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首届国防科技高地论坛荣光,持续打造学术交流高端品牌,国防科技大学定于2024年9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第二届国防科技高地论坛。作为国防科技高地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智能+气象海洋预报保障”论坛定于2024年9月19日-20日在长沙召开。
本次论坛由国防科技大学主办,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承办,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协办。参会人员包括丑纪范院士、张人禾院士、宋君强院士、黄建平院士、笪良龙院士等来自国内军地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研究生,总人数300余人。
一、论坛主题
论坛以“智能赋能、精准保障”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海洋预报保障方面的发展应用前景,研讨智能赋能数值预报和数据驱动智能预报保障新技术,推进智能+气象海洋预报保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二、会议时间
定于9月19-20日(9月18日周三报到)。
三、会议地点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营盘东路193号“湖南宾馆”一号楼。
四、会议议程
(一)开幕式(19日上午8:30)
(二)大会主旨报告(19日上午,每个报告30分钟)
湖南宾馆一号楼会议中心三楼大会厅,每个报告30分钟(含提问交流时间)
时间
题目
报告人
1
08:50-09:20
天气的可预报与不可预报
丑纪范 院士
2
09:20-9:50
AI气象大模型的发展与挑战
张人禾 院士
茶歇 09:50-10:10 (20分钟)
3
10:10-10:40
动力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最优预测系统
黄建平 院士
4
10:40-11:10
人工智能在水声预报中的应用
笪良龙 院士
5
11:10-11:40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海洋智能预报新进展
王凡 研究员
(三)大会主题报告(19日下午,每个报告20分钟)
湖南宾馆一号楼会议中心三楼大会厅,每个报告20分钟(含提问交流3-5分钟)。
时间
题目
报告人
1
14:00-14:20
人工智能与数值预报融合研究进展
国防科技大学
张卫民 研究员
2
14:20-14:40
海洋涡旋预报:传统方法与机器学习
复旦大学
王桂华 教授
3
14:40-15:00
人工智能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黄刚 研究员
4
15:00-15:20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马耀明 研究员
5
15:20-15:40
深海大洋环流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海洋大学
田纪伟 教授
6
15:40-16:00
短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国家气象中心
曹勇 正研高工
茶歇 16:00-16:20 (20分钟)
7
16:20-16:40
AI-HPC快速融合推动高分辨率模拟和同化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
林霄沛 教授
8
16:40-17:00
南亚季风季节内降水预报:物理机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
周磊 教授
9
17:00-17:20
人工智能时代的卫星海洋遥感
中国海洋大学
陈戈 教授
10
17:20-17:40
信息不完备与知识不确定条件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决策推演
国防科技大学
张韧 教授
11
17:40-18:00
试问智能预报路在何方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管玉平 研究员
(四)分会场报告
分论坛一:数据驱动智能预报保障分论坛(9月20日全天)
湖南宾馆一号楼一楼芙蓉3厅,每个报告15分钟(含提问交流2-3分钟)。
9月20日上午
时间
题目
报告人
1
8:30-8:45
基于人工智能的南海北部湍流混合参数化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
谢玲玲 教授
2
8:45-9:00
人工智能海洋遥感应用新进展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马毅 研究员
3
9:00-9:15
人工智能海浪方向谱时空预测方法研究
中山大学
王久珂 教授
4
9:15-9:3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海平面气压前兆的印度洋偶极子(IOD)预测
中山大学
邱春华 教授
5
9:30-9:45
可解释人工智能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若干应用
中山大学
上官微 教授
6
9:45-10:00
高分辨率水下三维温盐智能预报研究与应用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吴新荣 研究员
墙报时间10:00-10:20(20分钟)
7
10:20-10:35
跨尺度多模态海洋智能预报
中国海洋大学
聂婕 教授
8
10:35-10:50
基于机器学习的云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江苏海洋大学
成印河 教授
9
10:50-11:05
羲和:数据驱动的全球海洋环境智能预报大模型
国防科技大学
汪祥 副研究员
10
11:05-11:20
“演天”气象预报大模型应用系统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程文聪 高级工程师
11
11:20-11:35
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带气旋不确定性预报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孟凡 讲师
12
11:35-11:50
基于AI模型的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第一类可预测性研究
复旦大学
秦博 博士后
13
11:50-12:05
利用深度学习融合数值模式预报数据的ENSO预报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宋春阳 助理研究员
9月20日下午
时间
题目
报告人
1
14:00-14:15
基于多模态的智能短临预报技术
国防科技大学
李骞 副教授
2
14:15-14:30
盘古气象大模型的台风预测分析及其与控制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彭跃华 讲师
3
14:30-14:45
多源遥感海洋内波信号智能提取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
张双尚 讲师
4
14:45-15:00
四维变分同化对东海海洋动力过程模拟的影响及其应用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何志伟 工程师
5
15:00-15:15
基于邻域自适应的船舶航速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金铸钰 助理工程师
6
15:15-15:30
面向新能源功率预测的气象大模型与气象预测数据融合驱动WRF模式的方法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张文静 助理工程师
7
15:30-15:45
融入四维变分先验知识的深度学习资料同化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
王悟信 研究生
茶歇 15:45-16:00 (15分钟)
8
16:00-16:15
基于WRF模式数据驱动CNN模型的区域风速预测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江飞飞 研究生
9
16:15-16:30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网络的X波段雷达预测有义波高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赵心睿 研究生
10
16:30-16:45
基于PINN的风暴潮预报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朱志成 研究生
11
16:45-17:00
基于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海浪降尺度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于淼 研究生
12
17:00-17:15
基于对比学习的自监督降水预测验证
国防科技大学
黄淑文 研究生
13
17:15-17:30
基于分块贝叶斯决策的大尺度海洋锋智能识别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王祎硕 研究生
14
17:30-17:45
CMA-GFS模式分析场全球偏差特征分析和深度学习订正方法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黄豪远 研究生
15
17:45-18:00
南海西北陆坡次表层异常反气旋涡声传播特征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
曾飞鸿 研究生
分论坛二:智能赋能数值预报分论坛(9月20日上午)
湖南宾馆一号楼会议中心三楼大会厅,每个报告15分钟(含提问交流2-3分钟)。
9月20日上午
时间
题目
报告人
1
8:30-8:45
基于贝叶斯层次模型的热带气旋风场重构及灾害评估应用
中国气象局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徐晶 研究员
2
8:45-9:00
风云卫星红外高光谱资料同化前处理及其对数值预报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马刚 正研高工
3
9:00-9:15
基于机器学习的小尺度近岸海流预报方法研究
天津大学
陈儒 教授
4
9:15-9:30
关于深度学习单点海浪信息模拟的探讨
深圳大学
蒋浩宇 教授
5
9:30-9:45
中国区域大气再分析研究进展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徐枝芳 正研高工
6
9:45-10:00
基于FVCOM的河口海岸数值模型发展及预报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
葛建忠 研究员
墙报时间10:00-10:20(20分钟)
7
10:20-10:35
新超算FSO改进与结果分析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王雨 正研高工
8
10:35-10:50
精准数值化气象海洋预报在航海领域的应用及其思考
上海海事大学
刘轶华 教授
9
10:50-11:05
微尺度海-气界面多相流研究
浙江大学
万占鸿 副教授
10
11:05-11:20
基于扩散模型的海温空间降尺度研究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朱学明 首席研究员
11
11:20-11:35
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回波外推方法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
高峰 副教授
12
11:35-11:50
基于隐谱模型的南海海温预报研究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李小燕 副研究员
13
11:50-12:05
基于静止卫星的光伏站上空云团短临预报技术
中山大学
闵敏 教授 (周润东博士代讲)
(五)墙报
墙报建议尺寸0.9米宽×1.2米高,作者可据此建议尺寸进行调整(用于贴海报的面板尺寸为1.0米宽×2.5米高),报到时请将墙报交给签到台工作人员,会务将统一张贴在湖南宾馆一号楼会议中心三楼大会厅门口。
墙报交流时间:9月20日上午10:00-10:20。
编号
报告题目
单位/报告人
P1
再定标风三微波温湿计辐射率在再分析产品中的同化应用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王旻燕 正研高工
P2
混合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及初步应用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王启光 正研高工
P3
融合动力约束的南海海面要素智能预报面模型及其可解释性分析
福州海洋研究院
邵祺 副教授
P4
基于XGBoost的数值模式站点预报智能订正试验
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
李森 助理研究员
P5
热带太平洋海表面高度的主要气候模态及其可预报性分析
31526部队
王公杰 工程师
P6
基于AI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研究进展
93110部队
张舰齐 工程师
P7
机器学习风速预报订正方法研究
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尹亮彬 工程师
P8
基于加权损失函数的我国近海海面风速预报
国家气象中心
渠鸿宇 工程师
P9
设计和评估一个新的高效高精度海浪模拟框架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李江玉 工程师
P10
台风“杜苏芮”过境期间边界层风场的多源观测与演化特性研究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王筱晔 工程师
P11
山东近海台风浪、风暴潮的数值模拟和快速预报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王俊琰 工程师
P12
多种后处理方法对CMA-GFS低层风速订正研究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王淼 工程师
P13
星载微波大气探测仪扫描采样方式对反演热带气旋热力结构的影响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
李文钰 助理工程师
P14
基于深度学习的次季节-季节尺度南极海冰预测
中山大学
董晓然 研究生
P15
区域海浪快速预报方法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杨康 研究生
P16
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中尺度涡识别
上海交通大学
高健豪 研究生
P17
西沙群岛周边M2和K1内潮的能量学和动力学特征
国防科技大学
谢思航 研究生
P18
基于人工智能和遥感数据的高时空分辨率三维海洋温度预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姜嘉伟 研究生
P19
基于神经网络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云粒子散射查找表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黄子越 研究生
P20
早期印度洋偶极事件对中国季节性降雨的不同影响
中山大学
吴树炎 研究生
P21
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的东海陆架底层溶解氧空间重构研究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张程庆 研究生
P22
基于耦合模式的台风“山竹”对南中国海的影响: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
长沙理工大学
邹泽源 研究生
P23
基于CORA再分析数据的深度学习内潮预测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
宿锐 研究生
P24
结合模型数据和观测数据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对强风暴潮的预测能力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覃悦 研究生
P25
北部湾台风浪预报与特征分析:以2304号台风“泰利”为例
广东海洋大学
王煜林 研究生
P26
双台风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刘胜 研究生
P27
集成学习算法在长时序日气温卫星反演中的效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焦冠杰 研究生
五、说明
会议费用: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议注册费。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住宿安排:所有与会人员统一入住湖南宾馆,房间已由会务组提前预留(按照会议协议价,标间350元/天,豪华大床房450元/天)。
报到安排:18日在湖南宾馆一号楼一楼大厅设置报到签到台,19日上午在湖南宾馆一号楼会议中心三楼大会厅门口设置报到签到台。
联系方式: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李聪元老师:15050550705,znqy2024@163.com。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024年9月13日
信息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