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为什么在发达国家难以普及?
网上有不少外国人来到大陆后,对我们便捷的移动支付赞不绝口,包括外省同胞也是羡慕不已。既然大家如此称赞移动支付,为何偏偏只有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全面普及了移动支付,实现了无纸币交易时代?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众多解释,这里阿普先挑两点认可度较高的原因来探讨一下。首先是盲目自信群体认为的技术无法达到致使移动支付无法普及的观点。这里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技术达不到,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毕竟移动支付是老美发明的,也是最早投入应用的。
二是网络覆盖能力无法支持。但对比中美网络覆盖率,4G 网络覆盖率我们是 15%,老美接近 100%,5G 网络我们是 96.6%,老美是 73.8%,双方覆盖率差距不大。当然,不可否认我们的网络速度优于老美。虽说网速慢点,但对移动支付足够了。所以说移动支付无法普及是因为技术无法达到,显然不成立。
另外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是资本阻拦。以老美为例,老美普及的信用支付,每年为全美各大银行创造 900 亿美元的通道费,也就是手续费。因为资本不可能放弃利益,所以一直打压移动支付的崛起。
这个说法可信度高一些,但也很牵强。银行作为老派资本,面对的不只是普通群众,还有资本新贵,新旧资本对抗不符合老美资本的集体利益。而且,移动支付同样存在手续费,只是银行从原来在商家手中赚取通道费变成从移动支付平台赚取,自身并不会受损。并且有了移动支付的加持,由于交易便捷,交易量会大幅提高,银行收益反而增加。
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不对呀,如果移动支付普及了,外国人像我们一样花钱都在移动支付工具中,银行就无法收取通道费,自然影响收益。
其实这点并不会,拿信用卡来说,个人使用信用卡消费支付给商家后,银行一边收取个人利息,一边收取商家的使用通道费。中间加入移动支付平台,个人使用绑定信用卡的移动支付给商家的移动支付账户,这笔钱还是通过银行划入平台账户,银行照样收取个人利息与平台间的通道费用。商家提现时,从平台提现到银行卡内,又会产生通道使用费。移动支付给个人与商户带来的只有便捷,给平台和企业带来的是更高收益。
移动支付普及的核心在于用户普及性,老百姓愿意用,商家也愿意收,只有这两拨群体都用起来,才能实现普及。而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难以普及,核心在于这两拨人都不愿意使用,尤其是商家的排斥高于消费者。
移动支付虽便捷,但会让所有收益数据化。发达国家税收制度完善,这是国家主要收入来源。商家一旦全面移动支付,营收数据一目了然,每一分钱都难逃缴费,这是国家乐意的,但商家不愿意。
所以收现金能最大程度降低税收金额,难怪国外会计是高收入群体。而且对于信用卡消费,本身有通道费,用移动支付还要额外增加平台手续费,这不是商家想要的。商家虽能把这笔费用加到商品里转嫁给消费者,但营业额增长,税收也会提高,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个人对移动支付的排斥也主要源于税收。还是以老美为例,每次消费都要缴税,个人点餐后,总支付金额包含餐费和个税。花钱越多,缴税越多。现金支付在一些普通个人商家那可以规避这个问题。另外,个人薪资无论是发到银行卡还是移动支付平台,金额都会数据化,个人缴税变得透明。
所以发达国家难以普及移动支付,原因就是在便捷性和全民逃税避税之间二选一。而我们能普及,是因为不存在这种选择。对个人来说,我们有个税起征点,低于起征点,数据化也无需缴税,而且每笔交易无需支付额外个人税,企业只需把自身承担的税加入商品价格。对商家而言,尤其是个人商家,有免税额度,使用移动支付收款,个人收款账户不缴税,不提现还没手续费。所以个人和商家没有税收顾虑,自然全面迎接便捷性,移动支付的普及也就轻松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