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乌海
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近年成为一股大潮,然而只有潮水褪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2025年1月22日,苏州上市公司中来股份(300393)的一则业绩预告,无疑给其背后的控股股东——浙能电力及其实际控制人浙江省国资委,带来了一记不小的闷棍。
一、预告巨亏,业绩承诺岌岌可危
根据中来股份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0-8.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的盈利5.27亿元,简直是天壤之别。更为严峻的是,预计归母扣非净利润也将亏损7.6-9.4亿元,同样由盈转亏,且亏损幅度更大。
去年业绩巨亏的原因,是光伏行业周期性调整,整个产业链都是“血流成河”。
中来股份解释称,2024年光伏产业链供给侧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并在低位运行,甚至低于成本。
尽管中来股份积极应对,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减亏扭亏等工作,但盈利空间还是大幅收窄。同时,公司还按照会计准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这些因素都对净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浙江国资而言,收购中来股份不但没有贡献业绩,反而还刚好赶在中了光伏行业急转直下的节奏上,可谓是“精准踩雷”。
2022年11月,浙江能源集团通过旗下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能电力”)受让了中来股份9.7%的股权,并受托10%的表决权,拿下了中来股份的实际控制权。当时,浙能电力的这一举措被视为全面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步。然而,仅仅一年多时间,中来股份就陷入了巨亏的泥潭,按目前形势看,原实控人林建伟当初的业绩承诺很可能要打水漂。
二、控制权变更之路,浙能电力终夺魁
中来股份是2014年9月上市,实控人为林建伟、张育政夫妇。但是才上市6年,实控人林建伟就萌生去意,从2020年到2023年,不断地为中来股份找下家,但在浙能电力入主之前,多少交易计划都半道夭折。
下面是之前几次筹划控制权转让地过程:
2020年6月:中来股份首次筹划控制权变更,拟将控制权转让给贵州省国资委旗下的乌江能投。然而,由于双方未能就转让事宜达成一致,协议最终终止。
2020年8月:中来股份与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锅股份)签署控制权转让框架协议,后者计划通过协议转让股份及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取得中来股份的控制权。然而,该交易同样未能顺利实施。
2020年10月:中来股份又与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筹划控制权变更,但最终也以终止收场。
经过多次“卖壳”失败之后,林建伟消停了两年,而最后一个“接盘侠”就是浙能电力。
2022年11月10日,中来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建伟、张育政夫妇与浙能电力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根据协议,张育政女士将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9.70%流通股转让给浙能电力,转让价格为17.18元/股,转让总价款为18.17亿元。同时不可撤销的将其持有的1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浙能电力行使。
2023年2月14日,中来股份上述股份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由此,浙能电力就控制了中来股份19.70%的表决权,公司控股股东将由林建伟先生、张育政女士变更为浙能电力,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江省国资委。
三、业绩对赌,巨亏之下承诺成空谈
将时间轴拉回到浙能电力入主中来股份之前,我们来看看中来股份的业绩表现。
根据中来股份发布的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2.59亿元,同比增长28.01%;归母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31.18%;扣非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75.94%。可以说,在浙能电力入主之前,中来股份的业绩表现还是相当亮眼的。
然而,仅仅一年多时间,中来股份的业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24年前三季度,中来股份实现收入45.44亿元,同比下降53.35%;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下降162.81%;扣非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下降164.43%。到了全年业绩预告,更是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7.0-8.8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7.6-9.4亿元。
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让浙能电力当初入主中来股份时的业绩承诺变得岌岌可危。
根据公开报道,林建伟先生曾承诺,中来股份于考核期内(2022年、2023年、2024年)合并报表口径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若考核期满中来股份经审计的三年实际累计归母净利润低于16亿元,林建伟将对浙能电力进行现金补偿。然而,现在看来,这一承诺恐怕将难以实现。
四、巨亏背后,光伏产业“尸横遍野”
那么,中来股份为何会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陷入如此巨大的亏损呢?
首先,光伏行业的周期性调整是主要原因。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链供给侧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并在低位运行。这对于中来股份这样的光伏企业来说,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公司积极应对,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减亏扭亏等工作,但盈利空间还是大幅收窄。
其次,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也对净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光伏行业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中来股份的存货和资产价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按照会计准则,公司需要对存货进行跌价计提,对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些举措虽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但也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最后,公司的业务结构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中来股份在光伏背板、N型高效单晶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过近年产能的疯狂扩张,目前N型电池组件已经全面过剩,已经量产的已经跌破成本价,没有量产的则成了烂尾工程。
所以如果到2025年公司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机的话,林建伟将不得不面临巨额的业绩补偿,当初股权转让套现的资金很可能要还回来。那么林建伟到时候还有没有那么多钱来支付业绩补偿呢?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