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松
点击阅读作者更多临床文献
摘要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流行状况及其遗传变异和演化特性,本研究采集30份疑似感染FCV的猫眼鼻拭子,通过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9株FCV,经RT-PCR和测序获得了FCV VP1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流行株、高致病力FCV(VS-FCV)株和疫苗株VP1基 因同源性进行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株华东地区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9%~93.3%,分离株与流行株VP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6.9%~84.8%和78.0%~91.9%,且大部分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处于同一分支;与VS-FCV VP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3.9%~80.3%和82.2%~89.8%,其中只有FCV AH1分离株与VS-FCV-5株处于同一分支;与国内疫苗株VP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3.9%~80.3%和82.2%~89.8%,其中只有FCV AH1株与国内疫苗株Vaccine-FCV-D90357处于同一分支。以上结果首次表明,华东地区FCV不断发生变异,是导致传统疫苗不能达到很好的免疫保护的原因。本研究丰富了中国FCV的流行病学资料,为FCV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猫杯状病毒;分离鉴定;VP1;序列同源性;遗传进化
正文
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是一种感染猫的常见病原体,属于杯状病毒科水疱疹病毒属[1]。FCV的基因组是一种单股正链RNA,全长约7.8 kb,编码3个开放阅读框 (ORF) ,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ORF1)、VP1主要衣壳蛋白(ORF2)和VP2次要衣壳蛋白(ORF3)。其中,90个VP1二聚体组成病毒的二十面体衣壳,每个VP1单体都有3个结构域:一个N端臂(NTA)、一个壳层(S)域和一个由P1和P2子域组成的突起(P)域,P2子域包含预测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氨基酸,并且是最易变的[2]。这种变异主要位于aa426~aa521,该区域被称为高变区,最能反映出FCV的遗传演化特征[3-6]。
经典FCV主要引起猫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齿龈、舌表面发生糜烂和溃疡,体温轻微升高、流鼻涕和上呼吸道症状,病死率很低,但感染率很高[7]。在多猫环境下,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8-9]。FCV是一种基因组容易发生变异的RNA病毒,这种变异不仅表现在抗原性方面,而且体现在致病性增强方面。临床上疫苗预防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与高致病性FCV的交叉免疫很少,导致临床上免疫失败频发[10]。FCV感染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猫的传染病。由于FCV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猫科动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FCV在中国被不断分离和报道,2018年郭慧敏等首次报道了VS-FCV中国分离株[11],其研究结果显示FCV在中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异,出现了超强毒株,利用传统的FCV疫苗并不能对抗该病毒的感染,对中国FCV引起的疫病防控带来了新的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FCV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其遗传变异和演化方向,本研究开展了华东地区FC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中国FCV的流行病学以及新型FCV疫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材料
30份眼鼻拭子样品分别来自安徽、江苏和上海地区宠物医院就诊的具有上呼吸道症状的患猫。
猫肾细胞(Crandell feline kidney cells,CRFK)由上海兽医研究所小动物传染病预防与创新团队实验室保存。EMEM培养基和胎牛血清购自维森特上海技术(南京)有限公司;快速DNA连接试剂盒、DNA胶回收试剂盒、反转录试剂盒和高保真DNA聚合酶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病毒的分离鉴定
将采集的样品采用pH 7.0的PBS缓冲液浸泡,获得的样品用 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20℃保存备用。吸取400 μL上述处理的样品,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作为模板,参照文献建立的RT-PCR方法进行扩增[5]。将PCR阳性样品接种单层CRFK细胞,置于37℃、5 % CO2孵育48 h~72 h,每隔12 h观察是否产生细胞病变(CPE)。如果出现CPE,将病变的细胞液反复冻融3次,分装到冻存管,保存于-80℃备用。
将分离病毒株接种CRFK细胞,待80%出现CPE后进行反复冻融3次收毒,8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12 000 r/min 4℃离心60 min,取沉淀,2%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
1.3 FCVVP1基因的扩增
参考GenBank中收录的FCV VP1基因序列(JN210885),设计FCV特异性扩增引物:F 5‵-ATGTGCTCAACCTGCGCTAAC-3‵/ R 5‵-TCATAATTTAGTCATTGAGCTCCT-3‵。引物由上海派生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提取CPE细胞培养物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作为模板,利用FCV VP1特异性引物和高保真DNA聚合酶PCR扩增FCV VP1基因。PCR扩增条件为:95℃ 3 min;95℃ 1 min、58℃ 30 s、72℃ 2 min,34个循环;72℃10 min。同时设立无模板对照。将PCR产物纯化后用快速DNA连接试剂盒连接载体后测序,测序结果首先用NCBI中的BLAST工具进行比对分析,确认是否为FCV的VP1基因序列,然后分别参照国内FCV流行株、高致病力FCV株和FCV疫苗株,利用DNAStar软件对FCV VP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FCV的分离鉴定
采集疑似FCV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在320 bp左右出现与预期目的产物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部分样品扩增结果见图1A,经过测序分析为FCV阳性。RT-PCR检出的9份阳性样品无菌处理后接种CRFK细胞,18 h后均产生了明显的CPE(图1B)。待80%出现CPE后,经电镜负染观察可见无囊膜,球形,直径约35 nm的病毒粒子(图1C),与杯状病毒粒子形态特征相符,证明分离的9株病毒为FCV,且分别命名为SH19-9、SH19-17、FCV SH2019、FCV AH1、FCV AN2、FCV AN3、FCV AN C、FCV TH1、FCV NJ-6-2。
图1 FCV分离鉴定
Fig. 1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CV strains.
A: M: DNA Marker; 1 PCR product; 2: Negative;B: 1: Mock-infected CRFK cells; 2: The isolated FCV strain infected CRFK cells;C: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of isolated FCV strains
2.2 FCV VP1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测序
将9份FCV阳性病料样品接种于CRFK细胞,当产生80% CPE后,提取RNA,反转录得到cDNA,利用FCV VP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得到约2000 bp大小的条带,与预期2007 bp大小相一致(图2)。测序结果拼接后,得到9株FCV VP1基因序列。
图2 FCV VP1基因的PCR扩增
Fig.2 PCR amplification of FCV VP1 gene;M: DNA Marker; 1: Negative; 2-10: PCR products
2.3 FCV VP1同源性及遗传演化分析
2.3.1华东地区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同源性及遗传演化分析
将9株FCV分离株VP1基因与国内FCV流行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9株华东地区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9%~93.3%,其中SH19-9株与SH19-17株同源性最高为93.3%,与国内的流行株同源性为66.9%~84.8%,其中FCV NJ-6-2株与吉林分离株CH-JL4的同源性高达91.9%,FCV SH2019株与湖北分离株WH5-71241C的同源性最低为66.9%,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差异较大。衣壳蛋白V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78.0%~91.9%,其中FCV AH3株与南京分离株FB-NJ-13的同源性高达91.9%,FCV SH2019株与湖北株WH5-71241C的同源性低,为78.0%。表明国内最近几年的FCV变异较大;分离株衣壳蛋白VP1的遗传进化树显示,SH19-9、SH19-17、FCV AN3与2013年吉林分离株CHJL和南京FB-NJ-13株处于同一分支,FCV AH2与2009年广东分离株GD处于同一分支,FCV AH C与武汉WH5-71241C株处于同一分支,FCV NJ-6-2、FCV TH1、FCV SH2019与吉林株CH-JL4和黑龙江株TFHLJ-8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图3),具有相同的进化起源。其中,分离株FCV AH1与国内流行株有一定的差异,但其遗传关系与WZ-1株和GX01-13株较近,没有形成明显的独立的分支。上述结果表明从我国华东分离的9株FCV与国内FCV的流行株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遗传进化相对较小。
FCV isolated strains in East China
图3 华东地区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VP1基因遗传进化树
Fig. 3 Phylogenetic tree of VP1 gene of 9 isolated FCV strains in East China and the endemic strains in China
2.3.2 华东地区分离株与VS-FCV株同源性及遗传演化分析
将9株FCV华东分离株与VS-FCV株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9株华东地区分离的FCV与经典VS-FCV株核苷酸同源性为73.9%~80.3%,氨基酸同源性为82.2%~89.8%。其中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最高的是FCV AH1与VS-FCV-5株之间,分别为80.3%和89.8%。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上并不能把经典FCV与VS-FCV株区分出来。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H19-9、SH19-17、FCV SH2019、FCV AN2、FCV AN3、FCV AN C、FCV TH1和FCV NJ-6-2分离株与VS-FCV株亲缘关系较远,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分支。FCV AH1株与FCV-5属于同一分支,遗传关系较近(图4)。表明国内流行株还是以经典FCV株为主。但是近几年VS-FCV已在世界各国出现,2018年郭慧敏等首次报道了VS-FCV在我国流行[11],最近我们又在安徽地区发现FCV AH1株与美国VS-FCV-5株属于同一分支,表明近几年VS-FCV在国内逐渐出现,并有进一步流行的潜在风险。
FCV isolated strains in East China
图4 华东地区分离株与经典VS-FCV株VP1基因遗传进化树
Fig. 4 Phylogenetic tree of VP1 gene of 9 isolated strains in East China and the classical VS-FCV strains
2.3.3 华东地区分离株与疫苗株遗传演化分析
FCV感染主要依靠疫苗免疫预防。目前商品化的疫苗通常是含F9和2024株弱毒疫苗,含FCV G1和FCV 431株灭活苗,还有把FCV F4 株ORF2 基因插入到猫疱疹病毒1 型(FHV-1)的活病毒载体疫苗。通过调查,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是含有F4、F9和2024株的疫苗。为了研究国内使用的疫苗是否对FCV具有良好的保护,将9株华东地区分离株与国内使用疫苗株的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分离株与国内疫苗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0.6%~76.8%和81.9%~87.9%,同源性较低,可能存在疫苗免疫失败的风险。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FCV AH1与国内疫苗株Vaccine-FCV-D90357处于同一分支(图5),其他分离的8株华东地区分离株均与国内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国内使用疫苗对猫的免疫效果不佳。
FCV isolated strains in East China
图5 华东地区分离株与国内疫苗株VP1基因基因遗传进化树
Fig.5 Phylogenetic tree of VP1 gene of 9 isolated strains in East China and the domestic vaccine strains in China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发现华东地区FCV不断发生变异,导致传统疫苗不能达到很好的免疫保护。分析了FCV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流行状况及其遗传变异和演化方向,进一步丰富了我中国FCV的流行病学资料,为FCV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 。
六、参考文献
[1] PRIKHODKO V G, SANDOVAL-JAIME C, ABENTE E J, et al.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feline calicivirus strains associated with varying disease manifestations during an outbreak season in Missouri (1995-1996)[J]. Virus genes, 2014, 48(1): 96-110.
[2] SEAL B S, NEILL J D. Capsid protein gene sequence of feline calicivirus isolates 255 and LLK: further evidence for capsid protein configuration among feline caliciviruses[J]. Virus genes, 1995, 9(2): 183-187.
[3] RADFORD A D, WILLOUGHBY K, DAWSON S, et al. The capsid gene of feline calicivirus contains linear B-cell epitopes in both variable and conserved regions[J]. Journal of virology, 1999, 73(10): 8496-8502.
[4] TOHYA Y, YOKOYAMA N, MAEDA K, et al. Mapping of antigenic sites involved in neutralization on the capsid protein of feline calicivirus[J]. The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1997, 78 ( Pt 2): 303-305.
[5] SYKES J E, STUDDERT V P, BROWNING G F. Detection and strain differentiation of feline calicivirus in conjunctival swabs by RT-PCR of the hypervariable region of the capsid protein gene[J]. Archives of Virology, 1998, 143(7): 1321-1334.
[6] 刘春国, 刘永相, 刘大飞, et al. 猫杯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超变区基因序列分析[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 37(011): 885-887.
[7] MCDIARMID A, DAVIS J W, KARSTAD L H, et al. Infectious Diseases of Wild Mammals[J].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1972, 41(1): 245
注:本站信息仅供兽医专业人士参考,可为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但不构成直接医疗指导。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对此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实操课程推荐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实操课程介绍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相关文章推荐
一例猫杯状病毒感染致严重脱力症的中西结合诊疗
爱德华王子岛收容所猫咪群体中猫疱疹病毒I型、猫杯状病毒、猫衣原体和支气管败血性博氏杆菌的流行情况(节选)
两例猫星状病毒病例报告
猫瘟病毒不只会感染幼猫小脑,也会感染成年猫只大脑细胞,造成神经症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