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厂商湖州英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钠新能源”)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产融鼎捷绿色基金领投,北京丹诚资产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量产线的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因其资源丰富、高安全性、长循环、良好的低温性能等特点,成为二次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2021-2022年锂价高企期间,钠电赛道更是一时风头无两。在宁德时代的“带头”下,许多专注于该领域的企业加速研发,一些具备强大实力的电池公司也迅速增加投入。此外,不少跨界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然而,钠电产业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一方面,碳酸锂和锂离子电池价格一路下跌;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并未大规模落地,钠电的综合成本优势并不明显。直至今日,市场对于钠电的情绪渐趋理性。在此过程中,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低成本、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的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当下公认最具潜力的方向。
英钠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研发与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下属镇江英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和长兴英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两个全资子公司,分别进行中试和量产工作。在钠电行业风云变换、浮浮沉沉的这几年,英钠新能源始终坚持自己的研发和产业化方向,实现了产品的小试、中试和批量出货,同时于2024年8月份开工建设万吨级规模化量产线,预计2025年初实现对市场的批量供应,整体产业化进度走在行业前列。
英钠新能源建立了从基础原理到规模生产的全套技术,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具有独创性,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控制极具竞争力。主打产品复合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相比于其它厂商,具有小粒径、高压实、低成本、长循环、动力学性能出色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已得到了众多知名电池企业的广泛认可。
英钠新能源主要创始人王亚平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后任教于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电池相关研究工作十余年,且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开展产学研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联合创始人秦岳、徐澔都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经验。其它核心管理人员大多具有电池行业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