,软组织失去支持,从而形成明显的凹陷。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泪沟问题愈发显著。
左日宜医生:泪沟的分型及处理方式
针对泪沟的不同表现可分为:
A型泪沟(萎缩型)
局部软组织萎缩导致泪沟凹陷,适合填充治疗。
B型泪沟(凸起型)
下眼袋的突出,同时伴随着泪沟的凹陷。对于非常明显的下眼袋突出,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改善。
L型泪沟(松弛型)
皮肤严重松弛,通常需面部提拉术或其他紧肤治疗。
各类型的治疗方案:
萎缩型泪沟(A型)
处理原则是增加软组织的体积,常用方法包括:
- 轻度萎缩(A1-A2):首选中小分子玻尿酸或胶原蛋白填充。
- 重度萎缩(A3):推荐使用中大分子玻尿酸或再生注射产品,进行韧带支撑苹果肌复位,再可中小分子玻尿酸或胶原蛋白填充局部微调。
松弛型泪沟(L型)
伴随整体面部皮肤松弛时,建议联合物理性治疗,超声射频压实收紧皮肤。
左日宜医生:泪沟填充的实操技巧与注意事项
泪沟填充是非手术改善泪沟的常用手段,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填充材料的选择、注射层次和技术施行。
1、填充剂的选择
- 玻尿酸:推荐中小分子、低交联度、低吸水性、质地相对柔软玻尿酸,例如唯瑅、保柔缇等;中大分子高G值韧带支撑、苹果肌复位。
- 胶原蛋白:适用于皮肤较薄或希望效果自然的求美者,但持续时间较短。
2、注射层次及进针点位
深度与层次:
- 深层注射:贴骨膜层注射,避免填充物透光。
- 浅层注射:在皮下少量修饰,柔化过渡,增加自然平滑感。
进针点设计:
- 外侧入针法:选择眶下缘外侧1cm处进针,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
- 内侧入针法:位于眶下孔外侧约2-3mm处,适用于泪沟较深患者。
3、风险规避-
- 勿触及内眦动脉和眶下动脉,以防止血管栓塞。
- 注射过程中应缓慢推注,适度分层以减少并发症。
【划重点:轻中度眼袋伴泪沟,对于不考虑手术的,可通过DMCF容量补充、颧皮韧带支撑、泪沟浅层修饰。非手术注射治疗方案优选,通常皆可美化改善。】
总结
泪沟是面部衰老的早期迹象,其问题不仅受到多种解剖因素的影响,还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面部基础。通过精确的分型诊断(例如ABL分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合填充与松弛处理)是改善泪沟问题的关键。
在非手术治疗方面,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填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高效的选择。最终,选择合适的材料、掌握精确的注射技巧,并密切注意解剖风险,是实现泪沟区域年轻化和自然化效果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