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留言,希望能看到更多德国拍的二战电影。今天,小编就满足一下大家的需要,为您带来一部颇具震撼的德国二战电影短片。
玩具王国
在德国男孩儿海因里希看来,大卫·希尔博斯坦是他最好的朋友,即使后者是个犹太人,即使他们的友情发生在1942年的德国。
影片开始,两个男孩儿肩并着肩在弹钢琴,大卫的母亲远远看着,她对海因里希的妈妈说:“如果他能一辈子这样,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但也许明天……”
她的话被楼下传来的粗鲁声音打断:楼上的犹太人渣给我安静点……
这天晚上,妈妈告诉海因里希,希尔博斯坦一家即将离开,去往一个叫“玩具岛”的地方。信以为真的海因里希闹着要一起去,但母亲却以拙劣的理由极力反对,海因里希反过头来埋怨大卫:“为什么不告诉我你要去旅行?”
大卫沉默一会儿,懦懦地说:“忘记了。”
“不管怎么样,我要和你一起去玩具岛。”
“这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就像亲兄弟,我发誓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我会带着笔记本,这样每当我们想要练习(钢琴)的时候就可以练习了……”
而大卫只是默默地走开了。
年幼的海因里希如何能够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玩具岛”。在1942年的德国,在纳粹的统治下,大批犹太人被遣送往恐怖的集中营,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烧炉。
一天清晨,钢琴被砸毁的巨大声响惊醒了海因里希,站在窗口的大卫被一只手拉走,海因里希读不懂他脸上的神情,只以为这是希尔博斯坦一家即将出发的讯号。他收拾了行李箱急匆匆追出去,见希尔博斯坦一家正要上车,他喊:大卫,等等我……
在犹太人“出发”当天,海因里希也失踪了,他的玩具熊遗失在楼下,母亲开始焦急地寻找……
最合时宜的感情,出现在最不合时宜的时代,也许只会造成最痛的悲剧。
纳粹、犹太、二战反思……不知为何,即使故事完全不同,相关主题的电影总会让人联想到一起。
看过《玩具王国》,很多人会想起《美丽人生》、《战地琴人》……而被影迷们提及最多的,是英美合拍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当年受到诸多关注,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大概与主角是个孩子有关。
所有不人性的行为,战争应当排在第一位,而当这种不幸降临在孩子身上,这种不人性更有了最让人心痛的底色。
从前看很多相关资料时,包括后来看《朗读者》等,常震惊于二战时期很多德国人的“无意识”。在《朗读者》中,在彼时彼处,汉娜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似乎丝毫不能想象所有人所做的事情,加在一起会成为自己永远的耻辱、犹太人甚至全世界永远的伤痛。
而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布鲁诺的姐姐——同样是个孩子,却会对布鲁诺说:犹太人在集中营中是因为他们很邪恶……他们是敌人,他们是我们世界大战战败的原因……虽然爸爸在负责一个可怕的地方,但那只是对犹太人而言,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
而当纳粹的“无意识”伤害了自己的孩子,这对他们会造成怎样的冲击与反思?
还好,现在的德国人的反思意识和当年他们的无意识一样强烈,他们的历届政府都时刻警惕这种“无意识”思潮的兴起,时时并反思战争给欧洲带来的伤害。
好在,人性的温暖,时时都在,即使在1942年严冬,也一样让人感到温暖。
《玩具王国》中并没有表现海因里希是如何回到家中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其中必然有希尔博斯坦一家的功劳。而不知情的海因里希的妈妈,竟从即将前往集中营的火车上,以自己儿子的名字,救下了大卫·希尔博斯坦。
她说“海因里希,快过来”时,希尔博斯坦夫妇的心理,怕是一本书也说不尽。
在1942年的德国,大卫与海因里希在纸钢琴上继续着每日的练习,“一辈子不分开”……
但是,这毕竟是电影,我们都知道,在真实的世界,时光再也回不去。
当“战争”遭遇“孩子”,最终的结局,难免,惹人嘘唏。
战争电影精选
你想要的 | 我都有
电影大餐、谍战动作,荤素搭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