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张爱玲在洛杉矶的一间高档公寓里悄然离世,被发现时衣不蔽体。她在遗书中将自己32万美金的遗产和版税,全部赠送朋友宋淇夫妇,而唯一的穷得叮当响的弟弟,一分钱都拿不到。
然而比起宋淇夫妇,弟弟张子静更需要这笔钱,因为他的一生过得捉襟见肘,住在14平米的小房子里,连老婆都讨不起,但对于姐姐的安排,张子静却说: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
张爱玲从小就聪明,3岁能背诗、7岁能作文,从小就受到父母的重视。
母亲黄素琼还十分开明,因为从小就吃过“重男轻女”的苦,所以她坚决不让张爱玲也遭受这种待遇。
在张爱玲10岁时,黄素琼就将张爱玲送进洋派学校,却并没有带上儿子。她觉得儿子是独子,丈夫张廷重肯定会给他更好的选择,可是张廷重终日沉迷于鸦片,流连赌场和风月场所,一掷千金,却觉得学校里各种费用太多,只给儿子请了私塾先生。
张子静便是在这样妈妈不管,爸爸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从小长得好看,但却从小身体娇弱,加上他在父母破裂的婚姻里长大,性格变得窝囊憋屈。
这个家里,只有张爱玲毫不掩饰对他的爱,总会去亲吻弟弟的脸颊,两人一起玩游戏。
1934年,张廷重娶了后妻孙用蕃,孙用蕃对姐弟俩的态度,取决于张廷重的态度。
孙用蕃看得出来张廷重对张爱玲的重视,便极力讨好和抬举张爱玲,而张子静,却在这个家里备受冷落。
等到张爱玲读了寄宿学校,张子静在孙用蕃的挑拨下,受了张廷重不少打,等到张爱玲回来,发现弟弟十分瘦弱,家里人却说弟弟是个问题少年。
晚饭时,张廷重因为一件小事,一巴掌打在张子静脸上,张爱玲大为震惊,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可是一旁的继母却云淡风轻地说:“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1937年,黄素琼回国,张爱玲经常偷偷过去看她。有一次在那边过夜,没想到被继母发现挨了一耳光,还被继母诬陷“动手打人”,接着就被父亲打了一顿,然后被关了起来。
这一关就是大半年,除了送饭的佣人,谁都不能见她,而张子静在这期间,竟从未来看她,张爱玲有些失望,但更让她绝望的,是一封信。
那是张子静写给一个亲戚的,内容却是张爱玲的事如何玷污张家声誉之类。
自此,张爱玲总算明白,弟弟不仅懦弱,而且已经背叛了她,为了讨好继母,已经与继母成为一个阵营。张爱玲对张子静自此便是形同陌路了。
1938年,张爱玲找着机会,偷偷跑了出来,投奔了亲生母亲,再也没有回去。而张子静并没有被优待,父亲依旧看不起他,继母依旧找他茬。
他见姐姐投奔了自己的母亲,于是鼓起勇气,背着唯一的一双球鞋,找到母亲。
可黄素琼负担张爱玲之后就已经捉襟见肘,她只能冷漠地拒绝张子静。
那次,张子静哭得尤为心碎,像是被整个世界遗弃,可是为了生活,他只能将一切伤口抹平,重新回到那个令人绝望的家,并彻底接受自己的窝囊和平庸。
而张爱玲不同,她不服输,不低头,势必要活出自己的样,终于靠一支笔,成为名震上海的民国女作家。
1943年,张子静跟同学合伙办了杂志《飙》,他兴奋地找姐姐约稿,却被张爱玲当头浇了盆冷水。
“你们办的这种不出名的刊物,我不能给你们写稿,败坏自己的名誉。”
然后丢给他一张素描,让他拿去做插图。
1957年,黄素琼在英国病逝,耐人寻味的是,她将遗产——一箱子古董,都留给了张爱玲,对张子静只字未提。
张子静的生活一直很艰苦,父亲和继母都是瘾君子,偌大的家财都挥霍一空,加上父亲从不在乎他,也从未想过给他娶亲。
直到父亲去世后,继母才对张子静有所改观,不仅给他分一点房租,去世后,还给他留下一间14平的小屋。
那时的张子静担任中小学老师,薪资微薄。退休后,他的退休工资只够勉强度日。
1988年,张子静无奈之下给张爱玲写信求助,可张爱玲对此表示无能为力,说自己也只能勉强够用。
然而199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孤独病逝,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留下32万美金的遗产,却将此遗产双手奉送给外人,对胞弟只字未提。
在外人看来,张爱玲对弟弟太凉薄,太绝情。
然而张子静却在在《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中说道:“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底是永世不会改变的。”
无论是张爱玲还是张子静,他们的一生都过得十分不幸,原生家庭的破碎,父母对子女的冷漠,都成为他们生命的底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