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梁丰
出品 | 奶酪投研
岁末年初,是各大企业人事调整的密集期。公募基金行业也暗流涌动,高管及基金经理变动频发,而兴银基金成为2025年首家迎来新任总经理的基金公司。
1月18日,兴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易勇履新公司总经理一职。至此,董事长吴若曼不再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该公司也在时隔半年后,正式迎来“新掌门。”
2024年,兴银基金虽然迈进“千亿俱乐部”,但规模出现明显波动,同时,业务发展不均衡、人才不足、依赖机构投资者的现状也不可忽视。新任总经理将给公司带来怎样的新气象,管理层能否保持稳定,千亿规模如何守住,诸多问题仍被市场密切关注。
管理规模波动
兴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10月,股东为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76%和24%。
自成立以来,兴银基金共更换了五位总经理,其中任期最短的是张贵云,2021年3月16日上任,同年8月26日即卸任,任期不到半年。
随后赵建兴继任总经理,并于2024年7月22日因“工作调动”离任,彼时并没有合适的接替者,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吴若曼代任。
就在总经理空缺期间,该公司还流失了一名副总。公告显示,2024年12月20日,副总经理沈阳因“个人原因”离任。
眼看6个月的代任期限将至,兴银基金新任总经理易勇终于就位。资料显示,易勇曾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新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有丰富的资管公司从业经验。
伴随着“掌门人”更迭,兴银基金的规模增长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底,该公司管理规模爆发式突破700亿元,但是在2018年之后逐步缩水,2019年最低时降至272亿元,2020年之后才重回上升轨道。
2023年四季度,该公司管理规模从上季度的880亿元增至1252亿元,增幅高达42%,一举突破千亿关口。不过,2024年三季度骤然回落,减少了217亿元至1067亿元,降幅为17%。
股债发展不均
虽然管理规模迈上了一个台阶,但“债强股弱”依然是兴银基金身上的显著标签。
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兴银基金旗下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货币型产品占比分别为60.45%、1.8%、0.93%、36.57%,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高达97%。
兴银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倚仗固收类产品,比如2023年四季度,公司管理规模大幅增长了372亿元,而旗下体量最大的货基兴银现金增利,规模从249.7亿元增至475.2亿元,仅一只货基就贡献了225.5亿元。而2024年三季度,该基金规模缩水至222亿元,导致公司总体管理规模显著下降。
兴银基金在管的54只产品中(份额合并计算),有28只产品规模在10亿元以上,全部是固收类产品,其中13只产品在50亿元以上,两只货基的规模超过百亿元,包括兴银现金增利、兴银现金添利A/C。
公司旗下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共23只,单只产品规模都在5亿元以下,迷你产品扎堆,规模低于2亿元的产品有17只,6只产品规模更是低于5000万元。
从业绩表现来看,海通证券数据显示,近五年、近三年、近一年该公司权益类收益率分别为47.45%、-28.38%、5.27%,在权益类小型公司中排名23/108、62/134、49/144;固收类收益率分别为20.79%、11.05%、4.03%,在固收类小型公司中排名20/92、24/112、78/145。
可以看出,其固收类产品最近一年的排名不甚理想,但长期来看成绩好于权益类。
基金公司的业绩表现与投研团队实力紧密相关。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留住投研人才、维持团队稳定并不容易。若基金经理“一拖多”严重,则一定程度体现出人才捉襟见肘。
目前兴银基金共有基金经理19人,其中12人任职投资经理年限不足五年。李文程、陶国峰、袁作栋、王深每人都管理着8只产品,黄昭人、范泰奇分别管理7只、6只产品。
兴银鼎新踏空
主动权益类产品最能体现基金公司的投研水平,兴银基金此类产品的业绩表现如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21日,最近一年,该公司多数主动权益类产品实现正收益,但业绩分化也相当明显。表现最好的是兴银科技增长1个月滚动持有A,收益率为35.7%,同类排名127/2314;业绩最不理想的是兴银鼎新A,收益率为-3.38%,同类排名1250/1364。
兴银鼎新A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75.67%,年化收益率为6%,长期来看表现尚可,2022年之后净值回撤较大。
作为灵活配置型基金,该基金可动态调整仓位。2024年前两个季度,该基金股票市值占资产净值比例分别为81.29%、74.8%,到三季度末,其股票仓位突然降为0,债券市值占比达126.85%,品种主要是中期票据和公司债。
然而A股市场自去年9月底展开报复性反弹,热度延续到12月,大量个股表现活跃,从兴银鼎新A不温不火的净值表现看,其大概率错过了这波“泼天富贵”。
1月22日兴银鼎新A刚刚发布的2024年四季报显示,去年四季度末债券资产净值占比降至74.94%,重仓债券为政策银行债;同时新增买入返售证券,占比24.52%。
值得注意的是,兴银鼎新A基金经理变动频繁,历任基金经理任职均不足三年。去年三季度该基金大幅调整仓位,或与8月份更换基金经理有关。
新换的两位基金经理均为公司老将。资料显示,王深于2015年4月加入兴银基金,历任固定收益部信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固定收益部下设二级部门策略分析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林学晨于2015年7月加入兴银基金,历任中央交易室衍生品交易员、衍生品业务部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现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至于仓位调整的逻辑,基金经理在季报中没有给出明确解释。该基金四季报分析称,“四季度经济基本面在政策密集刺激下有所企稳,但修复斜率较慢。从地产行业来看,四季度二手房销量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以价换量的环境,后续销量回升传导至成交价格和地产投资仍有时滞;从出口及消费两大经济支撑科目来看,均呈现政策出台后的脉冲式增长,但11月及12月份上述数据有所回落,后续需进一步观察海外需求的变化和国内消费动能的持续性。”
目前来看,兴银鼎新A的业绩尚未有明显起色。
依赖机构客户
依赖大客户是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痛点,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
兴银基金亦存在着依赖机构客户的情况。据Wind统计,该公司旗下有21只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0%(截至2024年6月30日),这些产品合计规模超过公司管理规模的7成,其中7只产品机构投资者占比100%。
具体来看,该公司旗下规模最大的产品兴银现金增利,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达99.16%,持有人前九名均为银行类机构;规模较大的债基兴银合盛三年定开债A/C、兴银汇泽87个月定开,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均为100%。
中小基金公司由于缺乏品牌、人才、资源等优势,很难在个人端打开市场空间、拉动规模增长,新基金发行也非常困难,但如果严重依赖机构客户,则容易造成规模大幅波动。
Wind显示,2024年兴银基金共成立了五只新基金,包括兴银数字经济智选A、兴银聚优智选A、兴银先进制造智选A、兴银价值平衡A、兴银创盈一年定开。
募集情况颇有些尴尬,除了兴银价值平衡A认购户数为2242以外,其他四只基金认购户数均为1,且发行份额均为1000万份。而这四只都是发起式基金,也就是说认购者只有公司自己,没有外部投资者,产品仅满足基金发起人认购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最低成立门槛。
新基金难以带来增量,而只靠存量产品,公司总体管理规模很难壮大。资本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基金公司也需要审时度势,不断设计出符合市场特点和投资者需求的产品。
2025年,A股市场重回调整通道,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依然不减。兴银基金如何进一步打造竞争力、实现规模稳步增长?摆在“新帅”易勇面前的担子难言轻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