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筷子一换,病少一半!家中的这几种筷子快扔掉,只有2种才健康!

0
分享至

‍‌咱每天吃饭,都得用筷子。

可您琢磨过没,这筷子要是没选对,那健康隐患大了去了。

最近老听人念叨“筷子一换,病少一半”,

起初还不当回事,细究起来,真不是瞎说。

您想啊,一日三餐,筷子频繁接触嘴巴、食物,

要是上面带着细菌、霉菌,可不就等于间接把脏东西往肚子里送,

时间一长,身体能不出毛病?

家中的这几种筷子快扔掉,只有2种才健康!

塑料筷子

市面上塑料筷子五花八门,花花绿绿的,

瞅着挺好看,价格还亲民,好多家庭都备着。

但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塑料质量差别大了,

有些劣质的,一碰上热乎饭菜,高温一“烤”,立马变形,

不光难看,关键是还会偷偷释放有害化学物质。

咱吃饭正香呢,哪能注意到这些,有害物质就悄没声地融到饭菜里,

一天两天没事,时间长了,身体咋受得了?

再说,用久了的塑料筷子,表面坑坑洼洼,跟月球表面似的,

脏东西全卡在里头,洗洁精使劲搓都洗不净,

这不就成细菌的“培养皿”了,滋生起来那叫一个快。

彩漆筷子

这种筷子饭店里常用,不少家庭看着精美也买回家。

这筷子外表是漂亮,五颜六色的图案,看着就喜庆。

可漂亮归漂亮,隐患藏在里头呢。

彩漆里含有铅、汞、镉这些重金属,

咱吃饭的时候,筷子在嘴里、食物间来回穿梭,摩擦来摩擦去,

彩漆慢慢就剥落了,重金属微粒顺势就进嘴了。

小孩身体弱,抵抗力差,吃进去这些重金属,大脑发育容易受影响,

本来机灵的孩子,慢慢变得反应迟钝,学习都跟不上趟;

大人也没好到哪去,肝肾代谢这些重金属可费劲了,

毒素在身体里越积越多,脸色蜡黄没光泽,整个人都没精气神,干啥都提不起劲。

木质筷子

木质筷子用一阵子,末端就变得黑乎乎的,全是霉菌。

您可别小瞧这些霉菌,大名鼎鼎的黄曲霉毒素说不定就在里头。

这玩意儿致癌性超强,要是跟着筷子进了身体,

就好比给身体埋了个“定时炸弹”,指不定啥时候就爆了,

引发各种癌症,光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那啥样的筷子才健康呢?

竹制筷子

竹子天然环保,生长快,可再生,不破坏环境。

竹筷子表面滑溜溜的,污垢不容易附着,

吃完饭用水一冲,洗洁精稍微一抹,干干净净。

而且竹子本身就有抑菌的本事,细菌在上面存活不了多久,咱用着心里踏实。

新竹筷买回家,简单拿开水煮煮,杀杀菌,消消毒,

之后就能一直陪着咱吃饭,性价比超高,实惠又健康。

不锈钢筷子

不锈钢筷子那叫一个结实,磕磕碰碰都不怕,

耐高温更是一绝,开水烫、蒸锅蒸,它都不带“皱眉”的。

表面平平整整,细菌、霉菌根本没地儿扎根,吃完饭随手一洗擦就行,方便得很。

出门旅游、户外野餐啥的,揣兜里就走,

干净卫生,不用担心跟别人交叉感染。

刚开始用可能觉着有点滑,使不习惯,多用几次就顺手了,

关键是健康有底,用着安心。

咱光知道选对筷子还不够,在家使用筷子也有不少讲究。

筷子得专人专用,别一家人混用筷子。

每个人口腔里的细菌不一样,混用容易交叉感染,

尤其家里有老人小孩,抵抗力弱,更得注意。

要是有人感冒、口腔溃疡啥的,更要把筷子分开,避免病菌传播。

用完筷子后,千万别随手一扔,得及时清洗

好多人吃完饭,把筷子往洗碗池一丢,等下次吃饭前才洗,

这中间隔好几个小时,细菌早就在上面安营扎寨了。

吃完饭马上用洗洁精把筷子洗干净,

再用清水冲透,沥干水分,能大大减少细菌滋生。

筷子得定期更换

就算是健康的竹筷子和不锈钢筷子,用久了也会有磨损,

表面不再那么光滑,容易藏污纳垢。

一般建议 3 - 6 个月换一次新筷子,

要是发现筷子变形、变色或者有异味,那就别犹豫,立马换新的。

咱每天吃饭,求的就是吃得安心、身体康健。

别小瞧这筷子,选错了,等于天天给身体“使绊子”;

选对了,真能少生病。

大伙以前有没有留意过筷子的这些事儿?

有没有因为筷子不合适,闹过肠胃不舒服,甚至生过病?

要是觉着这篇文章有用,点个赞、留个言,

咱们一起把筷子里的健康门道研究透,

往后每顿饭都吃得放心,身体越来越硬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

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

澎湃新闻
2025-11-16 17:01:02
重庆北站一8岁小孩下车时掉入缝隙,妈妈跪地慌忙喊“救命”,回应:孩子救上来了

重庆北站一8岁小孩下车时掉入缝隙,妈妈跪地慌忙喊“救命”,回应:孩子救上来了

潇湘晨报
2025-11-17 11:01:15
长辈网购的东西能有多奇葩?网友:我爸买了个3寸的平底锅

长辈网购的东西能有多奇葩?网友:我爸买了个3寸的平底锅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0 00:20:03
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哈马斯,历史上的血仇总要留下警惕

中国为什么不能支持哈马斯,历史上的血仇总要留下警惕

大国纪录
2025-10-11 11:37:02
11.17,廖元赫胜丁浩,首夺世冠!第30届三星杯决赛!

11.17,廖元赫胜丁浩,首夺世冠!第30届三星杯决赛!

老踝是个手艺人
2025-11-17 16:59:52
高市被迫辞职后体面认输,不再叫板中国,洪秀柱此前预言一语成谶

高市被迫辞职后体面认输,不再叫板中国,洪秀柱此前预言一语成谶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7 08:47:49
医生忘写小数点,2岁男童误服十倍药量身亡

医生忘写小数点,2岁男童误服十倍药量身亡

医学界
2025-11-16 17:46:18
天津最被看好的3个郊区,未来十年真的高攀不起!

天津最被看好的3个郊区,未来十年真的高攀不起!

水泥土的搞笑
2025-11-17 15:47:01
豺狼都出来了,日本向中国“亮刀子”,美国也玩火,启动对台军售

豺狼都出来了,日本向中国“亮刀子”,美国也玩火,启动对台军售

历史有些冷
2025-11-17 17:00:02
高市拒绝认错,6国为日本撑腰,中方措辞变了,我军穿过大隅海峡

高市拒绝认错,6国为日本撑腰,中方措辞变了,我军穿过大隅海峡

卷史
2025-11-17 17:08:23
欧洲电动汽车教父:中国的混动汽车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欧洲电动汽车教父:中国的混动汽车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正经的烧杯1
2025-11-14 21:09:14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仅剩2000多万人?比乌克兰投降更可怕的事情是,再打可能亡国了

历史求知所
2025-11-11 07:05:03
和卫校校花偷尝禁果,被她父母拆散我远走他乡,10年后她送来儿子

和卫校校花偷尝禁果,被她父母拆散我远走他乡,10年后她送来儿子

农村情感故事
2024-11-10 07:57:47
官宣!003A型与004型核航母同步建造,2035年前中国实现“2核4常”!

官宣!003A型与004型核航母同步建造,2035年前中国实现“2核4常”!

纾瑶
2025-11-13 10:04:57
苏丹爆发大屠杀!伏尸百万堆积如山,血洗法希尔为何无人敢拦

苏丹爆发大屠杀!伏尸百万堆积如山,血洗法希尔为何无人敢拦

史纪文谭
2025-11-12 11:32:23
最新消息!萨姆纳自曝将加盟广东队,朱芳雨官宣签下“三王炸”!

最新消息!萨姆纳自曝将加盟广东队,朱芳雨官宣签下“三王炸”!

绯雨儿
2025-11-17 16:42:21
詹姆斯被称历史第一人!他太自律!连在发展联盟训练都不会敷衍!

詹姆斯被称历史第一人!他太自律!连在发展联盟训练都不会敷衍!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17 16:56:57
广东两名CBA球员,全运会U22淘汰赛合砍0分1误,球迷:赶快清除掉

广东两名CBA球员,全运会U22淘汰赛合砍0分1误,球迷:赶快清除掉

南海浪花
2025-11-17 14:10:04
王毅将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并分别同三国外长举行战略对话

王毅将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并分别同三国外长举行战略对话

新京报
2025-11-17 15:09:13
四川女子撇下60岁父母自杀,1个月后父亲不顾反对给女儿开棺

四川女子撇下60岁父母自杀,1个月后父亲不顾反对给女儿开棺

罪案洞察者
2025-03-31 10:36:32
2025-11-17 18:28:49
元宝百事通
元宝百事通
90后小阿姨带你聊养生!
840文章数 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63岁大叔莫名成"恋爱杀猪盘男主" 数百名女性中招

头条要闻

美国63岁大叔莫名成"恋爱杀猪盘男主" 数百名女性中招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健康
教育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Pro Max大战开启!卢伟冰放话:小米17 Pro Max是6000档佼佼者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教育要闻

普通家庭选专业不用愁!认准“技术壁垒”,靠实力站稳脚跟

军事要闻

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近日在海地与疑似帮派成员发生交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