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就私信V:MingYuGuanLi
网购的商品评价,是构建网络交易的买卖双方间信息对称平台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多买家下单选购商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所谓的“虚假下单”、“恶意差评”等乱象频频发生。对于下单后恶意退款和差评的行为,您有何看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案例!
相关案例:
2020年3月21日、3月27日,被告张三将原告(某公司)的网店地址通过微信发送给案外人梁四,要求梁四在某公司经营的网店购买剃须产品,并约定:由梁四下订单,张三支付货款。梁四收到产品后,由张三将评价内容及图片发送给梁四,梁四根据张三提供的评价内容及图片复制到某公司的网店中。梁四购物行为完成后,被告张三在没有看到所购买产品的情况下,将提前编写好的4次差评内容、10张图片、三份视频发送给了梁四,梁四随即将上述差评内容、图片、视频在某公司的网店上进行评价。被告张三在与梁四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多次告知梁四“好评给满了,你给差评吧”、“还有朋友不,还需要两单差评”、“今晚能拍吗,我得提交任务,不然五百块钱就没了”。某公司主张被告张三的行为构成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遂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1、被告张三停止商业诋毁行为;2、被告张三赔偿某公司经济损失500000元。3、由被告张三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法院审理: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消费者在网店购物后,有权根据自己对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购物体验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网店经营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评价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商业信誉,其他消费者亦可以根据评价内容选择是否与之进行交易、决定与何人进行交易,因此消费者的正常评价有利于降低其他消费者的搜索成本,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无论评价内容是积极评价还是消极评价,只要消费者是根据自身的真实感受进行的评价,即使评价内容与客观事实存在细微差异,也不应苛责消费者,不能仅凭消费者的评价内容带有消极性质,就认定评价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但行为人的评价自由并非没有界限,行为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不得故意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本案中,被告张三指使案外人梁四在某公司的网店购物,其在没有看到具体商品的情况下,将提前编写好的评价内容通过梁四在某公司的网店上予以传播,评价内容中使用了“不是正品”、“性价比超低”、“真垃圾”、“骗人”、“假货”、“非常差”等带有明显贬低性质的用语,属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张三在明知上述虚假信息会影响某公司网店商业信誉的情况下,仍通过他人进行评价,故意损害某公司商誉的主观意图明显,客观上降低了某公司网店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商业诋毁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张三主张其不是经营者,与某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不构成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法院认为,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本案中,张三在微信聊天记录中多次告知梁四“好评给满了,你这个给个差评吧”、“还有朋友不,还需要两单差评”、“今晚能拍吗,我得提交任务,不然五百块钱就没了”,因此张三将“评价他人商品”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能够通过“评价他人商品”的行为获取经济利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是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要行为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公平竞争环境,破坏他人竞争优势,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均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本案中,张三并非基于消费者的身份,对商品质量、购物体验进行的真实评价,而是指使他人购物,在没有看到他人所购产品的情况下,恶意将带有贬损意义的评价内容通过他人在某公司网店进行点评,以不正当手段损害了市场竞争环境,破坏了竞争秩序和某公司的竞争优势,容易误导其他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否定性评价。
综上,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张三立即停止商业诋毁行为并赔偿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50000元。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第二条第三款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店铺被虚假下单恶意差评,该怎么维权?
一、保存证据:在处理恶意差评时,一定要保存所有相关的证据,如交易记录、聊天记录、商品照片等。这些证据在投诉和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
二、向平台投诉:您可以向电商平台客服投诉,提供差评内容、时间、对方账号等相关信息,说明差评的恶意性质,并要求平台介入调查。平台一般会有相应的处理机制,如核实差评的真实性、调查差评者的行为等。如果平台认定差评存在恶意行为,可能会对差评者进行警告、处罚或删除差评等处理。
三、向工商部门投诉:商家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要求其介入处理。工商部门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并根据情况对差评行为进行处理。
四、提起诉讼: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商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对差评行为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商家在申诉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差评是虚假的,否则申诉可能会被驳回。同时,商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采取违法、不当的手段进行申诉。
名誉管家针对企业/个人开辟名誉权维权服务,帮助企业/个人网络维权,针对个人/企业的网络诽谤、恶意中伤、夸大不实、辱骂侮辱、攻击她人、泄露隐私等帮助法律援助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