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对农村常常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很多人都是来自农村,从课本里看农村,可知时代变化下的农村,更可以感知当下对农村的理解程度。
八十年代课本《初冬》一课插图
拿1987年和2019年的小学课本来看,老的课本写农村,通常以故事为主,以景为辅,故事写得好,风景自然美。比如说老课文《送水》,写得是农村收麦子的场面,“麦子熟了,金黄的麦浪,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景过渡到事,“村旁的几块地里,小伙子们正在展开劳动竞赛”,马上这个劳动的场景就能想得出来了,通过课文的描写,我们脑子里就有了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一派丰收的景色。
八十年代课文《送水》插图
再看再看课文《瑞雪》,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其中雪后是这么写的:“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然后作者调转笔头,写两位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这其实是一种对丰收的期盼与祝福。通过短短的百字,我们感受到了下雪对农业的好处,你甚至都能想到,麦苗在雪下滋润生长的样子。
八十年代课文《瑞雪》插图
再来2019年版的语文课本,其中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一个单元,内容写着“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其中有三首写乡村的诗,还有三篇写农村的课文,古诗暂且不讲,经典自会流传。说的是那三篇课文。
2019年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乡下人家》课文
《乡下人家》,一位写诗的名家作品,通篇课本写得真是美,可以说是对乡村描写的“面面俱到”,乡村人家种的蔬菜,养的动物,吃饭的场景,这些场景“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场景”。
作品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篇文章,它应该归于抒情散文的范围里,大家可以感受到的是,这是一个游人看农村的景色而已,看的农村的景,但融不进农村的实,光写景无有故事,农村的味道就淡多了,不过是一篇普通的写景文而已。
2019年课文《天窗》
《天窗》这篇课文,文中也用了“乡下”,但通篇文章是一个孩子睡前仰望天窗的想象,从内容上看,实际上已经和农村沾不到边了,把它归为写农村的课文,真是有点勉强。
2019年语文课本中《三月桃花水》课文
《三月桃花水》这篇文章也是如此,通篇内容已经和农村太大的关系了,可能唯一有联系的,就是那句“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其他的段落里,都是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这种纯写景的课文,也和农村没多大关系。
八十年代老课本中《春耕》课文插图
因为这是个写“乡村”的单元,但我们看包括那三首诗在内,只是对农村景物的描写,甚至大多数内容和农村没多大关系,相信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脑子里只是农村的花花草草,而对农村的了解,可以说丁点没有。
八十年代老课本里《鸬鹚》插图
这样对比你就知道,如果是文,以前写农村的课文,必然是故事为主,写景为辅,体现在插图上,是以人物为主的插图;而现在的课本里,新选的关于农村的课文,大都是以写农村的景为主,很少有故事感的内容。
2019年课本第四册下册里关于农村的单元部分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大都生活在城市里,没有对农村的特殊感情了,其实和这些没有关系,除了课本上还保留着的一些描写农村的经典课文,现在选进课本的关于农村的文章,其实没有写出农村的社会景象,这是一点让人遗憾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