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子的驾驶座上方还要配个拉手?我开车这么多年,从来没用过。”
副驾驶和后排座位上的拉手是常见的,我们经常会抓住它来稳住自己,在颠簸时减少身体晃动。
但驾驶员的位置,手不都应该握着方向盘吗?这个拉手在这里,难道只是为了装饰?
原因 1:协助行动不便的驾驶员上下车
这个拉手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帮助驾驶员更轻松地上下车。
你可能觉得在普通轿车里,进出车辆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
但对于那些行动不太方便的人,比如年纪稍大的司机、腰背不太好的朋友、又或者体型比较庞大的人来说,每次上下车其实都很麻烦。
老年人或有身体问题的驾驶员,弯腰坐进车里或者从低矮的车座上站起来时,可能会感到吃力。这时候,头顶的拉手就像楼梯间的扶手一样有用,只需一只手抓紧拉手,借力便可以轻松完成动作。
这不仅减少了他们的体力消耗,还降低了上下车时摔倒的风险。听一位年长的朋友分享,他由于腰不好,每次上下车都有点吃力。在他的车上,驾驶座的顶棚就有一个拉手,每次上车时他都会用手抓住它,然后顺利进入车内。
他说,“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连开车都成了负担,但自从发现可以利用这个拉手后,上下车的问题解决了不少。”
这样的小设计,真的能给特殊群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
原因 2:逃生时的重要支撑
第二个重要作用,虽然不常用,但在危险的情况下却非常关键——当发生事故时,拉手能够为驾驶员提供逃生支撑。
当车辆发生侧翻、落水或其他严重事故时,车门可能无法正常打开。
驾驶员需要通过窗户逃生,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不小的困难。
一方面,需要稳定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还必须用力破窗甚至钻出狭窄的窗口。
如果没有固定的支撑点,想要迅速逃生将变得格外艰难。
这时候,驾驶座顶棚上的拉手就派上了用场。
无论是用来拉住稳定自己,还是借力砸碎车窗玻璃,亦或爬出车窗时作为支撑点,都能为驾驶员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这样的一点时间差,可能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
有报道显示,在一次车辆落水事故中,驾驶员试图从窗户逃生,但由于慌乱,车身倾斜加剧,导致他不断滑倒。
幸运的是,他及时抓住了车顶的拉手,成功将身体稳住,最终顺利逃生。
这样的功能或许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在关键时刻,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因 3:全球车型满足右舵市场
除了实际的功能性需求,这个拉手的存在还有一个相对隐蔽但同样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全球车型的设计对称性。很多汽车品牌,尤其是那些全球化销售的合资品牌,会同时设计左舵车和右舵车。
例如,中国的车型普遍是左舵,而英国、日本等国家则以右舵车居多。为了简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车企通常会采用统一的设计模具,使得无论左舵还是右舵车,驾驶员和副驾驶位置的配置都保持一致。
如果只在副驾驶而不在驾驶员一侧安装拉手,那么在右舵车上,驾驶员就会有拉手,副驾驶反而没有拉手,这样就显得很奇怪。为了保持左右两边的对称,索性在每个座位上都安装拉手,既美观,又方便。
除了实用性,这种做法还有助于提升车内的整体视觉平衡感。如果三个座位上都有拉手,唯独驾驶座没有,看起来未免显得突兀。虽然一个小小的拉手成本并不高,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设计师对车内空间美学的考虑。
原因 4:特殊场景下的备用功能
虽然大多数驾驶员不会在行驶过程中使用这个拉手,但它仍然可以在特定情境下提供便利,在驾驶员休息的时候。
当驾驶员将座椅放倒准备休息时,座垫是稍微向后倾斜的,起身可能需要花费一定力气。这个时候,驾驶座上方的拉手就可以再次发挥作用,帮助驾驶员轻松坐起。有些驾驶员习惯在停车等待时调整姿势,这个拉手也能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持和舒适感。
虽然很多人习惯性忽略驾驶座上的这个拉手,认为它可有可无,但经过深入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
无论是在上下车时的辅助,还是在危急关头的逃生支撑,这个小小的拉手在不同场景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那些从未注意过它的司机们来说,也许现在回头看看,会发现这个不起眼的设计其实隐藏了不少心思。
来源: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赞和在看呗~小睿的就靠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