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日,大洋山海工基地材料码头顺利完成交工验收,成功打通孤岛原材料运输通道,保障了小洋山北作业区桶式基础结构预制所需的原材料日常供应。至此,该基地场地基建工作全部完成,为后续小洋北作业区建设以及长三角港航工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大洋山海工基地位于上海洋山港和宁波舟山港的中心区域,距小洋山北作业区工作船码头直线距离仅6公里,是中交三航局为小洋山北作业区“量身定制”的桶式基础结构专业配套预制基地,同时也是长三角首个集“大圆桶”预制生产、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基地。
该基地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分为水域和陆域两部分,陆域部分占地面积约10.08万平方米,配备了预制构件制作及堆存场地、搅拌站、砂石料堆存仓库等生产辅助建筑物。水域部分则设置了长196米出运码头,和长122米材料码头,可保障原材料的日常运输和预制构件的高效出运。
桶式基础结构是大洋山海工基地的主要产品。这种新型海工预制构件是一种单桶多隔舱式的桶式基础结构,单桶重量从4525吨到5285吨不等,分为下桶体和上桶体,自下而上共分多次混凝土浇筑,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桶式基础结构基底不封闭,通过排水排气下沉进入泥面后可作为码头、接岸和防波堤的基础结构,较传统施工工艺具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施工速度快、防风防浪能力强和耐腐蚀等优点。
长40米、宽20米、高26.5米,重量超5000吨的桶式基础结构,相当于2200辆小汽车的重量。为了让“巨无霸”顺利出运,基地引入176轴线的自行式模块车,用于运输桶式基础结构。据悉,这是国内首次独立采用模块车运输千吨级海工混凝土预制构件。从模块车定位、顶升、运输,到半潜驳靠泊、滚装落驳,再到模块车就位、退车和半潜驳离泊运输,每一步骤都经过严格规划和测试,以保障出运过程的顺利进行。自2023年7月投产以来,基地已向小洋山北作业区出运桶式基础结构46个。
目前,大洋山海工基地正将其核心聚焦于基地北扩计划的深入实施与智慧化工厂建设的双重推进,通过优化布局与智慧管控,进一步提升基地的综合竞争力。在北扩区域,两条生产线将分别延长150米,并各增设4个预制台座,扩建完成后,预制工位总数将达到26个,每月可产出10至12个桶式基础结构,充分满足小洋山北作业区西防波堤工程的进度需求。
此外,大洋山海工基地正在加速智慧工厂的建设与升级,未来将实现从生产线布局到码头管理、从原材料存储到成品运输的全链条智能化优化。通过深化数字化管理与智能排产系统的应用,可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确保持续稳定的生产更高品质的预制构件。
大洋山海工基地还将致力于推动预制构件生产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不断引入新技术、优化新工艺,不断拓展产品类型,丰富应用领域,灵活应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建设打造一个集高效、智能、环保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