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导读
环水泽境,一个以水循环为核心的设计奇迹,正在重塑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每一滴水都承载着生命的力量,演绎着永恒的轮回。探索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见证城市废水变废为宝的神奇旅程,感受水塔与湿地共舞的生态美景。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创新设计的神秘面纱,领略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学的完美融合!
世界人居·大赛推荐
WORLD HABITAT世界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大赛火热进行中,本次大赛竞赛主题是“绿色智造·和谐共生” 征集作品范围包括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室内设计、陈设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
SCFAI
环水泽境
重庆广阳湾水治理园区设计
环水泽境——一个以水循环为核心,探索生命永恒的设计理念。本设计以“环水泽境”为主题,以水生态治理为核心,探索水处理系统与园区景观的和谐共生,将生态修复的理念融入城市脉络,重新定义了水与城市的关系。这里,每一滴水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演绎着自然的永恒轮回。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重庆南岸区广阳湾,设计以“环水泽境”为主题,以水生态治理为核心,探索水处理系统与园区景观的和谐共生。整体设计以“水”的四种生态湿地与“水塔”为原型来源,以“源头活水·水厂基地”为起点,通过“潜流洄溯·潜流湿地”、“潭池清澄·坑塘湿地”、“阶水涟落·梯级水塘”、“绿岛沁江·湿地岛链”四种湿地组合循环形成“源”、“洄”、“澄”、“涟”、“沁"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探索城市废水转化为再生水的治理过程及其生态化、景观化、可持续化,重塑城市生态肌理,以水的生态循环诠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永续。
以水塔为原型进行演绎,通过高度和形态的变化,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序列,既强化了视觉上的引导性,又提升了空间的节奏感,使水塔不仅作为功能性设施存在,更成为景观的标志性元素。
通过“潜流洄溯·潜流湿地”、“潭池清澄·坑塘洼地”、“阶水涟落·梯级水塘”、“绿岛沁江·湿地岛链”四种湿地组合循环,形成“源”、“洄”、“澄”、“涟”、“沁”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实现了从城市废水到再生水的高效转化。
整体设计以“水”的四种生态湿地与“水塔”为原型来源,以“源头活水·水厂基地”为起点,探索城市废水转化为再生水的治理过程及其生态化、景观化、可持续化重塑城市生态肌理,以水的生态循环诠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永续。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环水泽境”为主题,围绕水生态治理,通过水处理系统与景观的有机结合,构建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实现了城市废水向再生水的高效转化。引入水塔原型,创造独特的景观序列,成功将功能性与美学价值融合,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示范,在生态化、景观化、可持续化方面的探索,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典范。
设计亮点
其一,创新性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
项目通过“源、洄、澄、涟、沁”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将废水转化为再生水,实现了从源头活水到湿地净化的完整生态循环,创新性地提升了水质和生态环境。
其二,多样化的生态湿地组合。
采用潜流湿地、坑塘湿地、梯级水塘和湿地岛链四种湿地类型,通过组合循环实现水体的分级处理和净化,不仅功能高效,还提升了场地的生态多样性。
其三,水塔原型与景观序列的融合
引入水塔原型设计,并将其与不同湿地景观节点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既增强了视觉上的引导性,又为场地增添了艺术性和标志性。
其四,生态与景观的和谐共生。
项目将水处理系统巧妙地融入园区景观中,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美学设计的统一,使场地不仅具有环境修复功能,还成为了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其五,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通过水的循环利用与生态修复,项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可行性示范,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
专家评语
设计选题有创意,提出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探索城市废水的转化与利用,同时借用水塔等主题元素进行演绎,创造除了新颖的景观视觉效果。
专家评语
奖项荣誉:第14届艾景奖金奖
项目名称:环水泽境——重庆广阳湾水治理园区设计
院校名称: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一舟 杨静黎
主创姓名:王纯希
成员姓名:代铭扬 蒋沅原
设计时间:2024-08-18
项目地点:重庆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您对该设计感受如何?留言交流吧。喜欢就点赞分享推荐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