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10月的尾声,中检院悄然揭晓了一个业界瞩目的谜题——2024年第二次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结果汇总发布!这份涵盖226个产品的“生死判决书”,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生死判决书”倒也算不上,也没有什么秘密,只是一个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干细胞外泌体究竟应该按照什么字号管理的答案的蛛丝马迹被透露了出来。
它赫然出现在“建议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之列。
为何这个具有广泛潜力的“全能战士”,被誉为医学界新星的神奇物质,会被中检院如此“冷落”?
我们一一解答。
01
药字、妆字、械字之惑
先明确一个概念,国家对各种产品的监管规则是不同的,以此,我们区分出“药字号、妆字号、械字号、消字号”等。
因为不同类别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区分不同的字号,国家可以更加精准地实施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与外泌体紧密相关的即为:药字、妆字、械字。所以,我们今天重点讨论这三类。
首先,让我们从药字号说起。药字号,即国药准字号,是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因此,药字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确保其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人体。
接下来是妆字号。妆字号是指化妆品的备案文号。化妆品是以涂擦、喷洒等方式施用于皮肤、毛发等部位,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妆字号产品主要侧重于对皮肤的美容修饰作用,不能宣称有治疗疾病的功效。但即便如此,国家对妆字号产品的安全性也有一定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是械字号。械字号是指医疗器械备案字号。医疗器械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等物品。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并分别实行备案和注册管理。械字号产品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医疗目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02
外泌体的身份认同为何如此之难
监管模式上的不同,我们已然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外泌体这一品类。
而在探讨外泌体究竟为何如此难以被定性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外泌体的本质。
很简单,其实外泌体就是由细胞释放的纳米级囊泡,具有双层膜结构,能够稳定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液、尿液、唾液等。它们通过传递生物分子信息,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命运。外泌体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新靶点。
这种作用广泛,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了对外泌体定性地桎梏,使得外泌体很难被定性为医疗器械。
首先,外泌体既非传统意义上的药物,也非简单的医疗器械或化妆品。
从科学认知层面,外泌体的功能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其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尚未建立。传统的医疗器械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物理结构、性能指标以及安全性验证,而外泌体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其疗效和作用机制依赖于复杂的生物过程,这超出了传统医疗器械评价体系的范畴。
其次,从法律框架角度,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外泌体的监管缺乏明确的规定。无论是药字号、妆字号还是械字号,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监管要求。外泌体的多功能性和复杂性使得它难以被现有任何一个类别完全涵盖,这导致监管机构在制定具体监管措施时面临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
再者,从市场应用层面,外泌体的研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存在大量未经充分验证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盲目将其纳入某一类别进行管理,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风险,同时也可能抑制创新和发展。
因此,外泌体很难被界定为医疗器械,甚至说如何准确界定外泌体的产品类别,是一道大难题。
所幸,我们能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答复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
03
国家给出的答案
结论先行: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可惜外泌体难以按照械字号走通。但是,大陆内外泌体按照以上药字号和妆字号方式走通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因为国家层面已经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01
按药字号监管
按药品监管,其实就是用外泌体进行治疗。
在2021年由国家发改委揭晓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外泌体治疗产品”这一关键词赫然在目,官方以“治疗产品”几个大字,昭示了外泌体很可能被纳入药品管理的范畴。
但是就像上文所说,外泌体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估尚未建立,导致其难以符合药品的严格标准。药品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外泌体的功能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因此在药字号的监管上面,国家必然是谨慎得不能再谨慎的。
走得更快一些的国外,如日本,对外泌体治疗也有类似的问题,日本学者的态度是呼吁外泌体治疗须审慎前行。
就在10月24日,Stem Cell Reports发文警告,日本生物伦理学家和法律学者呼吁加强对提供外泌体疗法的诊所的监管。外泌体疗法被宣传能治疗多种疾病,但缺乏科学证据和监管框架。日本对此类疗法监管不明,增加了患者风险。文章呼吁全球合作,确保患者安全。
像这种在生物治疗领域行事作风更为大胆的国家都没有放出口子,我们这边就更不可能了。
02
按妆字号监管
按妆字号监管也是有可能的,虽然在化妆品领域,外泌体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
大陆内,我们仍然持谨慎态度,这可以从今年9月份,国家药监局针对施华君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原料许可制度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详细答复中看出。
国药监强调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必须在保障消费者用妆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化妆品新原料的创新研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泌体想要应用在化妆品中可以,国家鼓励,但是,必须证明得了它的安全性,才可能应用。
知行合一,国家也是这么做的。目前为止,根据现行法规,外泌体尚未被纳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这意味着它尚不能作为化妆品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
且由于合规性问题,市场上相关产品的备案数量极少,且大多数产品以“脐带提取物”等名义进行备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宣传隐患。
但台湾给外泌体化妆品留下了一个口子。
2024年3月21日,中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门正式发布了《关于申请将源自人体细胞之外泌体用于化妆品之个案审查所需文件指南》,并对现行的《化妆品禁用成分名录》进行了更新。
根据这项新指南,源自人体细胞、组织或外泌体的成分,若未经主管部门特别批准,将被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然而,若企业能够通过特别审查,则可在产品中合法使用这些成分。
那么大陆学习台湾经验,使用类似的政策也不是不可能。
End
写在文末
今年是细胞治疗利好政策爆发之年,我们也希望,细胞衍生物—外泌体,能尽快迎来属于它自己的,明确的利好政策或规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