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十五载峥嵘岁月,天下泉城向上生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济南这座城市与祖国共成长。如今的济南,市域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千亿元。这一路走来,让世界看到了不同凡响的济南“生长力”。
二
抚今追昔,数字是对历史发展成效最有力的证明——
1949年,济南生产总值仅有2.1亿元。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济南生产总值跃升到23.6亿元。2020年,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40.9亿元。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757.4亿元,为1978年的540.6倍,按照可比价格计算,1978年-2023年年均增长14.7%。
1949年,济南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9.6元,1978年增长到526.6元。1996年突破1万元,2009年突破5万元,2018年突破10万元,2023年达到13.5万元,按照2023年汇率折算为19207美元。从1978年到2023年,按照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2%。
1949年济南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423万元,到1978年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13.8%。2023年达到1060.8亿元,是1978年的179.8倍,1978年-2023年年均增长12.2%。1949年济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只有347万元,2023年达到1365.3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其背后的“生长故事”确是灵动的。“数”读一座城市75年的奋进历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动容。
近年来,济南一直在发力“强省会”建设,把招商作为主要路径,把项目作为关键“引擎”,不断实现经济崛起、提高省会首位度。这些都为济南增强省会辐射带动力、推动济南都市圈打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有分析指出,济南都市圈崛起成势,关键是要提升经济实力。放在全国范围看,目前获批的14个国家级都市圈中,深圳、南京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广州、杭州突破4万亿,其他城市圈也多突破2万亿。山东提出,济南都市圈2030年经济总量要突破3万亿元。如果以规划范围6市计算,济南都市圈GDP已经突破2万亿元。突破3万亿的目标,意味着要在未来几年里,推动经济总量大幅跃升。
“圈”定济南,这座城市的未来值得更多期待。
三
大河安澜,见证着济南的生长。
1855年,决溢的黄河改道山东大清河流入渤海,自此与济南“牵手”相伴,至今将近170年。济南与黄河之间,不仅仅是一段地理上的相邻,更是一份血脉相连的情感羁绊。
国庆节前夕,随着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工程跨黄河主桥N95米跨最后一片钢箱梁合龙完成及跨济广高速桥挂篮施工合龙完成,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工程项目主体实现全线贯通。
济南黄河齐鲁大桥项目全长达6742米,遵循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的建设标准设计,兼顾城市主干路的功能,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主桥部分采用公轨合建的桥梁形式,中间预留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
济南黄河齐鲁大桥的加速建设是济南与黄河“城河相融”的一个缩影。2019年9月,济南在国家战略中被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济南被赋予重大政治责任;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济南被提名4次,寄予厚望。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济南“北跨”城市发展棋局上的关键一“子”,三年前的落“子”,让济南这座2000多年古城焕发新生。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201%;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2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释放。
因泉而兴,拥河发展,泉城济南正加速迈向“黄河时代”。
四
城市发展,需要不竭的发展动力。济南,向“新”而行。
日前,国内首个化妆品主题科技馆——“世界美妆科技馆”在济南启用。该馆定位为美妆科普的文化地标、工业旅游的新质空间、北方美谷的传播高地和品牌宣传的价值窗口,集美妆文化、科普教育、科技体验、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美妆文化科技“新地标”。
依托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雄厚基础,在福瑞达、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耕“美丽经济”的济南,正持续擦亮“北方美谷”新名片,助力山东打造中国美妆“第三极”。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目前济南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济南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提升产业能级。努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
随着发展方式更新,济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济南第一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1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15.9亿元,分别为1949年的390.5倍、10780倍、13359.8倍,年均增长8.3%、13.1%、13.4%,三次产业构成比由1949年的51.0:19.5:29.5调整为3.4:33.8:62.8,第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夯实了济南经济发展的基础。
五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7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信心坚定、真抓实干的济南大步向前。
“济南作为省会,山东走在前,济南必须站排头;山东挑大梁,济南必须担大任。”这是济南的决心,更是一座城市的承诺。
(来源:趵突视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