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反补贴税将于月底正式实施。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反补贴税: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集团:35.3%。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实际上,中间双方举行过好几轮谈判,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它的态度一直很强硬,根本就没有谈的诚意。而且,它还引诱个别企业单独谈,这分明就是要破坏我们内部团结,瓦解我们的谈判意志,逼迫我们做出让步。搞小动作,就是存心不想谈,谈多少次也不会有结果。当然,我们也有心理准备,这种谈判,该争取的要争取,不能妥协的坚决不让步,原则一旦破坏,对方就会得寸进尺。
我们纵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整个过程其实非常有意思,同美国一上来就加征100%关税、就不想让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不同,欧盟在整个过程中呈骑墙之势,既想又立,既害怕中国电动汽车涌进欧洲市场,冲击推残其已不太景气的汽车产业;又想借机施压强迫中国车企在欧洲投资建厂,以获取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整合其产业链,以图东山再起。当然,还有其所谓的“唯美马首是瞻”的政治正确。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欧盟对于我国的强烈反对,还是抱有侥幸态度,那么我国势力就要进行上述所说的重大反制。一旦我国按下这一重大反制,最先遭到恶果的就是意大利和法国。在现在意大利政府正在与中国出口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奇瑞,以及包括东风汽车在内的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就潜在投资进行谈判。一旦我国开启这一重大反制,奇瑞和东风汽车等品牌撤去,对于意大利来说,将是一件鸡飞蛋打的事情,什么也没有落着。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的分歧。德国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对这次制裁举措颇有微词。这并非无理由——德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尤其在汽车领域。一旦制裁落地,不仅德国在华企业会受影响,本土市场的中国新能源车销售也会受阻,可谓两头受气。匈牙利的反对声音同样不容忽视。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的计划若因制裁搁浅,不仅意味着投资收入泡汤,更会损失大量就业机会。要知道,匈牙利与欧盟在移民政策上本就存在分歧。
不仅中方对此表示反对,在本月初,欧盟成员国里的奔驰、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亦持相同态度。而就在欧盟决定加征关税之时,多位高官火速来华,芬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新浪财经报道,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访华期间在媒体记者会上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决定可能会加剧贸易争端,形成恶性循环。他强调,欧盟作为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内部市场之一,应避免陷入关税升级和贸易争端的恶性循环,需要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芬兰总统斯图布来中国访问,时长四天,这次行程可谓意义非凡。他刚当上总统不久,就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芬之间的合作。在短短四天里,他不仅带着芬兰的外长和农林部长等一堆高官,还带了20多家芬兰大企业的代表,阵容可谓豪华。这种规模说明了芬兰对这次访问的重视程度,想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中方给芬兰的单方面免签政策,这意味着芬兰人不用再为签证烦恼。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林剑表示,中方欢迎菲佐总理来华进行正式访问。斯洛伐克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两国传统友谊深厚。今年是中斯建交75周年,两国关系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各领域交流合作富有成果。中方愿同斯方一道,以菲佐总理此访为契机,深化两国传统友谊和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菲佐此次访华,或许也是为了与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深入探讨,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也许,有人会觉得,斯洛伐克国家太小,没什么价值。其实,事实可不是这样。斯洛伐克是欧盟和北约的正式成员国,在关键议题上,手中掌握着重要的投票权。在如今国际局势动荡的阶段,发展更多的“老铁”,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对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发展合作至关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