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读丨衣食住玩,辛追夫人这样生活

0
分享至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处神秘的宝藏如璀璨星辰般闪耀,那便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历经千年的风霜岁月,这座古老墓葬背后的故事,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引领我们穿越历史,探索两千多年前被掩埋的西汉传奇。

1972年至1974年,马王堆汉墓在一次震惊世界的考古中苏醒。今年正是马王堆考古发掘50周年。究竟这座神秘莫测、价值连城的古墓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让我们跟随墓主人辛追夫人的脚步,一起解开这巨大的谜团。

【揭秘篇】

曲裾素纱单衣:仅48克重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纺织服饰文物,是目前汉服唯一有实物支撑的一个墓。”湖南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赵涛表示,马王堆汉墓的丝织品主要来自一号墓与三号墓,共500多件,每件都具备极高的考古与研究价值,闻名于世的素纱单衣便出自此。

“我发现您的胸口有一颗黑痣,但奇怪得很,怎么穿着两层衣服还能看见?”

“不是两层,而是五层丝质衣服啊!”

这是一段来自唐代的对话。史料记载,曾有一名阿拉伯客商在见到唐代官员时,对他身上穿着的薄纱发出惊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湖南博物院一共有两件素纱单衣,除了“马王堆汉墓展”中人们常见的那一件直裾式,另一件曲裾目前正在“彼美人兮”特展展出。

慕名而来的徐女士说:“我就是被这件文物吸引来的,以前有人说它被烧毁了,原来还完好地保存着,真是太好了。能欣赏到这件稀世珍宝,也让我的湖南之行变得更有意义。”

徐女士说的是一件往事。多年前,包含素纱单衣在内的30多件文物曾被盗走,便有传言说那件曲裾被毁。此次展出不仅让汉代纺织业的珍宝再次面世,也让流言不攻自破。

曲裾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相较于直裾式,曲裾式的衣身多32厘米,衣身的下摆也更加舒展飘逸,重量上居然还比直裾还轻1克。

据专家介绍,两件素纱单衣的材质选取和纺织技法均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水平,每一根丝线都经过精心挑选,纺织过程更是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智慧。

素纱单衣出土后,湖南博物院曾委托一研究所复制过重49克的直裾式,但当时复制出来的第一件重量超过了80克;如今,也只有南京云锦博物馆完成了一件49.5克的复制品。古时的工艺之高超,令人叹服。

漆食盘上刻狸猫,辛追夫人也“撸猫”

关注文创产品的朋友们会注意到,湖南博物院4楼的汉文化博物集推出了“狸猫花”文创玩偶。此前,他们还设计了“煤球猫猫”和狸猫帆布袋。莫非,西汉时,人们就开始当“猫奴”了吗?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坑出土了一件漆器——狸猫纹漆食盘。食盘上刻有“君幸食”字样,漆盘中心与环漆盘分布有4只狸猫。狸猫们有着圆圆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和尖尖的耳朵。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提到:“狸猫前爪稳稳落地,两只耳朵竖起,尾巴高高翘起,预示着尚未驯服的野性。朱砂勾画双眼,目露凶光。”

像这样画有狸猫的漆食盘,马王堆汉墓一、三号坑共出土了30件。

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将狸猫纹刻在食器上呢?

据悉,马王堆汉墓漆食器上所绘的狸猫纹是我国最早的猫属动物视觉图像资料,它们形象生动,弥足珍贵。湖南博物院汉文化博物集产品负责人赖程介绍:“西汉时古人席地而坐,分餐而食。当时餐具都被放置在较矮的食案上,容易被老鼠偷食,所以人们在餐盘上画上狸猫,震慑老鼠。”

“那些被猫治愈的人类中,也包括了狸猫纹漆食盘的主人——辛追夫人。”《中国撸猫简史》中提到:“铲屎官这一职位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到唐宋更是达到鼎盛。”猫还被视作古代“蜡祭八神”之一,是祥瑞的征兆与化身。狸猫纹也象征着长寿和安康,因此古人对猫宠爱有加。

看到如此精美可爱的小狸猫漆食盘,你能想象到轪侯一家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它们宴饮宾客吗?

客厅倚凭几,地上铺莞席,正中摆放漆屏风

在湖南博物院,还复原展示了辛追夫人家的“客厅”。“看上去真和电视剧里差不多。”参观者易女士有些激动地说,“我在汉代题材的电视剧里就见过,宫妃就倚靠在凭几上。”

她所说的,正是辛追夫人复原客厅里的云纹漆凭几地上还铺着莞席。古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当时,人们常以跪姿跽坐在席上,没有靠背,很容易劳累。凭几便应运而生。

另外,客厅正中央摆放着云龙纹漆屏风。屏风最初主要用来挡风遮蔽,最早时只能天子使用。在西汉,漆屏风属于考究的家具,只有富贵人家才能享用。

西汉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一杯棬(quān)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只一句便可看出制作漆屏风的耗费之大。

纵览整个展厅,一进厅堂便可见精美的壁画和珍贵漆器、华丽的屏风,餐桌上还摆着黑红相间的漆食器。此外,“客厅”两侧摆有熏炉。轪侯家的歌舞俑们在厅中表演,两侧还有贴身侍女,静待主人差遣。

失传的“桌游”:黑漆朱绘六博具

古代的贵族们平时玩什么?这就不得不提到一种特别的游戏:博戏。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套博戏用具,名为黑漆朱绘六博具,包括1件方形髹黑漆木博局,带有用象牙条嵌出方框和曲道;12根象牙箸状长筹码,30根象牙箸状短筹码,12枚象牙大棋子,18枚小棋子,1件小木铲,1个象牙削刀和1件环首角质刻刀。此外,还在一件双层六子漆奁中发现了配套使用的18面体骰子。

六博棋的道具这么多,博戏是怎么玩的呢?

原来,博戏是一种智力竞技类游戏,还是象棋的原型,游戏中会使用六根博箸以及六个棋子作为道具。《楚辞·招魂》中记载:“菎蔽象棋,有六博者分曹并行。”汉代时,六博棋受到了统治者的喜爱,所以在社会上也颇受欢迎。

然而,汉代以后六博棋开始衰败,且创造年代久远,走棋方式复杂,导致玩法失传。

直到2019年,专家在海昏侯墓的竹简中发现了六博棋的规则,才让六博棋的复原和使用迎来曙光。

【记忆篇】

挖防空洞遇上“怪事”,马王堆汉墓重现

历经千年的文物,仿佛已经把“脆弱”写在了身上,而决定发掘马王堆汉墓的原因却令人心惊。据曾任湖南省博物馆(后更名为湖南博物院)副馆长侯良的手记记载,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正值战备期间,起初是为了挖一个防空洞,但在挖掘途中却遇到了“怪事”。

“在挖掘的途中,洞顶突然塌方,地下冒出莫名的气体,点火还出现了蓝色火苗。”接到消息的侯良凭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心中立即敲响了“警铃”,拉着同样在值班的文物修复专家张欣如前往现场。

经过判断,侯良知道,他们“挖到宝”了,这是一个火坑墓。侯良立即动身,跑到医院门诊部借了一个氧气袋,想要收集气体日后化验。“但是已经过了3天,里面的气体几乎泄漏完了,没有收集成功。”侯良遗憾地表示,“这也成了日后整个马王堆汉墓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为了不破坏墓穴内的其他文物,侯良等人马不停蹄向上级报告,停止防空洞的挖掘工作,并申请挖掘墓穴。1972年1月16日,马王堆一号墓的抢救性挖掘,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正式开始。

不过,发现“宝藏”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冲垮。“当时马王堆汉墓的位置正在医院之中,发掘环境也极为复杂。”侯良的手记里记录到,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面临着重重困难:人手匮乏、交通不便、阴雨连绵……

“在挖掘途中,还发现了三个盗洞。”墓穴内是否还会有文物存在,让侯良等人的心悬了起来,但是连续的阴雨不断地拖缓挖掘进度。“好在,等来了支援,1500多名学生陆续到来,冒着雨,抠着土,终于顺利完成了马王堆的抢救性挖掘。”

晚年的侯良回忆起这一幕依然会很感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雨具,被淋得七零八落。因为泥土湿黏,在最外层倒土的学生要直接用手去抠下来,一不注意就会被竹篾刺伤……”

直至1974年1月13日,马王堆一、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终于结束。各考古学家与文物修复专家马不停蹄投入了第二阶段——文物修复与陈展。

从3000到26937,他们一直在不断攻克难关

马王堆汉墓刚完成挖掘的时候,技术并不成熟,在1973年10月发布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与2004年7月发布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报告中,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套)”。但对马王堆文物的清点、修复、研究从未停止。

如果说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具栩栩如生的女尸,给了全世界一点“东方老祖宗”的震撼,那么三号墓发现的大量帛书和简牍,就是让西汉的文明闪耀了全世界。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刚结束两个月,国家文物局就组织成立了帛书整理小组,国内数十位相关学科著名专家汇聚北大红楼。在侯良之后曾接任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并参与了马王堆二、三号墓发掘的傅举有,就是其中的一名。

傅举有著的《马王堆汉墓》一书中写到,这些出土的帛书简牍内容丰富,被他称为“地下博物馆”。傅举有表示:“帛书金贵又脆弱,要经过大海捞针般的拼接,雾里看花一样的释文,才能让‘地下图书馆’重见天日,古为今用。”

有趣的是,在研究文物上的文字时,有专家发现“辛追印”上刻的应该是“避”字,而非“辛追”,但“辛追”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想要彻底更改要费极大的工夫,于是更名一事便不了了之。

除了傅举有,还有无数专家不断投身推动马王堆研究。

2005年,湖南博物院与中南大学联合共建“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湖南博物院构建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实施“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2020年,湖南博物院建立了“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024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发端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过渡期,再到21世纪以来的创新期,对马王堆汉墓的研究一直未曾停歇。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也从3000件(套),增加到了26937件(套)。

【科技篇】

探索打造“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文物的传播和利用方式。湖南博物院正以“数字马王堆”的建设为核心,探索打造“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

今年1月,湖南博物院向高校及优质企业免费开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马王堆数据资源库”双授权,携手马栏山文化创新中心与国内30余个艺术团队合作打造“数字汉生活”IP。

5月,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分别为年龄约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3D数字人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光片为主要依据,最大限度复原了其容貌。

6月,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全方位展示马王堆汉代文化的艺术、想象与认知世界。

8月,以“数字汉生活”为主题的博物馆公园在湖南博物院对外开放,为公众提供包括数字艺术、阅读、餐饮、观影在内的多维度体验……

近些年,湖南博物院以先进的数字技术、VR沉浸式体验,唤醒摆在“橱窗中的文物”,让文物可看可触、可玩可听,走出“深闺”,走进大众视野。

初步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

湖南博物院积极开展马王堆数字化资源建设。

“我们已完成948件马王堆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其中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初步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透露,未来一年时间内,马王堆汉墓文物将完成包括残片在内的100%数字化采集,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的知识图谱。

记者通过大屏进行了体验,285件三维模型中的直裾素纱单衣,可以通过旋转、缩放等操作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仿佛亲手触摸那段遥远的历史,更有讲解将出土时间、生产材质和背后故事娓娓道来。

“如果文物只停留在对社会场景的复原,就永远‘活’不起来,要挖掘它背后的想象世界。”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的策展人,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专席终身教授汪悦进表示,马王堆的意义不只在于其保持着汉代物质生活的一些状态,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个想象的天地。

最快4分钟就可采集一件马王堆文物

马王堆出土文物共26937件(套),目前文物的高清数字化采集,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8月29日,记者探访芒果数智位于马栏山创智园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室,采集人员向记者模拟了马王堆文物数字化采集的过程。

采集人员先通过采集平台创建采集任务,平台下发采集指令至采集结点,控制高清相机执行拍摄操作,采集的图像数据同步上传至三维重建的集群。采集和重建的过程并行,大幅提升采集效率。

“针对马王堆出土文物采集,芒果数智自研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无接触式解决方案,最快仅需4分钟,加上文物出入库及摆放的时间,整个采集过程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芒果数智数字化团队负责人何建说。

据悉,芒果数智自研的文物神经核表面重建算法,较传统采集技术时间减少90%。在文物建模放大6—8倍后,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芒果数智数字化团队负责人何建表示,“在湖南博物院,芒果数智一共有4条生产线,仅22天就采集了1000件文物。”

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近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吸引了422家博物馆及155家企业参展。

湖南博物院打造的“数字汉生活”展区精彩亮相。在科技的助力下,长8米、高3.5米的7字形数字大屏上,经超高清信息采集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T形帛画呈现在观众眼前。现场的T形帛画可触可听,还可以私人订制,吸引了众多观众体验参观。

“观众通过展区内的数智操控屏,可以点击T形帛画的各个部分,详细了解其内涵,还可以体验T形帛画的AI智能修复。”现场负责讲解的芒果数智产品技术中心总经理张斌表示,“在创新体验场景中,观众能对高清信息采集的文物元素进行二创后打印在T恤上,把喜欢的文物‘穿’回家,也让文物‘活’了起来,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现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开发更具创意的虚拟展览和线下沉浸式体验展。目前,湖南博物院面向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等差异化需求,设计、制作、推出马王堆复原京剧展演、多年龄段“辛追”数字人、文物实景解谜游戏及数字藏品等系列产品。

段晓明表示,自2022年以来,以汇聚形成的文物数据资源为基础,湖南博物院先后推出云展览、云教育、动画视频、沉浸式体验等200余项数字化项目,浏览量超过1200万次;同时举办2个大型线下数字展览,吸引60余万观众,实现2300万元票房收入,推动了文化传承和文物价值增值协同发展。

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见习记者 熊韵婧 蔡银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

拜托大家把三湘都市报“设为星标”

让我们的缘分更深一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博主花633试吃西贝老罗菜单,13道菜只有3道好吃,2道菜成功退款

博主花633试吃西贝老罗菜单,13道菜只有3道好吃,2道菜成功退款

佛山市新闻传媒
2025-09-14 16:38:24
中方警告后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迅速服软,却被国内接连打脸

中方警告后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迅速服软,却被国内接连打脸

近史博览
2025-09-13 20:11:00
完成复仇!王楚钦再胜雨果登顶澳门冠军赛冠军,但最大的拦路虎竟是丹麦人!

完成复仇!王楚钦再胜雨果登顶澳门冠军赛冠军,但最大的拦路虎竟是丹麦人!

上观新闻
2025-09-14 21:44:05
靴子落地! 孙永红被查,半年内黄岛区连续两任书记被查

靴子落地! 孙永红被查,半年内黄岛区连续两任书记被查

元芳有看法
2025-09-14 11:59:12
世锦赛女子100米美国选手10秒61夺冠 理查德森第5弗雷泽获第6名

世锦赛女子100米美国选手10秒61夺冠 理查德森第5弗雷泽获第6名

劲爆体坛
2025-09-14 21:47:08
曾被吹捧上天,如今却“沦为笑柄”的6个坑人物品,你家有几个?

曾被吹捧上天,如今却“沦为笑柄”的6个坑人物品,你家有几个?

不写散文诗
2025-09-14 11:12:54
你身边天性凉薄的孩子多吗?网友:孩子越大我越觉得要更爱自己

你身边天性凉薄的孩子多吗?网友:孩子越大我越觉得要更爱自己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2 21:47:19
接退伍男友遭全网劝分后:视频已删,男方账号被扒,细节暴露问题

接退伍男友遭全网劝分后:视频已删,男方账号被扒,细节暴露问题

凡知
2025-09-04 21:28:25
81岁刘兰芳现状曝光:住北京破旧楼房商演不敢停,俩儿子都已去世

81岁刘兰芳现状曝光:住北京破旧楼房商演不敢停,俩儿子都已去世

小兰聊历史
2025-09-12 16:54:27
698分孙女被军校拒绝,农民爷爷寻求真相,军校校长看见爷爷敬礼

698分孙女被军校拒绝,农民爷爷寻求真相,军校校长看见爷爷敬礼

红豆讲堂
2025-09-12 11:28:18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恭喜!香港“最深情”男星将迎娶内地第一美胸,曾曝女方有3个孩子

恭喜!香港“最深情”男星将迎娶内地第一美胸,曾曝女方有3个孩子

你约电影
2025-09-14 20:35:25
女子铁饼决赛冯彬65米28获第7名 中国队再失一个世锦赛争牌点

女子铁饼决赛冯彬65米28获第7名 中国队再失一个世锦赛争牌点

劲爆体坛
2025-09-14 19:43:02
广东省打造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复线,线路长76.3公里,双向六车道

广东省打造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复线,线路长76.3公里,双向六车道

交建动态
2025-09-14 15:33:04
我妈就给我煮了5次,一觉睡到大天亮,没闹钟都醒不了

我妈就给我煮了5次,一觉睡到大天亮,没闹钟都醒不了

媛来这样
2025-08-22 14:29:40
985学霸血泪控诉:千万别报这些专业!高分全打水漂?

985学霸血泪控诉:千万别报这些专业!高分全打水漂?

优墨出品
2025-09-14 14:53:55
善恶皆有报!母亲贪污3.5亿的曲婉婷,被骗钱分手想回国了

善恶皆有报!母亲贪污3.5亿的曲婉婷,被骗钱分手想回国了

说历史的老牢
2025-09-13 10:20:29
明明已经很瘦了,怎么体检胆固醇超标啊?难道真是鸡蛋吃多了?

明明已经很瘦了,怎么体检胆固醇超标啊?难道真是鸡蛋吃多了?

中国疾控动态
2025-09-14 16:05:02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9-10 10:41:55
黄秋生在台湾省混不下去,做节目高喊:我祖宗是欧洲英国人!

黄秋生在台湾省混不下去,做节目高喊:我祖宗是欧洲英国人!

柏林观察
2025-09-14 15:28:39
2025-09-15 06:35:00
三湘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三湘都市报
精于此道,以此为生。
45709文章数 319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手机
家居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手机要闻

手机周报份额再次出炉:小米逆袭上位,iPhone蓄势待发!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