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心情比女孩子的脸变得都快,李白的诗看上去写的是诗词歌赋,实际上写的完全是他个人的心情。
唐玄宗招他入朝为官的时候,对李白来说简直就是老来春,在极度的兴奋之中他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是没过多久,他又写下了: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的人生就是这样,诗是在梦里,人是在现实里,梦里的诗有多丰满,现实的李白就有多骨感。
想了解李白,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生活的时代,唐代。
唐代的历史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唐高祖李渊创建了大唐以后,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威望和功劳实在太大了,再加上两个比较傻的儿子,想对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结果把李世民给逼反了,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再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这个版本的上位史,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李世民上位以后,确实非常热爱工作。
在他的带领之下,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而且往后一代比一代强,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
但是到了李隆基晚年的时候,李隆基就开始自甘堕落了,天天只想着宠幸杨贵妃,让安禄山钻了空子发动叛乱,破了唐朝的王霸之气,从那以后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段时期的唐朝子民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接从顶峰跌落到谷底。
而李白的人生,正好横跨了这个阶段,不过李白比较幸运,因为他大部分的生命都是处于唐朝盛世时期,但是这也比较悲哀。
因为李白在整个盛世期间,作为一个文人,都没能获得重要的职位,常年都是跑腿的小弟,到了乱世的时候,像他这种只会写诗的文人就更没有什么机会了。
所以说这个阶段的李白,干脆就放弃了,做官那都是年轻人想的事情,老了就不想着当官了,想得都是潇洒和飘逸。
所以后期李白的诗词,基本上是越写越仙,以至于后来被大家称为“诗仙”。
李白前期的诗词基本上都是跟官场和理想有关,但是到了后期基本上都是跟潇洒和祖国大好河山有关了。
因为李白这个阶段已经想开了,他的人生中往后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喝酒,写诗,旅游。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看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实李白很多潇洒大气的诗词,都是这个阶段流传下来的,很多地方因为李白的到访,都成了名胜古迹。
虽然说李白为很多地方写过诗,流传下来的也不少,但都是口口相传,李白的亲笔真迹我们却很少看见。
因为李白留下来的真迹只有一副,那就是《上阳台贴》,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首诗,只有20个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从唐朝到现在,经过历代名家收藏以后,一共盖印了97个大印,其中还包括乾隆皇帝的大印和四个大字“清莲翰墨”。
李白这副绝无仅有的传世之作,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宝。
为了致敬这副国宝《上阳台贴》,为了弘扬中国酒文化,茅友公社秉持匠人之心,潜心行业十余载,致力于为文化人打造一款优品酱酒——上阳台酒。
李白索笔挥毫《上阳台帖》,治文至博,取象至约。
上阳台酒沿袭清净、古朴的文人风骨,遵循“大道至简”的设计美学。
瓶身正面拓印李白草书“上阳台”,保留皇帝、名家鉴藏钤印,瓶后《上阳台帖》原作 真迹。
五年打磨,严苛细节,16个核心工艺环节,98个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
甘润适口,醇厚雅致,悠长沁人,恰如《上阳台帖》笔墨一挥,道尽气象万千。
上阳台酒,大道至简,包罗万象致敬李白《上阳台帖》。
这款上阳台酒,除了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以外,还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
自面世以来,上阳台酒先后亮相艺术家王中军个人展晚宴、“朗读者”晚宴,周春芽作品收藏展晚宴、首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晚宴等众多晚宴中,并与艺术家王传峰推出联名礼盒,先后入住龙庭、唐人馆等高端餐厅。
品尝甘润适口,醇厚雅致的上阳台酒的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对李白《上阳台贴》的致敬。
上阳台酒,为中华文化而生,与中华文人举杯畅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